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召唤猛将 二百五十二 别怪老子不客气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04 09:39:00

伏虎岭是柴桑北岸到江夏的必经之途。

孟珙之所以会在这里提前设伏,成功的射杀了孙坚,除了刘伯温的策划,孟珙对地形的选择之外,也有刘辩与王猛的功劳。

自从派遣诸葛瑾出使江夏后,刘辩就立即修书两封。分别送往金陵与柴桑,提醒韩世忠与刘伯温,黄祖很可能会依约出兵骚扰孙坚后方,应当密切关注江夏的动向。

刘伯温接到书信后与孟珙商议一番,判断倘若黄祖骚扰孙坚后方的话,孙坚军很可能会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攻打距离更近的江夏,以解长沙之围。

由江上抵达江夏将近三百里的水路,而走北岸最近的捷径不过才二百三十里左右,因此刘伯温推断孙坚很可能会水陆并进。

遂建议孟珙带一支精兵从秣陵渡过江,沿江向西,在柴桑到江夏的必经之途设伏,猎杀孙坚军大将。只是没想到的是,大将没有逮住,倒是把孙坚给射死了!

金陵的驻军只有两万五千兵力,在分给了周泰、关胜一万五千人走水路赴柴桑支援后,能够调动的兵马已经不多,孟珙便只带了三千骑兵快马加鞭的向西赶路。

一路走走停停,最终选中了这块位于寻阳县境内的险隘,把马匹藏匿在深山之中,留下两百人看管。然后亲自率领其他的士兵在道路两侧设伏,最终成功的在这片叫做“伏虎岭”的山坡下射杀了孙坚这头江东猛虎。

唯一让孟珙感到遗憾的是,因为兵力不足,没敢下山与孙军短兵相接。以至于被黄盖抢回了孙坚的尸体,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黄盖聚拢残兵退走之后。孟珙率兵下山清点战果,除了射死孙坚之外。山谷中尚有两千五百多具孙军遗体。但比起孙坚的死讯来说,这已经微不足道!

“被射死的那个骑白马者果真是孙坚?”

孟珙与孙坚素未谋面,虽然有人说被射死的人是孙坚,但孟珙还是要问个清楚,才敢向天子传捷报。万一射死的人不是孙坚,欺君之罪可不是闹着玩的!

最先认出孙坚的那名什长信誓旦旦的说道:“将军尽管放心,在虎牢关的时候小人曾经追随孙坚。只因违反了军纪,被处以杖责,小人才弃暗投明前往金陵投军。适才被射死的人绝对是孙坚无疑。若有差池,小人愿受军法处置!”

除了这名什长之外,还有不少人齐声附和:“这人肯定是孙坚,我等以前见过他的样子,绝对错不了!”

既然有这么多人肯定被射死的骑白马者是孙坚,再联想到黄盖不顾头上箭如雨下冒死把尸体抢了回去,孟珙也觉得此人必是孙坚无疑。当即在山坡上修书一封,派遣使者快马加鞭的赶往北海传达捷报。

孙坚死后,狂风消弭。乌云散去,天上又变得繁星点点。

刚才那场飞沙走石,似乎从来不曾降临过一般。

黄盖率领着七千多哀兵,护送着孙坚的遗体。一路悲歌,在黎明时分返回了本方大营。

“父亲大人!”

当看到了面目全非,浑身插满了箭矢的孙坚遗体。孙策一声哀呼,几乎昏倒在地。

在众将的急救之下方才悠悠醒转。嚎啕大哭道:“我孙策誓杀刘辩与黄祖,替父报仇。此仇不报,枉为人子!”

众将陪着垂泪,周瑜揽着孙策的肩膀道:“伯符,事已至此,还请节哀顺变,我军当速速退回长沙,安抚民心,否则荆南四郡必生变故!”

孙策也知道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就是平民百姓也要时刻面对生死,更何况他们这些军人。

正所谓“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征战沙场就意味着要时刻面对死神!

孙策当即下令放弃刚刚扎下的营寨,全军登船,趁着天色未亮之时连夜向长江上游撤退,先保住荆南的地盘再徐图后策。

随着孙策一声令下,三万多失魂落魄的孙军舍弃了刚刚扎下的寨栅,纷纷登上大船,溯江向上游而去。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