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陵今何在 第五章春秋五霸(一)吴国

作者:dangzhiwukui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3-06 17:39:25

吴国:春秋晚期霸主之一,五帝之一帝喾的后代,姬姓。开国君主为周朝先祖古公檀父的长子太伯(见周王朝篇)。古公檀父偏爱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欲废长子太伯立三子季历,以便传位给孙儿姬昌。为了了结父亲的心愿,太伯和大弟仲雍以为父亲采药治病为名,翻山涉水,远走江南。当时,南方还没有开化,太伯、仲庸到江南后,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受到当地士著居民的欢迎,先后归附者千家,于是共立勾吴国,古代“勾”与“句”通,故勾吴也称句吴。大家推荐太伯为君,都城设在梅里(今江苏省无锡市东南梅村)。当时江南尚未完全开发,被中原人称为“荆蛮”。江南人的习俗是将头发剪得很短,裸身,并在身上刻画许多龙蛇图案。太伯开始时以周朝的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教化统治当地人民,但未能奏效。太伯死后,其弟仲雍继位,仲雍改弦易辙,入乡随俗,他也“断发纹身,裸以为饰”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在仲雍的领导下,勾吴农业迅速发展,成为经济较为繁荣的国家。自太伯起传到第五代周章时,周武王已灭商建立了周王朝,武王访太伯、仲雍之后,得知周章已位吴国君主,于是封周章为诸侯。

由太伯传到第十九世寿梦时,中原进入春秋大国争霸时期,吴国因长江天堑的保护,没有受到冲击,获得了稳定发展的环境,国力日益强盛,领域不断扩大。公元前585年,寿梦开始称王,从此,吴国历史有了确切的纪年。第二年,即公元前584年,晋国为打击楚国,派当时客居在晋国,原楚国的亡臣申公巫臣出使吴国,以与吴结盟牵制楚国。申公巫臣给吴国带去战车、射手和御者(驾驶战车之人),教吴乘车,教之战阵,教之叛楚“。加之吴地盛产铜、锡,冶炼技术精良,所造兵器名扬天下,尤其以铸剑精良闻名,“干将”“莫邪”剑驰名天下。这时吴国的经济和军事均得到长足发展,吴国曾先后攻打楚的属国巢、徐和州来,使楚军“一岁七奔命”,凡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寿梦在位25年,期间三会诸侯称霸。随着国力的增强,吴国的疆域也大大地向北、向西发展。吴国盛时的疆域东达海滨(上海);南至浙江北部;西到安徽中部和南部、江西东北部;北达苏北,成为与楚相匹敌的大国。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吴国的都城受到地理空间的限制,它北阻于丘陵,东隔于湖沼,南挡于太湖,只有西面平坦,而且还是向楚国敞着大门,不能适应攻防的需要。公元前561年,寿梦之孙诸樊将都城迁到吴(今江苏苏州)。吴国在梅里建都约500年。

公元前522年,楚国大夫武奢的小儿子武子胥逃命来到吴国,后因帮助公子光(吴王阖闾)夺位,成为吴的重臣。公元前506年,武子胥说服吴王阖闾攻楚,吴大败楚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五战五胜攻入郢都(今湖北荆州)。这时,在吴国南方的越国也正在兴起,越国经常联楚制吴,于是吴越成为世仇。公元前496年,吴越大战于蕞李(今浙江绍兴),吴王阖闾受伤而死,阖闾之子夫差继位。为报父仇,夫差于公元前494年举兵攻越,破越都大越(今浙江绍兴),越王勾践逃入会嵇山厚礼乞和。此后,夫差开始北上争霸。这个时期,吴国在江、淮之间,今江苏扬州开凿了中国最早的运河——邗沟,为中国的运河工程打下基础。吴国还北灭俾阳(今山东枣庄南、台儿庄西),郯(今山东郯城)等诸小国,征伐齐、鲁。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会诸侯于黄池(今河南封丘市)夺得霸主地位。

战败后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采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略逐渐强大。当吴王夫差北上争霸,国内空虚,对越国疏于防范之机,攻入吴都,获其太子,逼吴求和,从此,吴国国力江河日下。公元前473年,越军又攻破吴都,夫差自杀,吴国亡。

吴国自太伯建国起至夫差自杀共传二十五王,自周章开始纪年历五百七十二年。

【吴王争霸】公元前522年,中原霸主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在位的时候,楚国内部斗争加剧,楚庄王开创的霸业逐步瓦解,楚国开始走下坡路了。那时,楚平王的太子熊建到了娶亲的年龄。于是,平王就向秦国求亲,秦哀王把自己的妹妹孟赢许给他。平王见孟赢长的漂亮,便自己纳之。并让太子离开都城去镇守城父(今河南省襄城县),将太子的生母迁到郧(今湖北省安陆市)。孟赢为平王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珍,为讨孟赢的欢心,平王要杀掉太子而另立珍。随太子一同前去城父、太子的师傅武奢为太子鸣不平,被平王杀掉,同时被杀的还有武奢的长子武尚,武奢的次子伍子胥为此逃到吴国。这时,正遇上吴国的公子光欲夺王位,在武子胥的帮助下,公子光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即位后,立即封武子胥为大夫,让它帮助处理国家大事,同时重用大军事家孙武,让他管理吴国的军事。吴王依靠武子胥和孙武,整顿兵马,兼并了临近的几个小国,成为当时南方的一个兵强马壮、相当强盛的大国。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武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楚国,战斗中,吴军连战连胜,势如破竹,一直打到楚国的都城(今湖北荆州)。吴王打败了楚国,成了南方的霸主。阖闾胜利回国后,把头功归孙武,孙武不愿作官,回乡隐居,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孙子兵法”。

吴王同临近的越国一直势不两立,经常发生战争,战争中互有胜负。公元前496年,越国君主允常去世,越王勾践继位。阖闾趁越国办理丧事之机,攻打越国,两国在蕞李(浙江绍兴西南)展开激战,勾践派死士冲击吴阵,被吴军杀退。勾践又派将要判死刑的罪人在吴军阵前排成三行,以剑自刎,吴军注目惊愕,勾践趁机命全军冲击,吴军残败,连阖闾也在战斗中中箭重伤。这个结果大出吴王意外,他又羞又怒,加上年事已高,不久便死去,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夫差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蕞李一战并没有伤到吴国的元气,夫差即位以后,他又要报杀父之仇,消灭越国,又要北上称霸中原。所以,他吩咐手下人时常提醒他,每天他上朝路过宫门,下面的人就放开喉咙高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了吗”!夫差每次都泪流满面地回答:不敢忘“。另一方面,他责令大将伍子胥和大臣伯启加紧操练兵马,养精蓄锐。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率大军杀向越国。越国大夫范蠡对越王勾践说:“吴国发奋练兵三年,这次来势凶猛,复仇的决心很大,我们最好坚守城池,不同他们正面交锋”。勾践没有听从范蠡的话,亲自率兵出城同吴军交战,两**队在太湖一带杀的天昏地暗,由于吴军兵多士众,加上楚国名将伍子胥的正确指挥,把越军杀的一败涂地,最后只好屈膝投降,被关押在吴国作了人质。伍子胥知道越王勾践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主张把他杀掉,他对吴王说:“青云上的鸟儿,我们都想把它射下来,现在勾践已经来到我们的掌握之中,就象苞厨杀牲口一样方便,可不能失去这个机会”!但夫差却认为:杀掉一个已经投降的人,上天是要谴责和降祸的,夫差没有听伍子胥的劝告。公元前484年,吴王决定攻打齐国,伍子胥又出来阻止,他说:“我听说勾践卧薪尝胆,与百姓同甘共苦,随时想找吴国报仇,越国才是真正的敌人和心头大患,希望大王在伐齐之前先灭掉越国,以绝后患,如不这样,越国用10年的时间生育人口,聚集财富;再用10年的时间教育训练军队。20年后,吴国必亡,吴国的宫室将变成池沼废墟了”。吴王夫差还是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坚持攻打齐国,结果大获全胜。当时,文武百官都向夫差道贺,只有伍子胥不以为然,反而批评夫差说:“打败了齐国,无非是占了一个小便宜,将来越国灭掉吴国才是大灾难”。夫差这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再也听不进伍子胥的逆耳忠言了,加上早被越国收买的大臣伯乞在一旁挑拨,一怒之下,吴王给了伍子婿一把宝剑,逼他自杀了。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约鲁哀公、晋定公在黄池(今河南省封丘市)会盟,确定了吴国的霸主地位。

【吴国王陵】春秋时,吴国在无锡、苏州一带建都至少历25世。除太伯、仲雍、阖闾外,其余国君均葬在无锡与苏州城郊。近年考古勘察证实吴王陵区大约在位于今苏州城西部的诸石质山顶部,据1991年《中国考古学年签》记载,烟墩山为太伯五世孙周章陵;母子墩大墓为周章之子熊遂陵;青龙山磨子顶为吴王寿梦陵;背山顶大墓为吴王余昧陵,以上陵墓的发掘情况目前还不详,其他王陵待考。1994年至1995年,在苏州西北12公里的吴县浒墅关西北1•5公里的真山发掘出一座吴王陵,这是一座石质山丘,海拔76•9米,山峰及两侧山脊有57个土墩,分别为春秋、战国及汉代墓葬。最大的一座位于山顶,墓穴挖掘在岩石面上,上面再封土,实测封土东西长26米,南北宽7米;底东西长70米,南北宽32米;高8•33米。墓穴东西长13•8米,南北宽8米,深1•8米。墓内双椁双棺已朽,早年被盗,未见青铜器,但出土玉、石器文物仍达12573件之多,其中有玉覆面和玉、石制礼器,但以装饰品为主。玉制装饰品达11262件。还有原始瓷器、陶器、漆器。墓内出土贝币达数千枚,完整的就有1160枚。据出土文物形制研究证明,此墓葬属于春秋中晚期,正当吴国在苏州建都时期,尽管墓主不明,但据墓葬规格、位置及出土文物巨大数量判断,这是一座吴王陵。

【太伯墓】位于今江苏锡山市鸿山西南坡,西距梅村5公里,距无锡市18公里。据东汉《泰伯墓碑记》记载,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奉诏“建泰伯庙于梅里皇山(今称鸿山),历代重修,最近的一次是1983年。墓园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居高临下,气势不凡。墓周有围墙,东西宽30余米,南北长80余米,面积3•6亩。墓门为花岗岩石牌坊,四个方柱三门,正门上方横刻宋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哲宗御书“至德墓道”四字,坊顶正中立有篆书“古皇山”的火焰牌。进墓门拾阶而上,为泰伯享堂,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面阔三间,单檐歇山,砖木结构,顶覆筒瓦,吻兽屋脊。堂内悬清乾隆帝题匾“三让高踪”四字,穿过享堂,历三层石阶为明代所建攒尖四棱碑,碑座长1•36米,宽1•30米,高0•30米;碑身边长0•68米,高1•68米;攒尖顶高1•13米,碑正面阴线双钩刻“泰伯墓”篆文大字,周围饰云龙纹。东侧为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杨文撰《泰伯墓碑记》,北侧为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高攀龙撰《泰伯墓碑阴记》。绕过石棱碑,沿石阶而上到达墓地,入口处有石望柱一对,顶端各立石狮一只。墓冢平面呈圆形,直径约3米,四周有青石块砌成的罗城,高约1米,墓周长13•4米,高1•78米。墓冢正南石碑上刻阴文楷书“泰伯墓”二字。

【仲雍墓】位于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东麓。仲雍又称虞仲,吴仲。泰伯死后仲雍继位,仲雍死后葬乌目山。吴人为纪念虞仲,将乌目山改名为虞山。仲雍墓依山建造,清乾隆年间立的第一道石坊上刻“敕建先贤仲雍墓门”。二道石坊正面上刻“南国恭友”。三道石坊正面上刻“先贤虞仲墓”。坊后墓前有墓碑四方,均为明、清时补立,正中一块为明崇祯时巡按御使路振飞题“商逸民虞仲周公墓”。

【阖闾陵】在今江苏省苏州市闾门外山塘街的虎丘剑池。虎丘原称海涌山。传说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后三天,有一白虎踞其上,故称虎丘。据载,阖闾之葬:“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黄金珍玉为鸟雁”。为营造阖闾陵墓,夫差征调10万民工,用大象运土石,穿土凿池,积壤为丘,历时3年。墓在虎丘剑池下,因阖闾爱剑,下葬时以“专诸”、“鱼肠”剑等3000把殉葬。剑池呈长方形,下面清泉深二丈,两崖如划开,峭壁如削,藤蔓披拂,一桥飞架,景色幽深。传说秦始皇和东吴孙权都曾派人到此凿池求剑,但均无所得,而凿处就形成深池,故称剑池。还有的说,剑池是当时冶炼宝剑淬火之处,1955年,疏通剑池,在剑池崖壁上发现刻有明代唐寅、王鳌等人的记事,说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冬剑池水涸,见吴王墓门,以土掩之。经发掘,池底北端有石缝,上窄下宽,内有一穴,可容4、5人。穴北石壁以大青石板叠砌,为人所做。此处与春秋战国时的洞室墓形制相象,可能是墓门。后因顾及发掘可能引起山顶上云岩寺塔的倒塌及其他古迹被破坏而重新封闭。

【夫差陵】在今江苏苏州城北的阳山之上。夫差被越王勾践逼迫自杀后,勾践以伯侯之礼将他葬在城北阳山,让军士每人负土一筐,遂成大冢。

吴国世系表《西周》(公元前)

陵名帝王姓名世 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

周章叔达之子江苏苏州城西烟墩山

熊遂周章之子江苏苏州城西母子墩

柯相熊遂之子江苏苏州城西待考证

疆鸠夷柯相之子江苏苏州城西待考证

余桥疑吾鸠夷之子江苏苏州城西待考证

柯卢余桥疑吾子江苏苏州城西待考证

周徭柯卢之子江苏苏州城西待考证

屈羽周徭之子江苏苏州城西待考证

夷吾屈羽之子江苏苏州城西待考证

禽处夷吾之子江苏苏州城西待考证

姬转禽处之子江苏苏州城西待考证

颇高姬转之子江苏苏州城西待考证

句啤颇高之子江苏苏州城西待考证

去齐句啤之子江苏苏州城西待考证

吴国世系表《春秋》(公元前)

陵名帝王姓名世 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

寿梦去齐之子585—561江苏苏州城西青龙山

诸樊寿梦之子560—548江苏苏州城西待考证

余祭诸樊之子547—531江苏苏州城西待考证

羽昧余祭之子530—527江苏苏州城西背山

姬僚余昧之子526—515被阖闾所杀

虎丘阖闾诸樊之子514—496江苏苏州闾门外山塘街

吴国世系表《战国》(公元前)

陵名帝王姓名世 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

夫差阖闾之子495—473江苏苏州城西阳山

吴国先祖世系表

陵名先祖姓名世 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

泰伯墓泰伯文王大伯江苏省锡山市梅村

仲雍墓仲雍文王二伯江苏省常熟市虞山

季简仲雍之子江苏锡山城郊一带

叔达季简之子江苏锡山城郊一带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