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守财奴(重生) 60.商途

作者:剪笛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3-03-03 18:40:39

微信小程序“小说迷”,更新最快最新章节!

第二天一早,重锦取出韩离给的银票,在两个丫鬟面前扬了扬。

两个丫鬟一听有钱了,不知有多高兴。曾经秋思还想过,如果房子建好了她们交不出钱,重锦会不会把她们两个丫鬟卖了抵债,现在她终于不用因为寅吃卯粮担惊受怕了。

分享完喜事,重锦又拿出账册记了账,然后把银票锁好,带着两个丫鬟出了门。

钱有了,韩离也给她指了条路,剩下的事就得她自己来做了。

金陵城很大,到处都是地,买哪里的地是个难题。

这一次不同于挑建宅的地,她不能由着自己的心意来选,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赚最多的钱,她必须搞清楚哪里的地会升值最快。所以她必须要出门转转。

重锦今天出门算早的,只是没想到有人比她更早。

主仆三人来到大门口的时候,韩离的马车刚刚离开。如果她再早一点,他们就能碰上了。

韩离初到金陵,不论是货源、顾客、环境还是交往模式,无一不是新的,他需要花不少精力去熟悉这一切。另外,随着生意布局进展顺利,他也需要招揽更多的能人,优秀的人才意味着更多的钱财,他始终相信这一点,所以也总觉得求贤若渴。于此同时,打点和疏通各方的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人心复杂,他在这方面还得小心应付周旋。最关键的是,沈家也还在留意着他的一举一动。

所以,诚如他昨夜跟重锦说的,他是真的很忙。

忙得没有功夫去承担起一份一生的责任。

*

重锦到了琴台街上,下了马车,在街中央站了一会。

四面八方的行人来来往往,商讨叫卖声喧闹纷杂,车马辚辚,带起一阵阵轻尘飞扬。大家行色匆匆,说到底,都是为了在这块土地上拥有一方立足之地,以期更长久、更安稳地度日。

她静静地感受了一下这种脚踩在地上的踏实感,耳边是韩离昨夜嘱咐的话,脑海里止不住地涌现上辈子客死异乡的惨状,她忽然间觉得,如果真的能守着一方土地,那会是一种厚重而亲切的安全感。

后来重锦来到街边一家面馆,为自己和两个丫鬟各点了一碗面。

等面的时候,她扫了一圈,发现这面馆不大,只十数张桌子,但半数多都坐了客人,眼下还不是饭时,想来到了饭时,生意还会更好。

面馆的主人很热情,一会就把热腾腾的面端上了桌。听他招呼的口音不是本地人,重锦顺势问:“店家不是金陵人,是打哪里过来的?”

店家点点头,“打岭南来的,来这一年多啦。”

“岭南气候宜人,为何要到金陵来呢?”

“在岭南住了半辈子了,也到金陵来瞧瞧。”店家乐呵呵道,“金陵的活计多,姑娘不看这一路的马车,好多都是那些茶商、丝商、陶商的,他们在金陵起了场子,要招好些人,这样我家中的妻女便也可以有些活计做。这日子长了,得的银子可比在家种地多多了。我们家乡有好多人都到金陵来了。”

重锦点点头,“那你这馆子可是你买下的还是赁的?”

“赁的。”

“租金如何?”

“一年来已是上涨了一成了。得亏是这生意也还旺。”

“如此岂不是你与这铺子的主人都可得益?”

店家笑笑,“姑娘说的是。如今是太平盛世,只这样大家都得益,是最好。”

重锦喝了口面汤,笑了笑,“说的是。店家打外地来,如今住在哪里?”

“城西。像我们这些外来的人,城东可住不起,自然只能住城西那边便宜的屋子。”

两人又再说了几句,那店家便忙去了。

金陵城地势东高西低,人们大都愿意居住在高处,尤其是像重家这样的世家勋贵,与此同时,围绕他们这些世家的衣食住行做买卖的人也多,是以东部比西部的人口要稠密,城东的土地因而寸土寸金,想找个空置的宅院都难。这些外来之人才会住在西边。

重锦望着店家忙碌的背影,喝了口面汤,脑子里琢磨着,东部的土地已是有限,住的大多是几十年不动的世家,随着人越来越多,东边的地价势必会持续上涨,只是不知道涨得有多快。

这东边的地不知该买不该买。

吃完了面,重锦也不走,只在面馆里坐着,支着下巴,看着大街上往来的行人。

这些人里有工,有农,有商,有本国人,也有他国人,不同发色不同口音的人混迹于此,各人有各人的目的,各人有各人的本领。

打远处就走来了几名胡国人,操着一口生硬的金陵话,驾轻就熟地入了面馆。外夷来到国内朝贡贸易,带来他们的地毯、药材、蓝靛、珠宝、香料,带走本国的丝绸、陶瓷、茶叶等等,所以金陵的人口又增加了一些。

这些人因要在集市做交易,所以居住之地就离南边的集市要近一些,随着年关的接近,朝贡贸易者势必还要更多,到时候城南的宅子定也会涨价。

从长远来看,东边的地值得买,从短期来看,南边的地也可以买。重锦越想越犹豫,这下真的不知道该买哪里的了。

此时此刻,如果韩离在就好了。

昨晚她花一个时辰写的信也还没有机会交给他呢。

秋思见重锦瞪着空了的面碗发呆,还以为她没有吃饱,便问要不要再加一碗,重锦摇了摇头,付了面钱往外走。

她想再去别的地方看看,说不定能发现更好的地。

刚出了面馆,一阵风扬起,重锦忙扶了扶风帽,恍然间似乎看见了个熟悉的身影。

像韩离。

她立刻拔腿去追,可惜那人走得快,过了个转角人就消失不见了,重锦呆在原地四顾,有些懊丧,这时一辆马车从她身边经过,她一回头,发现马车后有韩家的家徽。

果然是韩离。

正好想找他来问问呢!

重锦有些兴奋,立刻喊了两个丫头,乘上马车去追。

韩离的马车走了很远才停,停在了一个酒馆门口。十步开歪的重锦也令小厮停下了马车,拨开了帘子,紧接着便见到从酒馆走出三个人,热情地与韩离招呼了几句。

韩离看似与他们很熟,搭着肩便一同进入了酒馆,他还说:“让几位大人久等了。罚我今日多喝几杯。”

那三人里有一个重锦是见过的,他也算是重家一门远亲,以前来过重府,如今任着工部主事。

韩离要与他们吃酒,她就没机会跟他说话了。她想了想,喊来酒馆的小二,从怀中取出昨夜写的信,给了小二一两银子,让他帮自己把信送了。小二复进了门。

重锦在外面等着,心中有些期待,暗想说不定韩离看了信会出来,她正好可以问问他。

小二很快办妥了事,出来回禀,说是信已送到。重锦点点头,在酒馆外又等了一会,可惜不见韩离出来。

她看了一眼迎风飘扬的“酒”字招牌,对驾车的小厮说了一句:“我们走罢。”

韩离应该是不会出来了。

……

回府的路上,主仆几人路过一处人潮熙攘的小集市,重锦忽然想到了什么,又令马车停了下来。

“姑娘要买什么?”春语问,“这里是流动的小市,并无固定的店铺和集期,摊贩今日还在,明日就不知哪里去了,反正再找不到人,卖的东西恐怕不是太好。姑娘还是到大集上去买吧。”

重锦越听越兴奋,忍不住喃喃自语:“是啊,现在还是小市,半年后就是大集了。”

上辈子,重锦还在这买过衫裙。

皇帝派了商队出海贸易,带回了许多珠宝、香料、皮革、药材等物,其中罕见珍贵的入了皇室,剩下的则由官府开了库市,让各路商人去博买,商人买到后再转卖于民间。由于带回来的东西足够多,再加上本国的贸易日趋繁荣,金陵城内的集市也就越开越多。

眼下重锦所站之地,未来便是官府相中的设立大集之地。

也就是说,现在看上去不起眼的嘈杂纷乱之地,半年后会成为整齐规划的一条集市,届时会有商铺林立,各路商人将带着货品蜂拥而至,他们会想尽办法在这里占据一席之地。

这就意味着,如果现在就拥有这里的土地和商铺,未来再转手卖了,或是将铺子租赁出去,势必都能大赚一笔。

重锦想得两眼簇簇冒光,在这小市转了两圈寻找理想的方位,越看越高兴,末了还给春语和秋思各挑了一只簪子。

“你们也辛苦了,喏,送给你们的。”

两个丫鬟捧着簪子一脸迷茫,差点没有喊出一声亲娘来。

主子今天是怎么了,铁公鸡居然拔毛了。

后来挑好了地,问清了价格,几人便打道回府,重锦需要回家好好算一算,她的钱能买多少地和铺子。

一路上,她想起了韩离,忍不住想要感谢他。

他怎么随便喝个酒都能让自己获益呢。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