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将自己奏折缓缓打开。
慈禧扶了扶自己额头,满脸苦笑。
恭亲王也差点笑出声来。
其他大臣纷纷笑了起来。
只见张之洞的奏折就像裹脚布一样,长的不得了。
他们都知道张之洞又要长篇大论起来。
慈禧说道:“张之洞,你简单点说!”
张之洞没有搭理慈禧,继续整理自己的奏折。
论曰
妇人明识远图,贞心峻节,志不可夺。
唯义所高,考之图史,亦何代而无之哉。
臣闻天下之至诚,莫过於女子之贞烈,世间之奇节,更胜於须眉之刚骨。
今有臣乡之秀士李永新之女李丽娟,自幼聪颖,胸怀大志。留洋归来,致力於新学之推广,不畏艰辛,四处奔走,尽散家财,无私奉献。
李丽娟之举,诚为天下女子之楷模。然其筹款之事,竟未能如愿。虽竭尽全力,募捐所得,仍无一两之银。此情此景,令人扼腕叹息。然李丽娟志坚如铁,不惜以身殉志,终因绝望而跳崖以明志。
臣闻此噩耗,痛心疾首。李丽娟之贞烈,实为我中华之骄傲。臣恳请太后和皇上赐予李丽娟牌坊一座,以表扬其高尚之品德与无私之奉献精神。
如此,我中华儿女方能以她为榜样,继往开来,为我国家之强盛而努力奋斗。
也……
“停停停,张之洞啊,这满朝文武最怕的就是你这之乎者也。”
“你还是用白话说吧,不然我听的脑袋疼。”
“太后还真是为难微臣了,微臣这白话还真说不好!”
“哈哈哈哈……”
张之洞逗得满朝文武笑了起来。
慈禧给小李子使了一个眼色,让他赶紧将奏折拿过来,她实在是不想继续听下去了。
“微臣请求太后褒奖这名女子,这女子自小留学东洋,回国后正赶上太后推广女学。”
“这女子奉起响应,四方求助,八方募捐,却无一人资助。”
“该女惆怅难解,愤而跳崖制裁。”
“微臣听闻此事,悲痛不已。”
“念其忠孝节烈……”
“张之洞,他一个办新学而死的,和忠孝节烈有什么关系?”
“回太后,这大有关系,以往的忠孝节烈乃是小忠、小孝、小烈。”
“这女子是为办新学而死,这是大忠、大孝、大烈。”
“哦,那哀家倒是听听了!”
“以往的忠,是把一颗心献给君主,这女子的忠也是献给太后您的。”
“可又深了一层,叫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样的忠心,可鉴日月。”
“以往的孝是说孝敬父母,可是办新学是为我大清自强,这样的孝顺,至公至大,一般风俗之孝,岂可相比?”
“以往是丈夫死了,女人自杀,这叫节烈。”
“那只是为一人而死,这女子确是为办新学而死,这叫为国捐躯。”
“太后这样的忠孝节烈,轰轰烈烈,就是我等大丈夫也比不得啊。”
“所以微臣特为这女子求贞节牌坊。”
徐桐为首的保守派擦了擦额头,他们也发现了,这些人都是有准备的,就是要废科举制度。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还不算完,又一人站了出来。
这人就是恭亲王的心腹瓜尔佳·文祥。
“太后,微臣今日在宫外见一乞丐,颇感兴趣,特意召来见过太后,给太后表演一段。”
慈禧来了兴趣,乞丐还能给她表演节目。
“喧。”
“嗻。”
乞丐进来看了看恭亲王,又看了看文祥。
然后在慈禧面前跪下。
“小人郑旺给老佛爷磕头,给皇上磕头,给诸位大人磕头。”
“起来吧,你胆子还挺大,敢来我们议事殿给我表演节目。”
“你快开始吧。”
郑旺看了看文祥。
文祥点了点头。
郑旺立马拿出他的快板,脸上露出笑容,边打边唱。
哎,今天我啊,就来夸一夸,为什么学新学。
这只因啊,国家因科举,遭大难。
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如西方一百年。
大清朝,坐江山,外国人进了中华园。
洋人学问是神仙,不如洋人掌大权。
要想国家能自强,学习洋人走一趟。
请来了洋人好兄弟,要把大清来变变样。
如今大清风云变幻间,科举制度惹人厌。
多少英才受束缚,多少豪杰被埋没。
新学兴起展雄威,科技知识掌大权。
恭亲王提议废旧制,请慈禧太后下圣旨。
新学堂内书声琅,学子胸怀大志向。
学以致用是根本,实践创新是方向。
废除科举意义长,旧制弊端需疗养。
新学发展靠众人,国家前途共担当。
新学好,是新学妙,新学一学不睡觉,旧学一学就睡觉。
旧学哪能比得了啊比得了。
旧学煤油灯,新学造大炮,一个明一个暗,你试一试就知道。
大火车,呜呜叫,大汽车,滴滴跑,烧火不用柴,喝水自来到。
亲人远方出去了,滴滴滴滴来电报。
都是洋人新学好,这新学办的好,你说妙不妙。
哎,您呢,说妙不妙!
“哈哈哈哈哈……”
满朝文武都被逗的哈哈大笑,就连恭亲王都被逗笑。
慈禧也捂嘴偷笑。
只有那些保守派是一脸便秘的表情。
这恭亲王也够恶心的,找了一个乞丐,一个贞洁烈女。
他们这些大臣何等身份,不可能放下身份去和乞丐争论,也不可能和死去的烈女争论。
“恭亲王,也是难为你们了,找的这两个理由也花了不少功夫吧。”
“一个是半新学的贞洁烈女,一个是讨饭办学的乞丐。”
“你们可真是煞费苦心,说了这么多不就是想拥立新学,废科举。”
“既然你恭亲王提出来了,那就说明你奕欣愿意承担这个废除科举制度的千古骂名。”
恭亲王听完,皱了皱眉,这老娘们够狠的,让他一个人来承担这个责任。
“这新学和旧学孰优孰劣我也不想多说。”
“这腾龙帝国和洋人已经给我们订好了模板,我们就跟着学难道还学不好?”
“徐桐,你是我大清的忠臣。”
“然而,你要知道时代在进步,我们不能被传统的枷锁束缚住。”
“有一点徐桐说的也对,我们可以逐步缩减比例。”
“哀家决定了,我大清逐步废除科举,推广新学。”
“这个逐步废除科举制度时间定为五年,五年后正式全面废除科举制度。”
“你们有谁不同意的?”
“有意见赶紧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