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的年代太久,荀子记载的是否真实已经无从考证。

毕竟文人著书,多多少少都会有吹嘘的成分在其中。

诸葛瑾怀疑魏武卒“负重六十余斤,半日可趋百里”的真实性,并非无道理。

对于诸葛瑾的质疑,郑牧只是捻子而道:“荀子中有关于魏武卒的记载,真实性的确存疑。”

“司马迁的史记曾载魏武卒战绩: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又记载了两次败绩,一败为马陵山之战,二败为伊阙之战。”

“然而,不论是马陵山之战还是伊阙之战,皆非吴起调遣。”

“以战绩论,魏武卒之强,七国共知。”

“于牧而言,荀子对魏武卒是否有吹嘘之意并不重要,牧所见者,一为史记中记载的战绩,二为吴起所著的兵法。”

“现如今,吴起尚存的兵法遗篇中,图国、料敌、治军、论将、应变、励士六篇最为经典。”

“如用兵之法,教戒为先,每变皆习;又如练将之法,威德仁勇,四机五慎。”

“魏武卒强,一强于兵,二强于将,故而吴起尚在时,大战多大胜。”

“牧观史书兵法,常有所悟:以史论兵,以法练兵,以器强兵,以将御兵,方可有常胜之兵。”

“子瑜以为如何?”

诸葛瑾大为震撼。

对于魏武卒的评价,诸葛瑾首先想的是存疑,而非盲目轻信。

后世人观古人书,存疑不盲目,这是十分优秀的品质。

譬如魏武卒是否真的能负重六十斤半日行百里,魏国真的有足够的兵甲来打造五万魏武卒吗?

诸葛瑾只是存疑,但并未以此而思考更深层次的。

假如荀子记载过于夸大,那么真实的魏武卒又应当是怎样的强兵?

诸葛瑾未仔细思考,郑牧却仔细去查阅了史料、兵法,又建设军工坊研究兵器、甲胄。

唯有将史料、兵法、兵甲以及现如今的真实军旅相印证,才能对魏武卒是何等强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前人文献是否有误,自有人去注解,如东州名儒郑康成,便是此道大家。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