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第193章 变化

作者:叫天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1-30 07:37:18

第195章变化

虽然说,经过这一年严抓粮食产量,并且在非农田种植甘薯是当地方官政绩抓的,并且还派了各路钦差大臣去巡查地方的粮食种植情况。另外,前期郑芝龙那边的十万石粮食也已经送到,可是,粮食的缺口还是很大的。

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应天府以西,一直到云贵地区,在这一年全都处于兵灾之下。不但农田无人种,且有大量百姓需要救济。

粮食的增长,绝非下一道旨意,喊一嗓子就能达到的。错过了播种季节,那也不会有重新播种的机会。

因此,崇祯皇帝能用的粮食,依旧是有限,更不用说,还有长江以北到京畿之地一带,也同样是需要粮食输入的。

好一点的是,这已经是崇祯十八年了,多年的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相比崇祯初年来说,让吃饭的嘴少了不知道多少。这个有利因素,却是血淋淋的。

基于此,崇祯皇帝并没有急着去收复中原和其他李自成所部占领地区域。就因为这时候去收复的话,就要承担百姓过冬的口粮。朝廷要是不管,依旧是会有饥荒的。

他从俘虏的口中知道,李自成号称百万大军的粮食,除了长江流域各省搜刮之外,也向他统治的区域征收粮食了。要不然,都这么多年的战乱,他不可能凭空再变出那么多的粮食。

中原大地,依旧是以旱为主,长江洪水,也在崇祯皇帝南下的时候泛滥过一次。这些天灾的存在,也让粮食的丰收打了个折。

………………

时间很快便到了崇祯十八年年底,还有三天就要过年了。

今年不同去年,没有风灾,雪倒是下了几场,但是都没有去年那么大。

崇祯皇帝在南京紫禁城的武英殿内,正在批阅奏章。其中有不少,都是京师那边转过来的奏章。

京畿之地算是基本太平了一年,因此农事恢复很快,甘薯的种植,也和南方这边差不多,并没有橘桔的区别。

晋地在张国维和陈子龙两人的主持下,不但兴修水利,且农田种植,甘薯种植都是丰收的。预计明年就能把晋北的经验推广到整个晋地。

按照内阁的估计,明年北方的粮食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大概是够用了。这其中,甘薯功不可没。因为不占农田,因此种多少都等于是增产了多少!

这个奏章,崇祯皇帝看得高兴,便批示,给张国维和陈子龙两人各自官升一品。并且寄语,农事为国之根本,只要他们两人做好了,于国有大功,一样可以封爵!

他刚准备批阅下一个奏章时,忽然,就听到殿门口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对此,崇祯皇帝是有点敏感的,立刻抬头看去,别是又有什么紧急军情奏报了吧?

说真的,这个年代,最常见的,就是紧急军情奏报,并且不会是好事!

不过这一次,他一眼就看到,是卢九德匆匆入内,满脸笑容。刚入殿看到皇帝抬头注视他,便立刻欢喜地奏道:“万岁爷,平海侯押送九十万石粮食到南京渡口了。”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有点意外。

他和郑芝龙是约好了的,让他每年筹集一百万石粮食给朝廷,但是,他也没想过,今年就要他这么做到的。

结果没想到,这郑芝龙竟然连今年都做到了一百万石粮食供给朝廷!

不得不说,这个郑芝龙是真的会做人!

这九十万石,就等于是计划之外的粮食了!

好,好,好啊!

崇祯皇帝是真高兴了,当即吩咐道:“传旨给锦衣卫小旗郑森,让他去迎他爹觐见!”

郑森一开始的时候只是普通的锦衣卫,但是肯定也有特殊照顾,那就是跟着方正化做文书的活,三个多月下来,确实做得不错,就升为锦衣卫小旗了。

卢九德一听,连忙领旨,倒退着出殿去传旨了。

………………

南京水师暂时由顾三麻子统领,在这三个月中也扩编了。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