第248章
几乎大部分郑氏舰队的战舰,如释重负,争先恐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挂起白旗,生怕宁海军海军反悔,不接受他们的投降。
这其实并不能怪他们不够勇敢,在海面上的战争,很少可以用勇气来改变,宁海军的战舰速度比他们快,也就意味着逃跑可不是什么好主意,,这仗根本就没法打,甚至连逃都没法逃,何必继续死扛着让人家当猪宰?
在接到程世杰的命令后,宁海军水师停止了攻击,部份战舰把投降的战舰押往椰城港,另一部份则放下小船开始营救落海的水手,看到他们并不打算赶尽杀绝,郑大瑄、宋辅国等人暗暗松了一口气,也断了最后一丝念想,老老实实当俘虏吧,这样对他,对他的部下都是件好事!
投降的战舰多达其实并不算多,只有一百六十四艘。也就是说,在短暂的交战中,有接近二百艘战舰被宁海军海军击沉了,这样的效率,让人不寒而栗。
跟着郑芝龙逃跑的战舰充其量不会超过两句四十艘,可以说郑芝龙已经失去了卷土重来的机会。
随着宁海军营救落水水手行动展开,这场举国瞩目的大海战落下了帷幕。
在这场大海战中,郑芝龙押上了自己绝大部份的家当,六百零四艘火力最猛、防御能力最强的战舰一艘都没留,全部出战,而宁海军水师同样是精锐尽出,六十八艘还能继续战斗的战舰全部上阵,杀得血肉横飞。
这是一场实力看似悬殊,实际更加悬殊的海战,可以视作东亚地区古典海军与近代海军之间的对决,而战役的结果也证明,古典海军哪怕拥有十倍优势也敌不过近代海军,在惨烈的较量中,宁海军有十五艘战舰被重创之后不得不放弃,死伤水手多达一千六百余人,着实让程世杰痛心疾首。
但是跟郑芝龙比起来,他这点损失不值一提,郑芝龙六百零四艘战舰有一百六十艘在绝望中向登来水师投降,有命跟他逃出跑的仅三十八艘而已,也就是说,足有三百二十多艘战舰被宁海军一仗报销,一万五千名水手葬身鱼腹,还有两万多人成了俘虏,可以说,貌似强大的郑氏集团现在已经被打断了脊梁骨了。
“什么?郑芝龙又战败了?”
巴达维亚荷兰东印度总督府内,布鲁尔眼珠子瞪得滚圆,一脸不敢置信的瞪着回来报信的探子,那模样简直就想吃人!
“是的!郑芝龙在战败之后不知所踪,郑氏舰队超过一百多艘主力战舰,还有将近两万人水名被宁海军俘虏,这一场仗,宁海军赢了……”
“不!”
布鲁尔发出一声怒吼,一脚踹翻了紫檀木制造的茶几,摆在茶几上那套精美绝伦,放到欧洲哪怕是王室贵族都不见得有这个福气享用的茶具滚落一地,摔了个粉碎。
布鲁尔无暇心疼自己无意之中造成的惨重损失,浑身都迸发着骇人的怒火,连声怒吼,一连摔了好几件名贵餐具。
“该死的郑芝龙,他怎么就这么快败了呢?”
布鲁尔压根就没有想过,他自己命令荷兰联合舰队避而不战,全靠郑氏舰队跟宁海军战斗,郑氏集团虽然跟宁海军打了几个仗,不过全部失败,虽然郑氏拥有着丰厚本钱,却失去了战争下令的信心。
布鲁尔在郑芝龙溃败而逃后,很快就冷静了下来,他下达了两个命令,以普特曼斯与西德尼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谈判代表,准备重启谈判。
其次是下去动员整个东印度所有殖民地所有荷兰人,武器东印度殖民土著部落,准备鱼死网破。
巴达维亚的华人首先感觉到了明军统治巴达维亚西港区与荷兰人统治巴达维亚的区别。
在荷兰殖民政府的统治下,巴达维亚港是一个繁忙的港口,每天都有很多船只会停靠棉兰港,大部分船只都是经过巴达维亚直接去狮城,或者是更远的棉兰,也有直接前往欧洲。
事实上,巴达维亚的贸易与华人们几乎没有关系,他们该穷的穷,该富的富,最多就是在港口扛包的力夫,赚钱的机会多一些,当然,他们那些担任力夫扛包的华人也会被荷兰人变着花样克扣工钱。
原本巴达维亚的西港区,只有不到两千名没有居住权的华人力夫,然而在宁海军占领巴达维亚西港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椰城港从最初的三千余名华人,现在增加到了五万余人。
除了居民增加之外,最大的变化则是港口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港口变得更干净整洁只是一方面。
最大的变化就是,整个港口建立了越来越多的木质房屋,雕梁画栋,非常有大明特色,椰城港的扩建工作越来越大,居民的收入也越来越多,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以前巴达维亚西港的大多数华人都是扛包为生,少部分是依靠打渔为生,根本没有其他工作可供选择,现在不一样了,工作越来越多,机会也越来越多。
宁海军虽然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一样都要收税,但是在税种这方面有很大不同。以前东印度华人百姓出海打渔,渔船出入港口要收税,捕到的鱼带回港口要收税,把鱼带到市场上出售同样要收税,一圈下来,渔民捕到的那点鱼,算到最后可能都还不够税钱。
宁海军管理下的椰城港,渔民出海捕鱼不需要交税,把鱼送到市场上出售要交的税也不会超过总价的百分之五,纵然这样出海捕鱼的渔民也是越来越少,大部分人都到刚刚成立的港务局应聘,或者成为一名建筑工人,或者是成为货运工人,反正这方面的工作多得很。
成为工人的好处很多,虽然和渔民相比,工人的工作时间没有那么自由,工作也比较辛苦,但是工作的危险性并不大,和出海捕鱼相比天壤之别,而且宁海军港务局支付的薪水还比较高,算下来维持一家老小生活还能略有结余,这对于椰城港的居民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
宁海军对于管理港口已经非常有经验了,从金州港、旅顺港、盖州港、海州港、皮岛港、济州岛港、以及吕宋港、郑和港,以及现在的因为椰城港,宁海军管辖下的港口已经数十个了。
几乎是金州港的翻版,原本生活在港口的普通华人力夫,也就是扛包工,他们原本有港口的棚户区居住,当然这种棚户区的居住环境非常恶劣。宁海军就采取置换的方式,将他们在棚户区拆掉,在港口更远的地方开辟了新的居住区。
这样一来,扛包的力夫上下班就距离家里更远了,一来一回差不多十几公里的样子,对于扛包工来说,非常不方便。
宁海军对他们解释,距离棚户距离港口太近,一旦打起仗,他们肯定会损失惨重,而在新建的居民区,则拥有平整的街道,完善的下水道,垃圾存放处,不仅仅环境好,而且这些华人力夫都马上拥有了自己的固定资产。
宁海军的战略经营目的一直非常清晰而准确,哪怕是在吕宋,别看吴尚志、李国群等华人富豪对宁海军又是送礼又是送银子,程世杰非常清楚,吕宋华人富商拥有的太多,他们只是盟友关系,而无法成为最中坚的力量。
宁海军的中坚力量,也就是基础力量,来自是平民百姓,在重新获得大明国籍以后的巴达维亚华人,最大变化的还是贫困平民阶级,他们原本都是无产阶级,而现在他们都成了有产阶级,这个资产,就是他们的房子。
椰城港百姓的宅基地分配原则跟辽东一样,而且因为华人更少,发放标准则更大,哪怕是一家只有一口人的普通单身汉,分配的宅基地也是两亩地,一至五口,则为三亩地,五至九口人,则为五亩地。
除了房子以外的土,是用来种菜,还是用来种果树,或者养殖牛羊,都是百姓自愿的,建造的房屋,采取木质为主。
这样以来,位于巴达维亚的华人平民百姓自然愿意跟着宁海军一路走下去,因为只有宁海军才能保证他们过得像个人样,而荷兰人,肯定是不可能让他们活成人样的。
居民区也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学校和医院,当然,现在学校和医院都没有建成,连路也没有完全修好。
这些在港口区工作的华人百姓,每天下班之后,返回他们的新家,也主动要求加班工作,尽快修建好道路,排水渠,
椰城港,在十数艘海鲨级战舰的护卫下,直隶号巨鲨级“北直隶”战舰开始缓缓进港,港口上,马上就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程世杰抵达椰城港的时候,足足有数万军民前来迎接。不过数万军民百姓,也难以掩饰住椰城港是一副大乱之后重建的模样。
此时程世杰没有穿着官服,而是一身戎装,身穿着被崇祯皇帝御赐的亮银甲,其实这只是一副用银漆漆成的纸甲,看得非常华丽,也非常亮眼,事实上防御能力不强。别说火枪,就算是弓箭,也可能轻易射个窟窿。
程世杰一身戎装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振奋大明的尚武精神,大明确实是需要尚武精神,受以文御武政策以及卫所制度的影响,“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事实上,除非是在私下里的会面,程世杰不穿军装,一般而言,出席庄重的场合,程世杰是必须穿军装的,他用这种方式来重振大明的尚武精神。
当然,还有辽东的政策,军人和军属在税收方面有着极大的优惠力度,在以前,只要是有条件的人家,都想把闺女嫁给读书人。现在在辽东,结婚第一选择,肯定是宁海军的军人。
“拜见海国公,拜见大帅!”
此时的南洋,包括东印度,程世杰的名气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当然,所站的角度不同,针对程世杰的看法也不同。在荷兰人看中,程世杰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魔鬼,但是在南洋华人眼中,程世杰简直就是万家升佛。
吕宋事件已经加油添醋传遍了南洋,当然还有巴达维亚事件,在这些传言中,程石和李惟鸾的名气也非常大,说什么的都有,有的人说程石是程世杰的养子,程世杰麾下头号大将,而李惟鸾更是不得了……
当然,现在的巴达维亚华人最想看看拯救他们的大救星是什么样的人,也有不少青年不愿意成为民团士兵,而是想直接投靠程世杰,成为宁海军军人。
“拜见大帅,拜见海国公!”
巴达维亚的华人非常热情,如果不是程世杰的亲卫都司士兵排成人墙,真怕他们冲到程世杰身边。
程世杰率先来椰城民团一千六百余士兵所在的位置,现在民团训练时间太短,精气神远远不如跳荡营的士兵。
“欢迎大家加入宁海军!”
程世杰望着民团士兵道:“你们都是难得的好兵,欢迎你们加入宁海军这个大家庭里,本帅来到这里,这里的百姓都来了,本帅知道他们关心的问题,我们来了,就不会走了,至少在宁海军将士没有死光之前,我们不会再走。”
程世杰的话,也说到了众人的心里。特别是巴达维亚的华人,他们最害怕的就是被宁海军抛弃,一旦宁海军撤退,以荷兰人的性格,他们就算是想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现在开始,你们都是光荣的宁海军士兵,伱们真正的番号是宁海军椰城守备团!”
程世杰现在其实也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宁海军采取大明的军事制度有些混乱,特别是宁海军的海军部队,像李志祥、沈世魁,他们的级别是总兵,可问题是总兵之下,如果让统领十二艘战舰的打击分舰队司令有的是参将军衔,有的则是副总兵军衔,这就造成了极大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