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第178章 爵位革新

作者:叫天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1-30 07:37:18

第180章爵位革新

堵胤锡听了,连忙提醒道:“陛下,南京那人已透露消息给左良玉叛将,说南京水师几乎损失殆尽,因此,那左良玉叛将搜罗船只,准备把粮草辎重全部水运,主力便能越过一些未被他们占领的府城直达南京,还需尽早准备为好!”

崇祯皇帝听了,微笑着说道:“堵卿放心吧,朕还就怕他们不来!”

话语间,有着很强的自信。

堵胤锡见了,虽然有些疑惑皇帝的自信到底是凭借什么,毕竟贼势甚大,不过皇帝既然已经这么说了,他便也没什么好说了,当即退下梳洗休息去了。

看着李来亨迎着堵胤锡出了殿门,崇祯皇帝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恨声说道:“朝廷何曾亏待那些人,竟然如此三番两次地要置朕于死地,此乃人臣之道?”

吕大器听了,也是恨声附和道:“陛下,这些人世受皇恩,国难之时不思报国,反而为一己之私还欲弑君,查,一定要严查,把这些无耻之徒给查出来诛杀九族!”

文官和勋贵本身就是对立的立场,更不用说,勋贵的这些行为,已经没有底线了。文官这边,正好可以理直气壮地打压勋贵集团了!

崇祯皇帝当然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当即下旨,定要严查。

他甚至是故意的,让方正化把堵胤锡带来的消息,在短时间内传出去,并且还把这个事情通过快马送往京师,严厉喝斥所有勋贵,让所有勋贵自省。

一次弑君不成,就勾结贼人试图再次弑君,他这个君,怎么可能忍,怎么可能不暴怒?

一时之间,这个事情顿时成了当下最大的消息话题,甚至一度盖过了贼寇大军已经向南京进发的消息话题。

没过一会,内侍便引着阎应元进了武英殿。

根据夜不收打探到的消息,李自成大军大概有二十万左右,从湖广那边出发,沿着长江北岸向东进发。不过才出发没多久,到了和州境内的时候,忽然停下来不再前进。

但是,这个政策是利于皇帝这个位置的,要不然,给不起的俸禄就已经让大明朝很多皇帝头疼过了的,还想再头疼?

对于这些言论,更多的人,都会反驳他们。

由弑君案引发的这个变动,甚至都成了故事版本开始流传。对于这些勋贵,都是幸灾乐祸,也被拿来当反面典型。

看了一会沙盘之后,他未皱了眉头道:“李自成所部是从江北进军,得让他过江了再动手才好!最好是他们过江之后,能有一支水师击败他们的水师,这样拦在长江上,李自成吃了败仗之后就不容易逃回中原去了!”

这么想着,他便立刻下旨觐见。

也就是说,伯爵有三等伯爵,二等伯爵,一等伯爵以及降阶承袭伯爵这四种,其他爵位也是这样四种。

回答最慢的,是南京精锐的统领刘肇基等人。如果说吴三桂、陈永福等人回答虽然晚了一些,但是表情上能看出是有自信的,可刘肇基等个人,虽然是回答了,却是有些犹豫。

当然,如今的崇祯皇帝已经知道,左梦庚这一路,更多的是取得那五十万两订金,并且从南京勋贵这边探听自己的消息。

崇祯皇帝还特意说明,除皇亲宗室之外,不以文武区分,只凭战功封爵,哪怕是文官,如果是文武双全,立下战功的话,一样可以封爵。

说到这里,他厉声喝道:“来啊,传旨京营集结,摆驾京营校场!”

这个其实也算是默认,不算是他独创的。比如正德年间,王守仁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另外两位是靖远伯王骥和威宁伯王越,都是军功封爵。

上马不利索的,甚至还有差点摔跤的;拉不开弓,脸憋得通红的;挥舞下兵器就气喘吁吁的,如此等等,看到京营将士皆是目瞪口呆。

其三,战功封爵,如果是降阶承袭制,其子孙要袭爵,必须要由皇帝考核通过,而非酒囊饭袋都能承袭。承袭爵位,不分男女,只要父辈推荐,女儿得皇帝考核通过,一样能袭爵。

骑射,刀枪剑戟等等的杀敌功夫。

于是乎,各种丑态在京营校场上上演了。

是崇祯皇帝进行了爵位革新,发往京师,公告天下。

当然,也可能是阎应元故意这么效仿,不过不管怎么样,看了都能让人联想到关羽,从而觉得,这人肯定是个有水平的。

别人不清楚,吴三桂却是很清楚,这些人本身确实无能,但是他们凭借几百年的爵位世袭,关系盘根错节,是有很多人和他们利害相关的。

“还有,听说修船的几十个工匠,都是被人用铁定钉入脑门而死,要是没问题的话,还用杀人灭口?”

毕竟利益就那么多,这些世袭勋贵多一些,其他人便少一些。

崇祯皇帝也下了旨意给东边各州府,让地方官有序安置难民,确保不影响到东边的农事。

降阶承袭,以亲王为例,第一代是亲王,那他的儿子承袭爵位时便只能是对应那等级的郡王,他孙子则是对应等级的公爵,如此下去,每一代降一阶。

这一次,吕大器就没有说话了。不过看他的表情,依旧是赞同堵胤锡的。

祖上荣耀罩在他们身上的那一层光辉,被扒了个干净。

至于崇祯皇帝自己的儿子,他这个当爹的做了决定,还能反对不成?除非是他死了后,后面的皇帝再改。

堵胤锡一听,连忙回奏道:“微臣管过叛军的后勤,也和他们有过接触,这马进忠和惠登相并不是左良玉叛将的嫡系,因此粮草物资的配发,都是最次的。他们原本就是被朝廷招安,只是迫不得已被左良玉叛将裹挟而已。”

堵胤锡听了,却没有改变看法,依旧向崇祯皇帝一礼,奏道:“陛下,众将有信心是好事,但是战事胜负,除信心之外,还要靠实力,非是意志所决定!”

“贼军铺天盖地的,密密麻麻不知道有多少!”

他们正在想着,就听崇祯皇帝已经对堵胤锡开口说道:“堵卿熟悉左良玉所部叛军,按照卿之前提供的消息,马进忠和惠登相还是容易招安的,是么?”

堵胤锡一听,顿时有些担心,连忙劝谏道:“陛下,贼军势大,兵力雄厚,从兵法而言,我军该固守坚城,凭借高大的南京城墙先挫贼军锐气,耗贼军兵力和粮草,而后寻机再和贼军主力决战,如此方为上策!”

这些勋贵之前的财物,已经被他榨了一大部分,现银什么的,其实已经没多少了。但是商铺田产这些,却是有很多的。如今,这些也全部抄没充公。

他们两人抢了先,其他京营将领才跟在后面大声回奏道:“有信心!”

阎应元一听,立刻双手抱拳回奏道:“末将领旨!”

堵胤锡听了,不由得愣住了。

当然,这也是以前的事情了,但是,道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说到这里,他顿了下,然后又补充说道:“他手下船只有一百多艘,不过多是渔船、商船改造而已。如今正在收拾东西,很快便会赶来应天府觐见。末将担心去得时间太长了,便先赶回来报信!”

可如今不同了,夺爵废为庶人,他们名下的产业等等,必然分崩离析,就只是投献到他们名下的粮田什么的,就不可能保住。

“……”

崇祯皇帝站了起来,走到点将台前端,俯视底下的这群勋贵,冷声喝道:“就凭你们这群窝囊废,也敢来暗算朕!”

崇祯皇帝一听,有些失望,不过回过头来想想,似乎这才是正常的。如果那顾三麻子的船队真厉害的话,也不会被阎应元三箭就吓退了。

就在吴三桂还在权衡利害之时,高杰、马科等草莽好汉出身的将领,却压根没那么多想法,第一时间便大声回答崇祯皇帝的话了。

休息过来的堵胤锡被他留在了身边,直接封为兵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以内阁辅臣的身份参赞军务,处理政事。

这三个将领,如果是在原本的历史上,是领兵去增援扬州守城战,最终都战死在了扬州府的。

点将台下,这群南京的勋贵已经全都面如土色,不少人甚至都站不住,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阎应元见武英殿内这么多人,却似乎并不奇怪,只是上前见礼,山呼万岁。

但关键的问题是,在南京之战分出胜负来之前,郑芝龙肯定会拖。并且让福建水师赶来长江,也确实需要不少时间。

于是,一群勋贵看着个子矮一点的,或者瘦一点的京营将士,就赶着抢。结果呢,没有例外,根本就不是对手!

可以说,校场校阅,对这群勋贵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羞辱,无地自容的那种了。

此时,作为最主要目标的勋贵都已经解决,崇祯皇帝也就没什么犹豫,当即对阎应元说道:“卿的这些要求,朕都答应了。南京水师的水兵,去向卢九德和韩赞周要,不管是不是在监狱中的,都任由卿挑选。”

如果吴三桂此时凭良心说话了,那和这些勋贵要好的人就会恨上他,说不定以后就会报复他。

他正在想着呢,就听阎应元继续认真地说道:“不过兵无常势,末将既然统领水师,便请陛下放心,一定不让贼军北逃!”

大概到了三月中旬的时候,有关贼军的进一步消息传来了。

“看看你们,可有祖上的本事?可还能上阵杀敌”崇祯皇帝继续怒喝道,“享受荣华富贵,与国同存,以为高枕无忧,祖上传下的本事不练,天天知道吃喝玩乐,可有为君分忧?朕倒是要看看,们还有几人有祖上的本事,配得上朝廷赏赐给你们的爵位!”

就听崇祯皇帝说道:“难民蜂拥向东,如果时间拖久了的,东部各州府是无法接济太多难民。一旦超出了承受力,会把好不容易安定下来恢复农事的各州县给搞夸的。因此,即将到来之战,宜速战速决!”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