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人撑腰的代善,回头就把赖大给收拾了,赖嬷嬷遇上代善,哪怕她在贾母面前再有体面也没辙,这个时候贾家没修大观园,赖家贪的也不算多,但也十好几万两银子了。
代善冷笑:“我知道你们家真正的主子是谁,不过你们是否也做的太过,真当老子是死人了不是。”
对,他就是动了康熙的人,又怎么着?谁叫你们自己手脚不干净的。
赖嬷嬷不敢说话,她家本以为代善被掳,贾家再也无人撑腰,贾政又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这才肆无忌惮大捞而特捞,谁知道代善居然敢回来啊,还回来就拿了她儿子祭旗。
她现在真的欲哭无泪啊,拿眼睛看贾母,希望这位能看在往日的情分帮衬几句。
贾母更不敢,代善回来,接连查出这些事来,算起来,都是自己的过错,管家无能,管人更无能,她还敢说什么。
当然,她更气的赖嬷嬷给她没脸,“好,好,我一片真心对你们,你们就是这样对我的?”赖大如此作为,丢的,是她这个主子的脸啊。
代善拿了赖大送官,赖嬷嬷扑在脚下,“老太爷,老太爷,求您饶了他吧,我们也不想啊,是,是,……,逼着我们接着我家老头子的事继续做,不然的话,就要灭我满门,我们,也是被逼无奈啊。”她就是奴才,只有听主子吩咐的命啊。
代善淡淡的道:“可他没有要你们来贪我家的钱吧?”
赖嬷嬷一噎,旋即抹泪,“可是这是提着脑袋的差事啊,我们不得不多做点儿准备。”就凭官家给的那点儿钱,哪能满足他们的**。
代善冷笑:“刺探我家,还喝我家的血?”
贾母只听得面上做烧。
赖嬷嬷低头不敢回答。
代善冷冷的道:“绑了,送官。”
贾母心惊胆战,“老太爷,会不会,会不会,激怒那位啊?”她倒不是要相帮赖嬷嬷,而是实在害怕触怒康熙。
代善冷笑:“不会,他也不傻,只要敏敏他们好好的,他是不敢对我们做什么的?你真的不走?”却是问贾母究竟跟不跟他走了。
贾政两口子他是不想管了,他肯定不能带他们去大商,会被那几个虐死的。
贾母摇头,“算了,我老了,不想挪了,就让我留在这儿吧。”她得护住她的老二啊,现在还多了个宝玉,都是她不好啊,一念错,步步错,是她毁了宝玉啊。
想着当初那个在她怀里,对着她笑的无邪的小婴儿,贾母心中一阵刺痛。都怪她啊,好好的一个孩子,现在全毁了。
“罢了,既然如此,你便留下吧。不过,林之孝一家人我要带走,珠儿他们在那边也没个顺手的人使唤。你就先选个人出来,跟他交接吧。”
代善也懒得劝了,就算是贾母真回去,他还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贾媛的挑衅呢。现在的贾媛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出嫁庶女,人家是华胥的英亲王,手握兵权的,贾母跟她对上,那可真是天雷撞地火啊,那场面,他想都不敢想。
贾母光凭一个嫡母的身份,是休想压制住贾媛的,到时候,家里一定是极热闹的。倒霉的,还不是自己。
代善只要一想就脑仁疼。看来敏敏说的不错,家里妻妾多,就是败家的根本啊。
“家里我已经清退了一部分人,剩下的人基本都是清白的,你们如果不适应,那就在外面买一些,不过买的时候当心些,不要又被人安了钉子进来。”代善一说就觉得头疼,他家简直成筛子了,谁都能往里面安人。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他刚一走,四王八公马上各家就领着人上门,都说看贾家人手紧,送过来救急的,不用的时候退回去就是了。
贾母只觉得眼皮直跳,以前或许不懂,现在才经历了赖大一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皮笑肉不笑的道:“多谢诸位费心了,现在家里就这么点儿人,珠儿要在江南治病,珠儿家的跟元春都过去照料了,家里就这么几口人,我还正嫌人多了,想要发卖些人出去了,就不留大家了啊。”
现在贾家背膀硬,她也用不着怕谁了,不服,大商和华胥都看着呢,我家老二的确不讨人欢喜,可是只要老娘一日活着,我就是那卫皇后,华胥女帝的亲娘,她就得敬着我。
你们若是逼急了老娘,老娘就让那华胥女帝出手,看你们有几个脑袋够她砍的?
贾母突然态度强硬,这些人反倒无法下口,讪讪的说了几句家长里短,就各自带着人怏怏的散了。
不过这些人好打发,但是对着康熙赐下的两个宫女,贾政母子却只能叩谢皇恩,恭恭敬敬的收下,这个是打死他都不敢拒绝的。
这两个宫女都是出身高贵,人家是真正的满族老姓,一个是西林觉罗氏,一个钮钴禄氏,虽然长的都是‘其貌不扬’(满族贵女漂亮的很少,看看大清后宫就知道了,漂亮的也不可能赐给贾政那样的人),可是贾母与贾政都不傻,人这是冲着贾家的主母位置来的。顿时汗就流了一身,也顾不得代善的话了,转身就把王夫人从佛堂放了出来,你先打头阵吧。
王夫人气的肝疼,老娘的位置,是那么好坐的吗?她名下还有三个子女,自然不能将这正室原配的位置拱手相让。
那两个也不怵,你是正室原配,我们可是奉旨夺嫡,谁怕谁啊。
于是,三个女人在贾家内宅斗了个天昏地暗。
代善态度鲜明的发落了赖大,康熙帝反倒不敢硬逼,退了一步,现在贾家就剩了老弱妇孺。至于贾政,在康熙帝眼中,他只怕连家中的两个妇人都不如,丢了两个钉子进去后,更加不必理会了。反正自此以后,贾政再没有儿女出生。
再说了,他跟代善打开天窗说亮话,知道了大商那边的情况之后,心中对于大清的前景更不看好。
最后竟然下令,命留在大商的几个皇子,入大学听读。同时他还着手筛选这边留下的皇子,看那些是可造之材,也一并送往大商去。
这些皇子一听就慌了,他们都二十好几了,还入什么学啊?也就八皇子小些,前面那几个,可都是做父亲的人了,现在居然喊他们上大学,跟那些小弟弟小妹妹坐一处,好么?
只是康熙帝可不会管他们是如何想的,人家命令一下,这些皇子阿哥们就只有宾服的份儿。
嘀咕了几句后,他们也只得按着办事处的安排,去淞沪大学报道。
好在现在的大商民风极其开化,大家都很有大国气度,虽然对满清也看不顺眼,不过对于这些附读的皇子阿哥也没有过多排挤。毕竟,这些都是大学生了,也都有自己的见地了。
这三位开始也是极惊奇一阵,然后便被那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吸引了,也慢慢融合进去。
其实这三个说的好听是皇子,但是真要论起读书来,未必比的过这些大学生,他们在里面,就只有听的份儿。
听着别人提问,教授的回答,完全不似他们的那些太傅们所教的,都是惊为天人。
这书是这么解的,这问题原来还可以这样答?
至于其他的如格物,还有经济一道,都可以专门立学?
这些都让这些皇子大开眼界。
这三个皇子都是好学的,自然是一头就栽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