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极品(科举) 45 四十五、拜访

作者:山浩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3-04 18:13:11

最新网址:www.yiruan.info 四十五、拜访

从苏州行至溧州的水路是逆风逆水, 沈翘楚虽然加紧赶路,还是在四天后才到达宁州。

在船上的这些天,沈翘楚一直在预习接下来的功课,自己比梁之舟、谢朗二人进度慢了四天,回谢府恐怕要挑灯夜读些日子了。

好在谢朗和梁之舟都体贴地给沈翘楚准备了笔记,沈翘楚也将自己从苏州带来的桂花糖桂花蜜分给二人。

苏州和宁州距离不远, 基本上苏州能买到的东西, 宁州也都能买到,剩下街市能买到的汤圆、腊肉之类的苏州特产还不如谢府厨师做的精致, 想来想去, 也只有这苏州无锡特产的糖果更适合带回来。

苏州无锡产甘蔗,而此时制糖只能制出红糖和结晶较粗含有杂质的砂糖和冰糖。

看着谢朗眯着眼睛满足地吃着桂花糖, 沈翘楚猛然想起自己好像在查文献的时候看到明代制糖人不小心将黄泥掺入糖汁,没想到糖汁因此凝结出了更白更干净的白糖。

虽然这步骤麻烦, 还需要工人慢慢研究配方,到底提供了一个思路,便打算晚上下学的时候回一趟自家小院将这事跟周全说一下。

精制白糖虽然造价更高,但是想必这些世家子弟们愿意出钱买这更为精致的白糖。他们中有些人是为了得到更好的享受, 而有些人则觉得精致的东西能够凸显自己尊贵的地位,是不差这点钱的。

十多天不见梁之舟、谢朗二人,沈翘楚还觉得颇有些想念,课间间隙三人也聊个不停,几乎没有闲住嘴的时候。

去年梁之舟的《李客奇遇记》在《月刊》上连载的章节已经足以出第一卷,沈翘楚让工人加班加点在腊月前赶出, 大卖了一笔,也使梁之舟囊中宽裕了不少。

过年时梁家不止过了一个好年,更为之后的进京求学赚了一分底气。

梁之舟添了新衣,整个人也气象一新,比起之前更多了些意气风发。

他将这事告知父母,梁父梁母还特意叮嘱他要好好谢谢沈翘楚,并一定要在休沐的时候请沈翘楚来做客。

沈翘楚看到师兄有这样的变化,自然也为他感到高兴。而且据周全说,因为《李客奇遇记》的风靡,宁州打算出海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之前因为翡翠和沉香走俏,世家开始着眼于海上贸易,而如今这探险的风靡更使平民有了海上淘金梦,这是沈翘楚所期盼的场面。

随着大楚连年休养生息,逐渐有人多地少之势,加之大世家土地兼并,佃农被禁锢在土地上,而无地的百姓逐渐增多,就容易出现流民,造成社会动荡。如果能使流民将心思转到商业和手工业上,不但能够安居乐业,还能使国家富强平稳。

虽然流民不一定能够看到梁之舟的,但是宁州市井说书人以《李客奇遇记》为话本的不少,百姓们也纷纷讨论,算是最近宁州津津乐道的话题。

沈翘楚已经跟周全做好计较,继续将这《李客奇遇记》的影响扩大,向整个吴郡和丹阳郡贩售,甚至销往北方的洛阳、长安。

梁之舟是《李客奇遇记》作者这件事是他和沈翘楚之间的小秘密,沈翘楚不会将这事告诉别人,梁之舟也不会将沈翘楚就是吴郡如今数一数二的庾氏商行真正主人的事泄露出去。

因为《李客奇遇记》的文笔优美、考据严谨,加之故事情节新颖不落俗套,也开始在士大夫中间悄悄流传。连谢朗都拿着《月刊》向梁之舟、沈翘楚二人推荐这篇,弄得梁沈二人哭笑不得。

于是这旬休沐,梁之舟便邀请沈翘楚和谢朗一同到梁家做客。

梁家在宁州郊区,路途颇远,三人一同乘坐谢家的香车宝马前往梁家。

暮冬的寒风依旧寒冷透骨,三人坐在马车里手里裹着汤婆子,才觉得暖和一些。

谢朗看着窗外的风景,问道:“梁师兄,你平时怎么回家?”

梁之舟娓娓道:“我有同村人在集市卖货,基本上是乘他的牛车回去。”顿了一下,梁之舟又道:“不过去年收成不错,我父母决定在宁州城置办一处房子,以后便不用如此劳顿了。”

说着,梁之舟和沈翘楚笑着对了对眼神。

谢朗对于农事银钱一窍不通,也不疑有他,只是替梁之舟开心:“那真是太好了,到时候离得近,休沐也可以跟我和翘楚一起出去游玩了。”

沈翘楚拍了谢朗一通:“梁师兄还有两年就要郡试,哪里有功夫跟我们一起游玩。”

梁之舟便笑道:“偶尔出去倒也是可以的。”

旅途漫漫,沈翘楚没有走过这段路,兴致勃勃地看向窗外景色,倒也不觉无聊。

前世他就是那种坐高铁盯着窗外景色的人,有些地方虽然没去过,将沿途景色映在脑中,也算是旧相识。

乡间路难走,马车行了近一个时辰,才到达梁家所在的村庄。

这还是沈翘楚第一次进入这个时空中的乡村,只见远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屋舍井然有序,此时临近中午,有袅袅炊烟升起,一派悠然景象。

谢家马车装饰华丽,高头大马气派非常,便有村里孩童围在车边。

三人从马车上走下,梁父梁母早迎了上来。沈翘楚和谢朗连忙躬身见礼,令书童将礼物拿出来。

沈翘楚知道梁之舟如今收入,挑了几匹中等偏上的妆花缎送给梁母,这样即使梁母不喜欢这料子,还可以随时换成银钱。

而谢朗则将自己打猎积攒下来的皮料捆成厚厚一摞,给梁家人做冬衣用。

两旁早有好事的村民围观,看见这架势无不惊异。

沈翘楚心中暗想,幸好梁家即将搬往宁州城,不然以后说不定会横生事端。

估计是梁之舟提前说过了,梁父梁母没有提起关于书的事,只是感谢沈翘楚和谢朗在谢府对梁之舟的照顾。

梁父梁母看起来跟沈翘楚祖父母差不多,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梁母虽然常年劳作晒得黑有些显老,却能看出年轻时的美貌,不然也生不出梁之舟这样样貌的儿子。

梁母将礼物安置好,便去厨房下厨,而梁父则拉着三人在院中树荫下闲话家常。

沈翘楚本来不太能应付的了中老年人,可是如今可能是因为长得可靠,意外的很受长辈的喜欢,加之有着跟梁之舟的合作,梁父看沈翘楚是怎么看怎么顺眼,就差认个干儿子了。

而谢朗则是天生的交际花,为人又热情爽朗,几句话就哄得梁父笑的合不拢嘴,四人中说话最少的反而是梁之舟。

刚过年关,梁家院中也挂满了腊肉笋干等物,看起来这个年过的确实不错。

不一会儿,梁母就端上来几盘菜,其中多半是腌笃鲜、腊肉白菜之类的炖菜,虽然不比沈府厨师制作的精致,却有一种家的味道。

谢朗吃惯了自家厨师做的菜,如今吃到这样的口味连连赞叹,连添了两碗米饭。

吃过饭,梁之舟还带着二人去村后的山中看看风景,在梁家盘桓到黄昏才坐车返程。

如果说之前的梁之舟带着一丝拘谨和端着的劲儿,如今却因为生活逐渐宽裕而完全放松下来,举手投足之间从心所欲不逾矩,比之前更多了几分自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此言不虚。

傍晚的时候,沈翘楚看到梁之舟正在看着骠国和苏禄国的语言书籍,沈翘楚不禁问道:“梁师兄,你为什么要学这两国的语言?”

在傍晚最后一丝天光和灯烛映照下,梁之舟的脸上被照的半明半暗:“我也想有朝一日能真的踏上骠国和苏禄国的土地,看看那里真正的风物啊。”

沈翘楚被这话惊到,纵使是他自己,也没有想过真的要去踏上东南亚国家的土地,那里毕竟现在还没有什么文明,而贸易的事又有专人去运营,不需要他亲自出马。

没想到看起来如文弱书生的梁之舟竟有这样的愿望。

“那你不想科举出仕吗?”

梁之舟抿着嘴:“想,当然想,所以这也只是个想法罢了。不过多学习学习总是没错的,之后写文章也有底气。”

沈翘楚连忙拱手鞠躬道:“师兄的精神真是值得人学习。”

之前的一旬沈翘楚已经勉强将课业赶上,如今正在预习之后要学的知识。回苏州跟陆宁的对比,让沈翘楚更加肯定了自己提前学习两年后知识的行为。

现在学过,到时候重新复习,站在新的知识水平上提出的问题也自是不同,有助于自己三百六十度地理解这些书籍和学问。

作者有话要说:从每章新更的评论里抽小天使送红·包(明天20:20更新时开

上一章抽中的是23610730小天使

感谢~

23610730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07-13 17:27:48

求作者收藏~打滚~

戳→

最新网址:www.yiruan.info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