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咒语可以帮助大家降服睡魔,同时也要恭敬并供养掌管咒语的佛菩萨,否则咒语会越来越不灵。
如何做呢?在念诵的时候,尽可能的合掌低头,虔诚的念诵求佛菩萨加持驱走头顶上的睡魔,睡魔都是在人的头顶部施魔力的,并且最好还要加上经常的顶礼供养帮助驱睡魔的菩萨。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守护睡眠避邪真言,南么,三曼多,勃驮喃,信。
正常的睡眠是一种休息和人体能量的补充。对于人类来说太重要了。但是现代社会很多人的睡眠质量不好,经常的失眠夜不能寐,或是遭遇如做恶梦、鬼压床,鬼附身之类的困扰,若想在睡眠时不被这些恶鬼所害,最好是在睡眠前,虔诚地祈祷持念这个咒语。
最好能念一百零八遍,越多越好。同样要恭敬的念诵,并且也要经常的供养礼拜掌管咒语的佛菩萨。
随着元一不断念诵《佛说离睡经》,原本在元一本尊和诸多化身体内不断肆虐着的诡异力量,宛若遇到了天敌一般,东躲西藏,最终便是在《佛说离睡经》的力量之下冰消雪融,而这一股力量一消失,瞬间,元一和诸多化身便同时醒了过来。
元一知道,他是被人暗算了,想了想,他将目标锁定在了凤十九身上,只有他才有这样的动机。
他能够感觉得到,那一股力量虽然诡异,但是却无法伤害他的性命,也不会损伤他的根基,只会让他陷入沉睡当中,一睡几千年都是正常的,而如果他睡了这么久,对幕后之人来说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可能是同辈之人,希望他在接下来这几千年的时间里耽误修行,然后被其所超越。
这里是朝凤节,对方胆子再大也不敢在这个地方下手杀人或者将人弄残废,尤其是金随风这样备受关注和族中看重的人,更不是幕后之人想杀就杀的,因此这才会想出这么个办法。
至于为什么会是凤十九,之前参与试练的诸多天骄,虽然都是自负不凡,而且身上还有诸如洁癖龟毛怕虫子喜好奢华眼高于顶等坏习惯,但是其实人都不坏,也就只有这个凤十九,真不是个东西,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
元一向来不是一个吃亏的主,怎么可能只吃亏不还手,当下就决定,不管那人是不是凤十九,他都要让他付出代价。
当然了,并不是说元一要灭杀他,而是要给他一个小小的教训,元一向来恩怨分明,人家没有想要他的命,他自然也就不能要他的命,况且这里是凤祖的地盘,可容不得他撒野。
至于如何教训他,元一想到了大威德金刚。
大威德金刚是格鲁派密宗所修本尊之一,因其能降服恶魔,故称大威,又有护善之功,故又称大德。梵名阎魔德迦,藏语为多吉久谢,东密称为大威德明王,也叫阎曼德迦、怖畏金刚、牛头明王。
大威德金刚曾降伏死神阎魔天,因此其名字的含义就是“死亡的征服者”。藏密认为他是文殊菩萨的忿怒相,各派均修其法,格鲁派和萨迦派尤为重视
任何本尊都是佛的智慧显现出来的,修任何一个本尊都能获得解脱。为随顺不同根器的众生,释迦牟尼佛为不同业报、环境和时期的众生宣说了不同的教法。
故每一个本尊又都因所发愿力的不同而各有侧重,如阿弥陀佛的愿力是接引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的愿力是寻声救苦,慈航普度,只要有人念诵他的圣号,他便会以不同的样貌现身来救助他,大威德金刚的愿力是清净修行人的鬼害、魔害,及各种天灾**、修行违缘,成就诸佛事业以及守护誓言。
在释尊将要圆寂时,诸佛菩萨都来到佛陀面前发誓守持正教。大势至菩萨变成金刚手,观世音菩萨示现马头金刚愤怒相,金刚萨垛则示现普巴金刚身相,纷纷发誓将来守持佛法。
这时,文殊菩萨示现出了大威德金刚身相,由于太过凶猛恐怖的缘故,金刚手菩萨的金刚手掉到了地上,普巴金刚的金刚橛、马头金刚的尸杖也都掉到了地上。最终释迦佛对文殊菩萨的示现极为赞叹,末法时代若能依靠大威德来守持佛法则正法不灭。
无论是金刚手菩萨,普巴金刚还是马头金刚,那都是凶猛异常,是单单依靠样貌就能吓得妖魔鬼怪魂飞魄散的存在,但是却依旧被大威德金刚的样貌所吓到,由此可以想象大威德金刚是何等的凶猛。
大威德法门最开始世人知之甚少,最初是由天竺大成就者拉里达在念诵《文殊真实名经》的时候,看到经中有“怖畏金刚施怖畏”、“金刚王者六面怖”及“雅曼德迦障中王”等句,便思考这些含义,而猜测到一定有一种称为大威德的密法。于是他前往天竺各大师处访求这一法门。
由于当时大威德法并未在天竺流传,故而没有求到。此时拉里达大师猛然省悟,此大威德法是存在于乌仗那圣地,他就向与本尊无二的上师尊前猛励祈祷。然后心怀利益众生、光扬圣教的念头,完全不顾自己生命危险,经历了千辛万苦,来到了乌仗那圣地。
在一心求得此法,猛励祈祷的时候,得到了智慧空行母的摄受,将大威德灌顶,以及红大威德、黑敌、六面等雅曼德迦法类的所有灌顶、传承传授给他。
智慧空行母当即开启秘密法库,并告诉拉里达大师,此《大威德广大根本续》共有十万颂,三百分别法类,并只给大师七天时间,能背诵多少算多少。
拉里达大师心想,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在七天内全部背诵出来的,还是发愿和祈祷吧。
于是他在七天的时间中,在这些密续面前,不断地作供养、礼拜、绕行等,并殷切祈祷。
到最后一天的时候,《怖畏金刚大密续第七分别法类》便清晰在显现于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