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归桐 关于郭圣通

作者:斑之 分类:都市生活 更新时间:2022-06-03 23:18:39

昨天看到呆呆木瓜给我留言说对我的新书挺纠结的,说不喜欢刘秀。

我有些失落,真的,甚至都萌生了还要不要写的念头。

因为一部小说男主或女主不为读者喜欢,那还有什么写的意义呢?

对我来说,写小说首先是兴趣,其次就是希望能得到读者的喜欢。

只要有一个人能开心地对我说好看好看,我就可以坚持。

所以请你们相信我不会写出那么让人纠结的设定,我会写一个不一样的郭圣通。

就像对阿娇一样,我希望能给郭圣通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毕竟,她对舅舅和刘秀基于政治利益而达成的联姻面前,并没有说不的权利。

她一生身不由己,不过是一个可怜人。

我相信也有人对男主或女主初始印象就不好,根本就没有想看的**,我就此很理解,也想解释几句。

希望听完我的话后,但求能稍稍对他们改观一下也是好的。

刘秀先有发妻阴丽华,后娶郭圣通又废了她,很多人会因此觉得刘秀挺渣的。

这种看法其实多半都只是听了一句“仕宦当得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简单地了解了下刘阴郭的故事,而没有真正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以后的经历来看他们完整的人生。

西汉末年,政府搜刮盘剥,地方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后,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政策,反而愈加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人相食的惨状史不绝书。

这种情况下,但凡身上有半点血性的男儿,都不会坐以待毙,而是要挣扎出一条活路。

刘秀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和大哥刘演一起于舂陵正式起兵反莽。

舂陵起兵后,节节胜利,刘縯被这样的形势冲昏了头脑,不顾敌众己寡实力悬殊,强行力攻宛城。

结果在小长安村遭到新莽南阳郡守甄阜、都尉梁场邱、偏将军陆智的伏击,汉军惨败。

刘秀二哥刘仲战死,抚养刘秀兄妹长大成人的婶母阵亡。

刘秀同小妹刘伯姬同骑一马向外突围时,碰见了二姐刘元和三个外甥女,刘秀想救二姐母女为二姐所拒。

她明白一匹马坐不下那么多人,别到头来只会谁都活不下。

最终,刘秀二姐和三个外甥女死于战马下。

如果说之前兴兵是为了图一条活路,那么在背负了这么多亲人的鲜血后,刘秀已经没了回头路,他需要用成功来告慰亲人们的在天之灵。

汉军退到棘阳后,为求生存,刘縯同刘秀加入了绿林军。

其后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更始帝。

刘縯被封为大司徒,刘秀则受封为太常偏将军。

昆阳之战中刘秀以不到两万人大败王莽百万大军,剿灭了新朝主力,新朝就此土崩瓦解。

所谓功高震主莫如是也,刘玄先拿了一向不服他的刘秀大哥拿刀,企图逼出刘秀的错处。

刘秀忍住了,为了不叫大哥二姐和婶母这些亲人的鲜血白流,他忍住了,在刘玄面前半点不提兄仇,终于获得了短暂的安全,也就是在此时他迎娶了南阳新野的豪门千金——阴丽华。

刘秀其后为了重新建立自己的势力,几乎只身出抚河北镇慰河北州郡。

到河北后不久,前西汉赵缪王之子刘林就拥戴王郎在邯郸称帝,而前西汉在河北的另一王室、广阳王之子刘接也起兵相应刘林。

一时间,四面楚歌,刘秀甚至有南返逃离河北之心,幸得上谷、渔阳两郡的支持,方才微微喘匀了一口气。

但王朗所部日益壮大,刘秀还是不敢掉以倾心,他需要站稳脚跟来抗衡王朗,以便来日能反抗刘玄。

作为在河北真定经营数百年,实力雄厚的真定王刘杨必定是刘秀所部要争取结盟的对象。

而在天下大乱的局势前,真定王也需要投资,以期来日的从龙之功。

这中间的结盟是如何达成的,具体情形无人可知,但最后的结果是显然的,双方都同意结盟。

那么如何结盟?

自然没有比结两姓之好,成为真真正正的亲戚更让人放心的了。

一场政治婚姻在所难免,真定王和刘秀同为汉室宗室,同姓不可通婚,最合适的人选只有真定王的外甥女郭圣通。

在这场基于政治利益的婚姻面前,不管是刘秀还是郭圣通都没有说不的权利。

郭圣通为什么没有说不的权利,想必大家理解。

那么为什么刘秀没有说不的权利呢?

因为他没有后路,他不能叫自己大哥二哥还有二姐白白枉死,不能叫跟着自己的数万将士活了今天没有明天,他只能答应。

从阴丽华的角度来说,刘秀当然是对不起她。

但刘秀如果想要儿女情长,那就趁早洗好脑袋等着刘玄处置,也别想什么亲人的血海深仇了。

而且,之后刘秀废郭圣通而封阴丽华为后也不算辜负了阴丽华。

那新的问题又来了,刘秀利用完郭圣通就废了她算不算渣?

没人知道刘郭真实感情究竟怎么样,他们或许根本没有什么感情,也或许因为阴丽华而慢慢疏远,也或许始终爱着,这都没人知道。

对于一个帝王的三妻四妾,我们不要拿现在的三观来要求两千年前的古人,那时的他们绝对料想不到以后的社会会变成一夫一妻制。

就像我们现在也没办法知道两千后的三观会是什么样,说不定婚姻形态都早瓦解了,也没准人类都开始和外星人通婚了。

刘秀如果在站稳脚跟当了皇帝之后,把郭氏一族扫地出门,什么都不给,杀了郭圣通,像刘启对刘荣一样今年废太子后年就杀了他,我相信不少人也会说这是没办法的,是为了巩固新太子的地位,为了天下稳定。

但刘秀这么做了吗?没有。

他没有给自己制造人伦惨局,帝王家亲情血脉何其淡漠,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后杀兄弟,雍正登基后囚禁兄弟,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以致于叫人觉得不赶尽杀绝都不正常。

而历史上,郭圣通在被废后,刘秀立阴丽华为后。

以废后“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为由,不得为立新后“上寿称庆“。

正常来说,废后多半都会在冷宫中度过剩余岁月,甚至牵连家族。

而刘秀却封郭后的儿子右翊公刘辅为中山王,改封废后郭圣通为中山王太后,居北宫,以常山郡划给中山国,以二郡奉养郭氏。

郭圣通成为两汉历史上第三个皇帝没死而封“太后“的女人,得以安享晚年,最终陪葬光武帝原陵以北。

郭氏家族更因为刘秀的不断照拂而跻身东汉初期四大外戚家族之一。

刘秀封郭圣通弟弟郭况为阳安侯,徙封大国。

郭圣通从兄郭竟,以骑都尉从征伐有功,封为新郪侯,官至东海相。

郭竟弟郭匡为发干侯,官至太中大夫。

甚至连郭姓的外戚女婿南阳陈茂,亦被封为南侯。

使郭况之子郭璜尚淯阳公主,除璜为郎。

以郭氏与皇室再度联姻的方式,加强郭氏与皇室的联系,巩固郭氏一族的后世富贵。

及明帝即位,显宗礼待郭氏,同于阴氏母族,每事必均,恩宠俱渥。

郭圣通即便被废后,却绝对称不上处境凄惨。如栗姬在刘荣被废后,可是很快香消玉殒,她离皇后之位不过一步之遥,但因为换太子而成为了牺牲者。

而最难得的不是对郭圣通和郭氏的善待,而是郭圣通的长子刘疆在当过太子之后,竟然能得以善终,并享受了天子仪仗,实在是开创了历史。

郭圣通其余的四个儿子,也都得以善终。

既然不愿意再在一起,那么分开后善待彼此也是一种好的结局。

而且没有人知道郭圣通喜不喜欢刘秀,失去皇后之位对她来说是不是致命打击,这都没人知道。

很多人还是要觉得刘秀做的不该好,那如果他没有废郭圣通,阴丽华呢?

弃了结发之妻,一辈子都再不念及她,那这是不是又是更渣呢?

没有人是完人,刘秀根本就做不到让每个人都满意。

而且他的感情生活如何我们也不知道,不管是出于情感纠葛还是政治考量废后,郭圣通并没有成为凄凄惨惨而终的废后,刘秀到底是善待了她,并没有落井下石,这就够了。

至于这中间的恩怨纠缠谁知道?

你知道?

因私废后实属不该,我并不想评断刘秀这么做对不对,这历来便是史学家唯一能诟病刘秀的地方。

我甚至想如果刘秀没有废郭圣通,那会不会又要有人觉得哇塞刘秀这个人对发妻这么无情,对郭圣通这么好是不是也是假的?是不是完全出于政治考虑?是不是还是私下里最喜欢的是阴丽华?

我只觉得刘秀不是薄情寡义之人,他在斩草除根和善待彼此之间选择了后者,那这就算不上渣。

如果他心里念着阴丽华,郭圣通的后位不过是笑话。

与其这样,有什么好死抱着皇后位置不放的?从纷扰的后宫中跳出去,和儿子们生活在一起的郭圣通难道不幸福吗?

而且什么叫幸福?什么叫不幸福?

不是当事人,永远没有人知道个中滋味。

或许郭圣通被迫嫁给刘秀早想离开他,或许她情根深种被废后怨恨良多,究竟如何没人知道。

但我始终以为郭圣通虽然被废,却因为儿子们始终陪伴奉养着她,而过的比从前更加幸福。

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因为亲情的圆满一定是平静喜乐的,没有半点怨恨的。

不在一起又如何?难道谁少了谁会活不下去?

我心中的郭圣通不会把谁看做天。失去就失去,有儿孙相伴一样很幸福。

我希望她是这样洒脱明媚的。

至于她和阴丽华以及刘秀之间的感情纠葛,历史长河漫漫,没人知道其中真相究竟如何。

而我只是想给她一个如果,一个早点遇见刘秀的如果。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