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漠北大开发
当时赵国阶级矛盾实际上并不尖锐,但是贫富差距及其巨大。
很多家庭为了一家之主能在战争中活下来,甚至取得战功改变家庭命运,所以将大部分食物钱财都交给这个壮丁,使得其他人往往面黄肌瘦。
赵丹没想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国铁骑尽然是在这个情况下建立。
他感觉太过于心酸。
一方面他普片提高了战功待遇,使他们的赌博更加有前途。另一面就是想办法进行土地革命。
“你的办法很不错,暂时就这样,看看效果,如果不行,还是要进行全国性的均田制。再有,你的处罚太过于仁慈,荒芜一年,处以警告处分一律同时按照
上等田按额度交税,这些钱不应该算尽田税中,必须独立处理。
第二年处以按良田收入全额三倍处罚,第三年,也不用再客气,可一可二,但绝对不能过三。一经查出立即没收荒芜土地。自然天灾和战祸除外。”
当时赵国采取的是什一税,也就是十分之一,即使是租户也就还需要缴纳十分之一的组款就可以了。税收是很低的,而且当时百姓土地所有率很高,要缴纳租税的必经不多。
可是如果是全额三倍,那就等于你荒芜一年就得缴纳三年全部收入,如果不是良田就更亏。
蔺相如最终点头这个也算是折中办法。
“至于执行,户部负责,刑部,御史台各部内廷,锦衣卫都有权监督,一旦负责人没有查出,或者和实际荒芜面积差距过大,那么相关官僚也需付连带责任。”
蔺相如皱眉。
“那么进入下一个议题,那就是全国性的大统一,包括车朹,驰道(公路)度量衡,货币,语言,文字等方面”
赵胜很快转入下一个议题,而这些,赵丹蔺相如等人显然早就有这个想法和决心。
唯一不同就在于统一货币这个涉及财权问题。
户部尚书吕不韦可是对于皇家银行完全垄断货币权赶到不利。
蔺相如也知道,这个是国家收入一个很关键地方,其利润远远大于盐铁经营。
"各地货币利益团体也需要安抚呀。”
最终在赵丹极力争取下,内阁决断在皇家银行之外设立赵国中央银行,实行两家中央银行制度,均归户部管理。
而且还定了赵国金币银元和铜钱版本,赵丹将更加便于携带的圆形方孔钱带到了赵国。而且还成功了。
至于赵国的三角布币,大部分重铸,在重量上,赵国铜钱和秦国半两钱接轨。
都是25克左右的铜钱。
但实际上之后赵丹将大量早就铸好的银元和金币流入市场利用银行大规模收拢赵国钱,然后利用商业渠道将和自己同样使用布币的韩魏市场大规模投机。
这就是知道政策的好处。
赵国货币政策颁布后,价值高昂不易腐坏的金币银元正式进入中国历史舞台。
但由于中国一向缺少金银,使得他们价值不菲。
赵丹的兑换主要还是那群商人和贵族。
实际上他知道,西伯利亚和外蒙古就有很大的黄金储备量。未来黄金白银绝对会不断下降,而青铜器的广泛应用使得铜会越来越跟不上他的消耗。
除了大量套购韩魏市场商品以外,他还利用国际杠杆。将赵国布币兑换成韩魏布币然后抛售在燕国和齐国,楚国等。
这一次勘正历史上第一次金融洗劫。燕齐后知后觉,等赵国宣布禁用布币。
他们才发现不利,只能去找韩魏。
他们的布币以流入韩魏,就照成两国物价飞涨。
这时他们立即求救秦赵。
秦国自然不鸟他们。他们的思想也打不到“经济控制”文化控制的地步。
还停留在初级的“直接控制"
这时赵国自然以救世主的身份出面。
代价就是韩魏和赵国继续统一市场,允许赵国金币银元铜钱在赵国自由流通。
韩魏两国最终为了眼前救济,同意了。
至此赵国成了三晋地区的经济主导,韩魏彻底沦为从属地位。就好像二战以后日本和西欧沦为美国控制一样。
这种主导也使得赵国银行直接可以在韩魏开设分行吸纳储户和资本。
做着无本买么。
而当赵丹经过多次协商终于让赵丹两大政策得以通过以后。
赵丹就偃旗息鼓了。
他知道自己制定策略或许决战千年历史经验可以制定很好的政策。
可是未必附和赵国此时的生产力。
但是蔺相如等人显然知道。他们才是具体化的关键。
他只能掌握人才和国策两点,就和当年和赵太后说的那样。
之后他就宣布今后两年或者三年,由内阁全面执行相关政策。他只负责国策和人事权。
对此蔺相如反而松了口气。可就怕赵丹继续折腾,毕竟人家才是主子。
是老板。
就在赵丹低调的躲在皇宫不断策划“金融危机”发动对韩魏的货币战争之际。
内阁和尚书台也在主持内部改革。
尤其是垦荒令一出,那还是七国震惊。
简直就是战国无地百姓的福音,古代版本的《宅地法》
根据垦荒令,只要拥有赵国国籍,就可以向政府申请一百亩荒地或者一百倾草场,也就是一百个一百亩的草场作为私人财富,只需付个手续费。
这对于人地矛盾尖锐的韩魏燕百姓诱惑最大。
那些无地流民纷纷涌入赵国。而那些刚刚从旧贵族收回来的土地很快就不够迁移来的韩魏人使用。
然而实际上很多人没注意到垦荒令后面对于荒芜土地的严厉惩罚。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类十余秦国耕战制度的演变。只不过看视更加合理合法。
不过实际上这个法令伴随的西北大开发,实际上愿意去的,呵呵,赵丹都无语。尽然一个月下来只有一千多人。一半还是关押在牢房的囚犯申请的。他们想要自由只能去蒙古。
看来蒙古地区对中原诱惑还真的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