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老实话,保护伞科技确实钻了丑国立法漏洞。

一月底,赵德彬拿到维软系统漏洞和U-Skip软件包的时候,公司法务就向他申明了相关层面的风险,赵德彬对法条内容是知情的。

这使得赵德彬很庆幸自己并不很精通网络加密技术,没有参与U-Skip软件包的开发,U-Skip完全是ELVIS独立完成的,保护伞科技只是属于代理销售的合作方。

保护伞科技现在被视作丑国公司,但凡是保护伞科技的任何一个人参与到了U-Skip的软件开发,丑国的法律就可以管到U-Skip上。

丑国只是不允许让丑国公司从出口自己开发的加密软件,至于丑国公司和海外公司合作经销可不可以,法条上没说。

这就给赵德彬留下了操作的空间。

二月上旬,保护伞科技将U-WiFi和U-Skip的原型和详细资料送到了丑国商务部申请批文,此举可以视作赵德彬伸出了一只试探的jio jio——如果商务部批准了U-Skip发行,说明这事没风险,或者商务部也默认了这种做法;如果不批,那赵德彬也不准备用胳膊拧大腿,大不了这个产品就不上了。

三月份,U-Skip的批文下来了,任谁来看,也不会觉得这个产品有什么坑,恰逢WiFi相关产品完成,赵德彬就想着把U-WiFi和U-Skip一起推向市场,蹭一下保护伞科技上市的热度,为两个品牌在世界市场上的销售做做铺垫。

然后,就是流言在三月中旬发酵,闹大之后,商务部宁愿自己打自己的脸,也要把已经下发的批文收回去。

尽管赵德彬有点心虚,可他依然维持住了“身正不怕影子斜”的气魄,义正词严地将锅甩到了商务部的身上:

“先生,我不知道你的臆测从何说起,保护伞科技始终尊重且遵守丑国法律,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一件违背丑国法律、法规的事情。

我公司并不是未经允许发布U-Skip产品,早在今年二月,我们就将该产品的所有资料提交给了丑国商务部,并在三月得到了商务部的批准。

我想,对于丑国法律的理解,商务部应该比我们更加精通。

如果商务部都认为U-Skip产品没问题,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利用法律的漏洞?

相反,我们的一切商业行为都是严守丑国法律——如果没有当局批准,我们不会擅自发布任何产品。

丑国当局应该采取更加开放和创造性的做法,这样丑国公民才能在全球市场上拥有最好的机会。”

“但商务部对U-Skip的批准已经撤回了,就在当局发现你们企图规避丑国法律之后。”

赵德彬争辩:

“先生,我是否可以提出异议,商务部并非是发现我们有不良企图,而是受到了舆论压力才不得不撤回审批?

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将一切资料交了上去,不存在任何隐瞒,如果我们的产品违背了丑国法律,为什么在一开始的审查阶段商务部没有发现?

我可以做出一个假设,如果没有谣言影响,没有人对U-Skip产品提出质疑,商务部还会针对已经批准的产品进行二次审查吗?我认为不会。”

见赵德彬内涵商务部是帮凶,如果保护伞科技钻了法律漏洞,那商务部也逃不了干系,这位指责的官员面色一黑,他原本是想尽可能地把商务部从这件事里头摘出来的,可惜事与愿违,赵德彬明显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一通“巧舌如簧”的输出之下,商务部和这件事的联系更紧密了。

事后,赵德彬得知了这位官员的身份,原来,他是商务部进出口委员会的代表。

“保护伞科技中谁参与到了U-Skip的研发?”

这种提问方式非常具有诱导性,可赵德彬完全不上钩:

“没有任何一个人,这是我们坚称没有违背丑国法律的底气。

一个月前,NSA表示要将我们的代码与ELVIS的源代码进行比较,我们双方提供了代码,工作人员搜查了保护伞科技办公室,检查了开发人员进入公司以后的通讯和工作日志。

虽然我暂时没有收到正府的消息,但调查结果会证明保护伞科技的清白。”

眼见着商务部代表没有在赵德彬这里讨得了什么便宜,联邦安全局NSA的特勤官员转换了话题,准备从苏联和萨沙上面入手:

“赵先生,你与加利茨基是怎么认识的?”

“我们通过我的员工介绍认识的。”

“这位员工是谁?”

“詹森·黄,他是丑国人,目前是保护伞电子下属的主板公司的负责人。”

“你和你的员工为什么要去苏联?”

“保护伞集团的生意分散在世界各地,我的员工会在不同地点工作。詹森到苏联是为了招聘主板公司的工程师,我到苏联是为了建立合作研究中心。”

“你在苏联都接触了谁?谈论了什么话题?”

“我见了很多人,但都是科学家和科技创业者,讨论的都是技术和生意上的事。我没有见过任何一个正府官员,也没有和情报机构有过任何接触,我也没有跟任何人讨论过正治方面的问题。”

“请详细说明。”

“很多人,我无法一一列举。但我大多数时间都是与鲍里斯·巴贝扬教授团队和萨沙团队接触,这一点你们应该很轻松就可以查到。

苏联有很多高水平的人才,很多丑国公司都渴望着他们,比如巴贝扬团队,Sun Mircosystems和因特尔在这两年也接触了他们,但因为我资助他们的时间最早,巴贝扬教授拒绝了Sun和因特尔,选择了与我们合作。

至于萨沙团队,Sun比我们更早找到他们。

不单是我们保护伞科技,丑国各个高科技公司,ICM、维软、玻音、思科等在苏联雇佣了成千上万的聪明人,寻找高素质人才是很正常的商业行为。”

“那么,你在苏联期间,是否与‘惯性迷雾’进行了接触?”

赵德彬一脸迷惑:“什么是‘惯性迷雾’?”

“让我来提醒一下,惯性迷雾是一个黑客组织,在1989年发布了入侵者病毒。

而经过NSA的调查,入侵者病毒的源头在苏联,并且,我们有理由怀疑,惯性迷雾的主要成员是苏联人。”

赵德彬按捺住翻白眼的冲动,他真是佩服这些人的想象力:

“先生,我没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黑客组织有过接触,入侵者病毒与保护伞科技也并没有任何关系,病毒不是我们开发的。

当时,铁门塞克提交了我们之间的通讯记录,我们也提交了洪港公司的电脑工作日志,这一点,NSA在当时已经调查得很清楚了。”

同时,赵德彬在心中腹诽:

就赵文来那个入侵能力,我还用跟什么黑客组织接触?

辱我文来叔了属于是!

“保护伞科技和ELVIS是否利用了Windows系统漏洞对用户信息进行加密、窃取、监听和转移?”“保护伞科技和ELVIS绝对不是加密公司,我们双方都没有构建加密算法,U-Skip也不是我们的业务重点,ELVIS只是在发现Windows系统漏洞之后,想出了一个提高安全性的办法。

随后,ELVIS创建了一个可以方便地嵌入加密算法的网络基础设施。

我将漏洞告知维软之后,维软也赞同这种做法,将U-Skip视作一种补充技术。

因此,我们的行为可以说是提升了Window系统安全性。

至于用户信息,U-Skip软件没有任何手段进行干涉,这也是经过维软公司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在这一下午之中,赵德彬被问了很多不客气的问题,其中有好一些问题让他感觉非常无语(就像惯性迷雾那个),还好他年纪大了,修身养性了这么多年,可以克制得住自己的脾气。

在内心深处,赵德彬对那些个把自己和保护伞科技害成这样的人恨得牙根痒痒,这个仇必须要报。

闭门听证会一天结束不了,第二天还要继续。

毫无疑问,今天晚上,肯定有许多专业人士翻来覆去地分析赵德彬和萨沙的回答。

然后,一向睡眠质量很好的赵德彬失眠了。

他躺在床上回想了好几遍白天的回答,再三确认他和萨沙都没出现什么纰漏,也不知道最好熬到几点,反正迷迷糊糊睡着了。

第二天,还是国会山的那间小屋,还是那十一个人,就连许多问题都与昨天有着相似之处,只不过是换了个角度提问。

令赵德彬没有想到的是,今天多了一个作证环节。

听证会开始后大约一个小时,讯问团结束了对萨沙的问话,示意萨沙和赵德彬一起坐在旁听席,下面要开始传唤证人。

第一个证人是比尔,赵德彬还是第一次见到他的脸上出现如此严肃的表情。

“盖斯先生,你与保护伞科技之间有什么关系?”

“保护伞科技总裁彬·赵是我的好朋友,他持有维软公司10%的股份,我持有保护伞科技15%的股份,我们的股份都不具备投票权。

另外,维软公司与保护伞公司有一个合资公司Winbrella,维软占股35%,保护伞科技占股65%。”

“你和维软与ELVIS有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硬要说有关系的话,彬·赵是维软和ELVIS共同的股东。”

“你对ELVIS利用Windows系统漏洞窃取信息这一事实知情吗?”

比尔似乎对“系统漏洞”这个词非常敏感,他立刻否认:

“不,我们没有任何系统漏洞被利用,我们也没有泄露任何信息。

由于我和彬亲密的合作关系,他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将漏洞告诉了我,我们立刻组织人手修复了漏洞。

现在,那些所谓的漏洞已经不存在了,这一点,我们已经向NAS提交了资料。

我并不清楚这件事为什么会引起恐慌,程序有bug很正常,只要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就可以了。”

“维软为什么不自己开发类似U-Skip的安全工具,反而要与保护伞科技合作?”

“先生们,你们颂扬加密技术和密码学的同时,将重点放错了地方。

开发信息安全工具的主要困难在于,这些工具必须根据公司自己对网络技术发展方向的想法来创建。

不管是拥有ELVIS 20%股份且受丑国法律约束的保护伞科技,还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告诉我们做什么,或者如何做。

换句话说,我们自己没有发现漏洞,这些漏洞带来的灵感就不属于我们,维软也不是万能的。”

“盖斯先生,在你看来,保护伞科技和ELVIS有任何威胁丑国安全的行为吗?”

“据我所知,没有。

ELVIS我不了解,但保护伞科技为丑国的软件、互联网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彬甚至说服了我们将Java开源,将浏览器免费,这会使无数丑国公司和民众受益。

我从来没有听过彬谈论正治,他对正治完全不感兴趣,如果仅仅因为他中夏人的身份就怀疑他是间谍,或者认为他想要危害丑国,是完全不合理的。”

接下来的证人是黄仁新,按理说,他这个时候应该在中夏,看来是被丑国当局给叫回来了。

“黄先生,赵和加利茨基是通过你的介绍而认识的吗?”

坐在被提问者的位置上,这位年轻人有点紧张:“是的,在我介绍之前,他们互不认识。”

“你为什么要去苏联?”

“因为工作,保护伞电子要在洪港成立主板公司,我是负责人,但公司没有足够的人手,从丑国挖人又太贵了,所以我去苏联招聘主板公司的工程师。”

“你在苏联都接触了什么人?”

“科学家,学者,科技创业者。”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的加利茨基?”

“呃,只要在摩斯科待上一段时间、接触一些当地的计算机从业者,任何人都可以听说泽列诺格勒ELAS的负责人成立了一家创业公司。

因为Sun公司对ELVIS有兴趣的缘故,所以,这件事在当地传开了。

Sun的名气使我主动上门拜访,就是这样。”

“赵曾经明示或暗示过让你从事一些非商业行为吗?又或者你曾经听说过或见过他有过这样的行为?”

“完全没有,我们只是在寻找商业上的合作伙伴。赵先生只对技术感兴趣,他从来没有对我说过别的,我也没有看过他与奇怪的人见面。”

离开的时候,黄仁新不安地看了一眼赵德彬,赵德彬对他笑了笑,示意没事。

听证会进展到这里,赵德彬感觉,距离自己和萨沙洗清罪名已经不远了。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戴着眼镜的瘦高男人走进了会议室,他那头飞扬的卷毛让赵德彬迅速想到了他的身份——比尔·乔伊,Sun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现在在Sun公司担任副总裁。

赵德彬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好——用脚趾头想,都知道Sun的人不会说保护伞科技什么好话。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