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尚公主开始 四十六章 方子

作者:学着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5-04 20:48:05

冬小麦长势喜人,功劳全在傅忠身上,榆林处处都是歌颂知府的声音。趁着大好形势,府里新税收政策出台了。

各家各户都有一本账。

小户人家税收不变,他们惊喜的发现,冬季收成,将平添三倍,久违的笑容出现在他们脸上。

大户人家一算,按照府里新定的本分之地,每个直系亲属人均四亩地(比三亩地多了一亩),就算多出的田地按三倍征收,由于增产的关系,实际收入也超出了往年。

虽然有点肉痛,可这是南华帝君的谕旨,他们也不敢怨恨到知府头上。

傅忠也在盘算,带来的一万两金子,加上县尉们的退赃,还要胡县令的脏款,算起来不少,可架不住五千士兵的薪赏按时发放,(榆林的三千士兵的薪赏部分由行省下拨,否则怎么养得起五千兵。),府里早就捉襟见肘了。要不是赵三酿酒有了成果,在榆林引起轰动,带来的收入维持着府里的基本开销,榆林府早就破产关门了。

收了冬小麦,有了一批粮食在手,兴学救愚就有指望了。

不能让这样的大好形势毁于一旦,为了人心,也为了检验一下练兵效果,傅忠决定在榆林阅兵,露露爪牙,震慑宵小。

榆林城的百姓,永远都会记住这一天。冬小麦开镰的头一天,盖着知府鲜红大印的政令,张贴在城内各处。

“新政施行后,将在每个乡设一个学校,全榆林不管大户、小户的子弟,免费上学;免费兴修水利;免除穷困者以前所欠的赋税......。”

全城轰动,百姓们奔走相告,喜不自禁。

“还是老天关照,若不是南华帝君显灵,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

“老天关照不错,但我们新来的知府功不可没,没有他老人家善心,怎么会出这样的善政,别的地方就没有。这还不算,你家会把改良土壤的法子告诉别人吗?”

不少有良心的农户流着泪说道:”我要在家里供养知府牌位,祝他老人家长命百岁,永镇榆林。“

大家还沉浸在这喜悦之中时,一阵鼓声响起,一杆杆五彩缤纷的旗帜,一队队盔甲鲜明的士兵,踩着鼓点,排着整齐的队伍,出了营房,向城外开阔地走去。

有人高喊:“知府要检阅军队了,大家快去看呀!”

人群中,懂行的咂咂嘴,说道:“知道吗?排在最前面的是我们知府的护卫队,队长是知府的叔叔,听说兵就是他练的。”

另一个瘪瘪嘴,“你可不要不懂装懂,知府的叔叔是榆林总兵,他练的兵倒是不假。”

懂行的:“什么嘛,我说的是起先,起先知道吗!知府的叔叔叫傅强,不是亲的,他们两家是世交。”

接着,又是一队队士兵从检阅台前经过。

懂行的又开始了他的小广播:“这是我们榆林自己的兵,新知府来后,他们的军饷蹭蹭往上涨。除了每月一千铜钱,还有三千安家费。这些钱可不经过任何人的手,直接发到士兵的手里。

听说队伍上讲究官兵平等,当官的不能随便打士兵。他们成立了士兵委员会,每一项开支都做到了账目公开,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谁也不能贪污,也不敢贪污。士兵们开的是一日三餐,天天都有荤腥。”

瘪嘴的反驳说:“哪里天天都有荤腥,我听说,开三餐是不错,但几天才能喝一次肉汤。”

懂行的不满了,“你懂什么,就是小老财,几天能喝上肉汤吗?听说总兵都跟士兵一个锅里吃饭,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你见过这样带兵的吗!

这还不算什么,队伍上提拔人员,按各自的本事为凭,不搞什么官官相护,拉帮结派的龌蹉事。

可惜我家儿子不够当兵的条件,否则,我早就把他送到队伍上了”。

瘪嘴的问道:“当兵吃粮还要条件,听都没听到过。”

懂行的笑道:“这你就不清楚了,他们把这些兵叫做子弟兵,要的就是老实本分的人。偷奸耍滑,好吃懒做的一个也不要。年龄上只要十八到二十五岁之间的,我儿子就是年纪超标了,所以,才没被选上”。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