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地府日常 第 40 章 拜为客卿

作者:无字惊鸿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4-07-26 23:30:53

人们在指责旁人的时候,往往会忘记自己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

比如扶苏。

他吐槽完昭襄王之后,果不其然引起了秦稷的反击。秦稷开始一条条列举扶苏不干人事的证据,以此证明扶苏也是个缺德鬼,没有资格说他。

秦稷:“当初灭六国的时候,你忽悠和楚国有仇的齐王建说下一个就打楚国,帮他报仇。从齐国骗了一大堆粮草,结果转头去攻魏了,根本没动楚国。”

扶苏:“那我和阿父后来灭了魏后,不是信守承诺去灭楚了吗?”

秦稷:“你是又骗了一波粮草后才去灭的楚,空手套白狼!”

扶苏:“你就说大秦灭没灭楚吧。”

秦稷:“……”可恶,输了!

没关系,他还能翻旧别的账。

秦稷:“你明明知道荆轲要刺秦,故意不提前把人抓住,只悄悄调换了他的匕首。结果荆轲图穷匕见的时候,掏出来一看只有匕首的手柄,没有刀刃。”

“导致荆轲和燕太子为人耻笑,说他俩搞刺杀之前都不知道好好检查一下凶器,真是愚蠢至极。还有人说燕丹小气,这么重要的东西都不知道花大价钱买个好的,居然买了个质量这么差的匕首,刀刃都脱落了。”

扶苏:“他们只是被人笑话愚蠢,我阿父上辈子可是差点命悬一线,我做得难道不对吗?”

秦稷:“你也可以提前把荆轲抓住,你就是故意要让荆轲和燕丹丢人。”

扶苏:“那又怎么样?他们让我阿父丢人,秦王绕柱被六国笑话了许多年。我礼尚往来,也让他们被嘲笑,大家扯平了。”

秦稷:“所以你就是缺德。”

扶苏:“我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哪国的?”

秦稷:“……好,我们不提燕丹和荆轲的事情,就说这把匕首。人家徐夫人辛辛苦苦打造的匕首,这件事一出徐夫人名声都臭了,是不是你的罪过?”

扶苏:“关我什么事?不是燕丹自己到处宣扬说他找徐夫人打了匕首吗?燕丹也是离谱,还没开始刺杀呢,就差点弄得人尽皆知。”

说到这里,扶苏开始得意起来:

“要不是我搞的这么一出,徐夫人又如何会气不过,特意寻来咸阳,为我大秦改进冶铁技术,以此证明自己的锻造水平高超,并非传闻中连把匕首都打不好的沽名钓誉之辈?”

阿父当初可是夸过他的,说他这招玩得不错。

不仅让被看笑话的人成为了燕丹,替阿父出了上辈子的那口恶气,还给大秦骗来了一个兵器冶炼上的科研人才。

扶苏:膨胀.jpg

秦稷:“???”

秦稷被扶苏的全自动立体防御弄得没脾气了。

怎么的扶苏不做人就能有那么多理由,他不做人就要被上到先祖下到子孙点评为缺德?

宣太后围观了全程后,看出点门道了。

她提醒儿子:

“扶苏不做人是有目的的,他干的缺德事都能转化为对大秦有利的结果。你和他不一样

你很多时候就是纯缺德,

属于损人不利己那种。”

比如把西周公游街示众这种事。

非要说作用的话,

也有,

就是警告诸国不要学他们和大秦作对。但说实话,事情传出去之后,被吓到的国君没多少,疯狂辱骂秦王暴虐的人倒是越来越多。

秦王们的名声就是这么被秦稷败坏的。

秦王的名声被败坏不要紧,要紧的是他阿父的名声不能受到牵连。

扶苏对此颇为怨念,他对父亲说道:

“明明是昭襄王干的好事,骂名都被阿父背了,真是过分。”

原本扶苏还不知道这件事呢,结果地府里能联通各界。出去一打听,好嘛,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一种梗叫“天下秦王皆嬴政”。

扶苏当时就是一脑门子问号。

阿父什么都没做,坦坦荡荡一个磊落君子,莫名其妙帮昭襄王担了一大堆骂名。

商鞅和白起是他杀的,赵国的和氏璧是他抢的,逼赵王鼓瑟和把楚怀王圈在秦国不让走是他干的,什么都赖他。

扶苏:疯狂记仇。

这件事在腹黑扶苏的群聊里,大家讨论过一波。

所有人的一致观点都是——昭襄王干的事情他自己担着,有条件了一定要在阳世替父亲澄清。

始皇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无妨,朕并不在意这些事情。”

但扶苏很在意。

公子政听着他们聊天,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他仰头问扶苏:

“阿苏,后人是不是把曾祖父做的事情当成是我做的了?”

扶苏不高兴地点头,趁机告诉小阿父:

“阿父以后一定要好好经营名声,如果全天下都知道始皇帝是个仁德爱民的君主,肯定就不会把你和昭襄王混为一谈了。”

公子政沉重地说:

“这个有点难,我觉得我可能不太适合做仁君。”

扶苏却说:

“没关系,这种小事交给我。”

仁君不仁君的,也没那么难操作。

他帮阿父多赚点钱,然后告诉阿父怎么让天下万民尽快归心、过上好日子。之后再用舆论手段疯狂宣扬大秦的仁政,辅以战乱的悲惨作为对照,仁君的名头就能挂稳了。

扶苏心说他有两辈子的经验,现在做这些驾轻就熟。如果这样都不能帮阿父扫清障碍,他这一百多年白混了。

公子政露出了迷茫的表情。

见多了正经人的他,暂时还跟不上扶苏的节奏。

始皇伸手按住公子政的脑袋:

“你学你的字,不要搭理他。”

如果放任扶苏一个人教孩子的话,分分钟能把公子政教成下一个不干人事的缺德秦王。

好在家里还有个靠谱的始皇在,有他把关,至少能保证公子政不会长歪。

有了成年身体后,始皇可以随意在朝中行走了。他是宗室子弟的身份,稍微运作一番就能入朝。

现阶段的嬴秦宗室还不像后来那样,在朝

中无名无姓。孝文王他们十分乐意重用宗室中有能力的人,大秦这个时期的某些将领就是出身宗室,战功赫赫。

好歹是自家亲戚,家里有出息的人多,总不会是件坏事,反正他们对秦王之位也没威胁。

始皇顺利以“秦正?()???@?@??()?()”

的身份入朝。

起初是扶苏作为太子,向孝文王进言,说自己发现了一位大才,想要举荐给大王。

孝文王还是很给储君面子的,同意了见一见这位大才。

始皇先与孝文王谈论天下大势。

始皇表示:

“如今大秦因常年征战的缘故,与各国交恶,唯有齐国与秦亲善。然,大秦征战多年,斩获却并不算多。()?()”

不能说没有斩获,只能说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威名是打出去了,国力也消耗了大半。以后人的眼光看,昭襄王做出的最大贡献竟然还是长平之战的歼灭人口,以及命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

孝文王闻言摇了摇头:

“中原之地易攻难守,每每攻下之后,隔几年又会轻易被夺回。此事寡人与先王皆心中有数,朝中也不乏看出此道的臣子。()?()”

言下之意说点有用的内容,这些大家都知道的事,没必要反复强调。

始皇并不着急,他接着往下说:

“大王对此前韩王合纵一事,有什么想法?()?()”

孝文王眉头微蹙:

“韩国积弱,韩王无能,难成大事。”

始皇便点出:

“但韩国再如何弱小,我大秦也难以灭韩。”

孝文王沉默了。

片刻后,他询问道:

“卿以为,这是何故?”

始皇反问:

“莫非大王看不出其中关窍?”

孝文王自然是能看出来的:

“昔年燕将灭齐,楚国助其复国。吴王阖闾灭楚,我大秦助楚复国。便是此前秦欲灭楚,魏国的信陵君宁愿窃符也要救赵。”

“盖因各国联姻数百年,互有姻亲,信陵君的姐姐为赵王叔父平原君的妻子。若是魏国灭赵也便罢了,信陵君定会偏帮故国。可秦要灭赵,信陵君便不肯了。”

七国并不是单纯的七足鼎立才导致谁也无法彻底灭绝谁。

归根到底是利益之争。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各国其实都是彼此眼中的肥肉。

只不过有的肥肉背后觊觎的人多,比如宋国。你试图吞下它,就会有其他人来收拾你,让你元气大伤。

——齐灭宋,因此齐被五国合围而灭。

而有的肥肉不够肥,觊觎的人少,比如代国。所以你想吞并它,难度就会降低许多。

——赵灭中山,无人在意。

为什么赵国能顺利灭掉代国,而没人帮代国复仇呢?

因为代国地处的位置尴尬,会觊觎它的人不多。所以各国也懒得和它联姻,只有赵国数十年来一直虎视眈眈。

后来赵国的赵襄子的姐姐嫁给了代国国君,于是等赵国企图吞并代国的时候,代国竟

无处可以寻求援助。()?()

它们唯一的姻亲就是想吞并它的赵国,堪称求助无门。()?()

同样是弱小的国家,韩国靠着所处之地各国皆想要,走了联姻路线保全自己。()?()

韩国地小难以被各国合围瓜分,只能便宜一家。但韩国与六国广泛联姻,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

?本作者无字惊鸿提醒您《大秦地府日常》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 ??

()?()

谁要动韩国,其他国家都不会同意。除非是自家灭韩,否则免谈。

届时各国都能以姻亲身份正大光明地出手相助,再顺便反攻一下侵略国,从这家捞几座城作为出兵的报酬。

当年吴王灭楚也是一样的道理。

秦楚联姻,秦哀公是楚王的外公。倘若放任楚国被吴吞并,秦国就吃亏了,自然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于是秦人赋之《无衣》,发兵救楚。

是的,秦国的战歌《无衣》是在这个前情下创作出来的。

只有明白了为何六国会互相驰援的根本原因,才能精确想出应对之策。

始皇告诉孝文王:

“朕有两策,可令被灭之国无法光复。”

孝文王愿闻其详。

始皇说:

“其一,与楚国联手,先行瓜分天下。待赵魏韩燕齐尽灭,再与楚国决一死战,定天下归属。”

一国无法做到阻止别国复国,那就两国合力达成目标。两个大国一起出手,便是赵国也不可能抵抗得住。

之所以选楚国,是因为只有楚赵可选。而赵国显然不可能和秦国联手,只有楚国才有合作的可能。

至于其他四国,不是太弱就是没野心。

但孝文王指出了问题所在:

“楚王野心勃勃,恐会暗中使坏。且即便两国打到最后平分天下,想灭彼此也十分困难。”

言下之意,这一招并不稳妥,极有可能翻车。况且大秦一向自负强大,哪里肯把到嘴的肥肉分一半出去?

始皇并不意外:

“其二,便是先休养、后攻伐。积攒到足够的国力,一口气连灭数国,不给他们复国的时间。还得是先灭大国,否则小国随时可以被大国重新扶持起来。”

这是始皇帝选的道路。

孝文王却觉得这招比前一条更难:

“大秦灭赵已经是困难重重,想要一口气灭绝数国,谈何容易?”

当初那么多国家尝试过覆灭别国,也没听说过哪一家这么厉害,能一次性灭两国及以上的。

就算有,也是灭的不起眼小国。

可始皇说的是一口气灭几个大国。

然而至今为止,东周数百年来被灭的大国似乎也就一个三家分晋的晋了。

其他的基本都是积弱之后才灭亡的。

始皇定定地看着孝文王:

“所以朕说了,要积攒国力。都江堰即将修缮完毕,那里会成为大秦粮仓。若能将关中也以水利改造成沃野,大秦就有第二个粮仓了。”

孝文王顿时意识到了这件事的重要性。

有一个巴蜀,就能支撑大秦和赵国连年征战。再来一个关中

?()???$?$??()?(),

灭六国似乎当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了。

始皇的目光扫过舆图:

“大王若真打算休养生息、以图后事()?(),

就要尽量止战。虽然各国非要与大秦交战的话()?(),

我大秦也不是打不起。可这样一来()?(),

图谋大业的时机就要继续拖延了。”

孝文王认为始皇说的有道理。

他便问始皇:

“卿以为,我秦国要休养多久,才有余力灭绝六国?”

始皇自负地表示:

“若关中能成沃野,十年内可开战。”

然而郑国渠本身就要修十年,所以说来说去还是要二十年后。

孝文王被始皇的自负感染到了,也振奋起来。

他连忙寻问:

“李冰父子负责修缮都江堰,据传已经到了收尾阶段。若寡人请他们再来关中修建第二个水利工程,爱卿以为如何?”

始皇并不清楚李冰父子是否能在关中修渠,所以他说得比较委婉。他建议孝文王可以广招匠人,到时候就能集思广益了。

等大秦张罗着修渠的消息传去韩国,听说了西周公国和周天子惨状的韩王一定会心动。主动派遣郑国入秦,以此讨好秦王。

这些天韩王应该被吓得不轻。

始皇顺势提出了郑国此人:

“朕听闻韩国有一人名为郑国,擅修水利。大王既要广招匠人,不如也使人去向韩王要来韩地的工匠,一并参与其中。”

有秦国工匠盯着,郑国也不可能提出不合理的修建方式。

韩国想要的是疲秦,不是坑骗了秦国之后被恼怒的秦王举兵报复。所以郑国渠肯定是有用的,顶多埋几个小坑,让秦国修建的时候多耗费一点人力物力。

孝文王抚掌:

“善!”

接着,他又问起始皇可有更多的强秦之策。

只兴修水利的话,孝文王担忧还不够。六国坐拥那么多良田,不也没能成功覆灭各国吗?

始皇便提起了秦兵的勇猛锋锐,秦**功爵制度的优越性。另外提及了他的以战养战策略,贿赂各国重臣的计谋等等。

秦灭六国从来都不是靠着单一优势取胜的,正是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造就了万古未有的伟业。

始皇表示:

“这些博弈缺一不可。正如一场战争,若秦只依仗军队的士气,兵甲不利、粮草不丰、战马不足,则此战难胜。”

相反,各方各面都不拉跨,才能事半功倍。

孝文王越聊越觉得始皇才华惊人。

有的人才,只擅长细微之处,大局观却偏弱。有的人才,只擅长辩论游说,做官时却举步维艰、不懂如何应对朝堂倾轧。

但孝文王发现,秦正此人没有短板。

他能说农桑改革,能说国家博弈,也能说战争攻伐,还能说商道利民。

始皇曾劝说孝文王:

“积攒国力也不能只靠耕种畜牧,吕不韦擅长经商,可学习当年管仲的商道手段。以商术从六国谋利,肥我大秦。”

秦国内部对商业

限制颇多()?(),

是担心庶民弃农从商。但如果把目标放到他国()?(),

跑去打经济战坑别国的钱8()?8。?。?8()?(),

就是另一回事了。

“若六国有良种()?(),

自不肯随意分出。但令人以经商名义私下收购,却能不动声色大量筹集,皆因六国对商贾不够防备。”

这种东西就是要闷声发大财,动用大军去抢,或者派遣使臣逼迫旁人交出,那就落了下乘。

孝文王大惊:

“卿确定六国藏有良种?”

始皇压低声音:

“六国或许没有,但骆越有良稻。楚南还有不少利民作物,可派商队前去收购。”

孝文王不解:

“如此绝密之事,爱卿如何得知?”

这个时候,始皇就要拿出他之前和任务系统的客服博弈后获取的人设优势了。

始皇特意说服了客服允许他自行设定秦正的过往经历,反正是个强行安插进来的宗室子,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么一个人,当然是他想怎么设置就怎么设置了。

始皇于是说:

“朕近日才归秦,此前一直在六国各地游历。骆越的稻种、楚南的好物,皆乃朕游历时所发掘。”

孝文王立刻起身,长长一揖:

“先生助秦良多矣,还请受吾一拜。”

始皇赶紧把自家祖父扶住,表示大王无需如此客气。他是嬴秦宗室,自然要为大秦考虑。

孝文王当场下令,任命秦正为“客卿”。

其实客卿严格来说,应该是给那些来投秦国的外国贤才设置的职位。秦正是宗室子弟,怎么也算不上“客”。

但客卿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身负大才、颇受君王看重的人才。因为刚刚入朝,没有太多的功绩,于是先以客卿的身份做个过度,等他们立功之后,可以顺理成章擢升为相邦。

诸如此类的大秦名臣很多,譬如张仪、寿烛、范雎、蔡泽、李斯,全都是先担任客卿再升为相邦。

扶苏得知此事后,撑着下巴想了想:

“那阿父岂不是能先吕不韦一步,成为大秦相邦了?”

秦武王时期设立过左右相制度,不过后来昭襄王他们都没怎么遵循。是到了他阿父在位的时候,觉得相邦权力太大,才重启了这个制度。

如果始皇当上了相邦,扶苏肯定是不会用左右相来分他阿父的权柄的。那吕不韦就要悲剧了,这辈子别指望能当上秦相。

想想前世吕不韦对阿父做过的事情——

扶苏当即决定:

“不管他了,他老老实实给我经商去。相邦是他能肖想的吗?那是我给阿父留的位置!”

始皇:……

扶苏又说:

“让阿父给孝文王当相邦,会不会太委屈阿父了?不知道孝文王配不配合,给人当臣子很容易受气的。幸好在位的是孝文王,不是昭襄王。”直播间里的秦稷有话说:

[寡人对应侯就很好,从来不让应侯受气的!]

扶苏反驳:

[阿父又不是范雎,你心里只有范雎一个,肯

定会因此委屈我阿父。]

秦柱乐呵呵地说:

[还是寡人好,寡人没什么出名的相邦做心腹。而且寡人一向善于纳谏,阿苏你就放心好了,肯定不欺负你阿父。]

秦稷感受到了拉踩:?逆子!

秦柱表示:不拉踩不行,万一扶苏又想着“为了让阿父当相邦当得舒心,我是不是应该早点继位()?()”

那孝文王就危险了。

秦柱私底下和亲爹嘀嘀咕咕:

“先稳住扶苏这个大杀器,父王你可是我亲父王,你也不想看我被弄死的吧?()?()”

秦稷:呵呵。

当初他们要弄死昭襄王的时候,你可是拍手叫好的,还迫不及待地等着看另一个自己提前继承王位。

脆弱的父子情谊说断就断。

扶苏对于秦柱的保证,持保留态度。他得先观察一下,才能确定孝文王是不是真的那么听他阿父的话。

始皇则十分有自信:

“无需为朕担忧。()?()”

一个孝文王而已,随随便便就能忽悠了。

范雎能哄得昭襄王言听计从,他自然也能引得孝文王拜服。哪怕有些时候孝文王不听他的,也不至于会到让他受委屈的地步。

始皇对儿子说:

“不是还有你这个太子在?有你在,朕如何能受委屈??[(.)]????????()?()”

阿苏第一时间就会为阿父找回场子。

扶苏这才勉勉强强答应下来:

“好吧,我再看看。”

又过了几个月,孝文王突然召秦正入宫一叙。

客卿是个相对自由的官职,没有很多固定要处理的事务。大部分时候,就是上朝听政,像个谋士那般,帮忙出出主意。

如果秦王分派下了其他职责,也可以前去府衙处理。不过始皇身上没什么要务,毕竟大秦目前并不缺少处理杂事的人手。

今日孝文王叫始皇过来,是为了一件事。

孝文王说道:

“最近从山东来了一位极富辩才的智谋之士,名叫蔡泽。寡人听闻他自负才能,曾扬言自己不比应侯差。今日特意邀他入宫一叙,试试他的本事,便请你来一同见见。”

这里的山东,并非齐鲁之地的意思,而是说函谷关外的东部地区。

蔡泽实则是燕国人。

始皇记得蔡泽。

此人接替范雎做了秦国相邦之后,没几个月被人恶语中伤。于是干脆推辞了相印,只做个闲散的“纲成君”,这是昭襄王赐给他的封号。

之后的十数年他都居住在秦地,曾经献计离间魏王和信陵君的关系。后来始皇掌权时,也曾派他出使燕国。

蔡泽的本事,始皇是了解的。

这人颇有计谋,口才也不错,只是不怎么擅长应对朝堂倾轧,是个纵横家型的人才。

始皇便道:

“朕也曾听闻过蔡泽之名,大王如今有意令我大秦休养生息,正需要这般善辩的臣下。各国这些年因种种缘故与大秦结下了不少仇怨,可令其出使各国,修复关系。”

韩王合

纵的事情提醒了孝文王,不是大秦想休战,各国就会配合的。大秦不主动发兵,也有的是别人会上门找打。

——虽然韩王发兵主要是扶苏先撩者贱的缘故。

但话又说回来,扶苏手贱这才一次,之前昭襄王手贱的次数可数不清。仇怨摆在那里,孝文王总不会以为别人都忘了,不会找机会打回来。

不说别人,南边的楚国就很蠢蠢欲动。

楚考烈王是个很有野心的楚王,之前要不是因为韩王拉起的队伍太弱,他早就兴致勃勃加入联盟一起攻秦了。

所以当务之急,确实是要说服各国和秦重修旧好,给大秦喘息的机会。

目前韩国已经乖顺下来,听从孝文王的意思把郑国打包送了过来。

郑国渠的修建目前正在商议阶段,到底修多大、怎么修,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决定的。郑国自己也要走访关中,才能确定施工方案。

那么不安分的,就剩下其他几国了。

始皇准备让蔡泽先代替尉缭,出去贿赂各国高官。蔡泽这人口才是真的好,放在秦地当丞相也当不了几个月,还不如送出去发光发热。

至于怎么让刚刚入秦的蔡泽忠心办事,而不是拿钱跑路,这就要看始皇和孝文王的本事了。

宫外。

扶苏正趁着大阿父不在,带着小阿父出去闯祸。

父子俩做贼似的,偷偷从宅邸中溜了出来。他们也没准备走远,就打算去不远处上卿蒙骜的府里,看看幼年的蒙恬和蒙毅。

扶苏和公子政说:

“蒙恬可是阿父你的心腹爱将,蒙毅也是阿父你最信赖的丞相。蒙家双子忠心不二,阿父可要早点把他们收入麾下。()?()”

公子政认真点头:

“阿苏你放心,我会的。?()_[(.)]???♀?♀??()?()”

扶苏又说:

“现在蒙恬应该和阿父你差不多大,蒙毅的话,估计还是个没断奶的小娃娃。我们趁着他们还小过去多看两眼,说不定可以见到他们丢人的样子。()?()”

公子政脑袋上冒出一个问号:

“为什么要看他们丢人的模样?()?()”

扶苏就忽悠他:

“只有关系极好的友人,才会互相知道对方小时候的糗事。等以后他们长大了,阿父拿这个和他们闲聊,他们一定会很与有荣焉的。”

那可是堂堂始皇帝,他还记得你小时候尿床的往事,你不应该感到荣幸吗?换了旁人,陛下才懒得记他干过什么呢!

公子政觉得哪里不对:

“我是君,他是臣,我们不算友人吧?况且你也说的是彼此,但你分明只想让我记下他们的糗事,没想告诉他们我的事情。”

扶苏的逻辑很完美:

“正是因为阿父和他们有君臣之别,才不能让他们知晓阿父的童年糗事啊!但是阿父知道他们的就没关系了,而且谁规定君臣之间不能有友谊的?”

他的阿父当然不能没朋友,反正蒙家兄弟又不会因为这段友谊就膨胀起来,不再恪守臣子本分。

扶苏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找他俩

当朋友最适合小阿父了。()?()

当然,这也不妨碍扶苏想看他们笑话。

?想看无字惊鸿的《大秦地府日常》吗?请记住[]的域名[(.)]???_?_??

()?()

扶苏一把抱起小阿父:()?()

“走这么久是不是累了?来,接下来的路让我抱着阿父走。”()?()

说着还掏出两粒奶糖,自己吃一颗,给小阿父也喂一颗。

公子政刚想说什么,张嘴就被塞了一粒糖果。良好的教养让他做不出边吃糖边说话的事情,只能先把糖吃完再接着说。

太子的突然到访让蒙家的仆从很是无措。

他们府上似乎和太子没什么交情?

扶苏和善地笑笑:

“听闻贵府有一对小郎君,年纪与公子政差不多。公子平日里没有玩伴,我便想着带他过来看看,或许两个孩子能玩到一处去呢?”

仆从更懵了。

可他们也不敢阻拦太子,只好赶紧去给主家报信,请能做主的前来招待太子。

仆从引着扶苏往会客厅走:

“殿下,请随奴来。”

扶苏就问:

“能将小郎君请来吗?”

贸然提出去蒙恬居住的院落很失礼,只能让人把蒙恬带过来了。

仆从只好又派了一人去请小崽蒙恬。

公子政有点兴奋。

虽然他自己嘴上说自己以后是要当秦王的人,但对于交朋友这样的事情,小公子心底还是非常期待的。

尤其阿苏还夸了蒙家兄弟好几句,他的期待值就更高了。

蒙家的成年男丁蒙骜和蒙武父子都不在家中,出门当值去了。收到消息的当家夫人想了想,亲自领着长孙蒙恬前来见礼。

扶苏让她不必多礼:

“公子政闹着想要个玩伴,这才冒昧造访,实在是失礼了。”

公子政不可置信地看向扶苏,眼里写满了“你就这么拿我当借口”的委屈。

扶苏心虚地不去看小阿父的脸。

他这是在教导小孩,以后不要轻易相信可恶的大人。大人都是会骗人的,尤其喜欢欺负小孩。

公子政愤愤地想,他回去就把这件事告诉仲父。

蒙夫人好像看出了什么。

她莞尔一笑:

“既然是这样,那便让他们小孩子玩去吧。殿下可要一起?还是让妾身招待?”

扶苏自然表示请夫人自行去忙。

蒙夫人竟当真离开了。

本来待客时没有成年主家作陪是很失礼的,但扶苏原本就是来找小孩的。蒙夫人忖度着自己杵在旁边有些多余,干脆走了。

反正只要太子不觉得失礼,那就无妨。

蒙夫人一走,扶苏立刻把好奇盯着他俩的小蒙恬捞了过来。

精准地伸手捏住蒙恬的小脸:

“小郎君还挺胖的。”

小蒙恬懵了一瞬:

“太、太子殿下捏我干什么?”

扶苏答道:

“看你可爱啊。”

公子政也凑了过来,蠢蠢欲动地伸出了手,捏了一下蒙恬另一边的脸颊。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