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召唤猛将 八百五十二 多亏了李太白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04 09:39:00

站在刘辩面前的商鞅年约二十六七岁,中等身材,不胖不瘦,面容清癯,言行举止间透着一股倔强,一看就是骨子里不安分,试图挑战世俗规矩的激进分子。…小說,

刘辩回到金陵已经十天左右,刚回来的第一天就命学部的官员把去年科举名单给自己送到麟德殿,目的自然只有一个,看看有没有商鞅的名字。

科举乃是朝廷的大事,考生的简历及考卷,由哪个主考官批阅的,都记载的清清楚楚,一点也容不得马虎。因此刘辩查阅起来并不困难,在三甲之中找到了“商央”的名字,魏郡内黄人,正是被自己复活的秦国改革家商鞅。

魏郡乃是曹操的势力范围,不在东汉实际控制之内,因此商鞅在去年春天来到金陵参加了学部组织的会试。因为文采出色,得到学部郎中王璨的提点,获得了“秀才”功名,之后又在秋试中被王璨提携为“举人”,正式获得了参加九月份由学部主持的院试资格。

商鞅的文章非常激进,认为要想发展国力,改善民生,就应该削弱各地的士族门阀,把他们的一部分土地收归国有,然后租赁给百姓耕种,收取恰当的赋税,改善贫富差距,则社会就会安定下来。正所谓不患贫而患不均。

这只是商鞅治国政策的冰山一角,但仅仅只是这一点就已经不能被出自江东士族的顾雍所容,大笔一挥就把商鞅的名字给勾掉,“书生空谈误国,士族安则天下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王莽的教训历历在目,这厮是在祸乱朝纲啊!”

翰林院院丞李白也是主考官之一。因为中午喝了酒来监考,遭到了学部尚书顾雍的训斥,告诫他代表的是大汉朝廷,在莘莘学子面前必须注意形象。

天不怕地不怕的李太白都敢跟皇帝老子讨价还价,对陆康、孔融这些当朝三公,海内名士都敢当面取笑。自然不会卖顾雍面子。当着数百考生的面与顾雍吵闹起来,然后高唱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拂袖而去。

顾雍心中虽然不忿,却也奈何不了李白。

近年来这厮写了大量的诗赋,名声鹊起,享誉海内外,并带起了一股七言诗歌的文学风,受到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崇,粉丝无数。被尊为大汉第一诗人。而且天子对他十分厚爱,多次纵容他的恃才傲物,否则像他这般随心所欲,换了别人早就丢官罢职,下在大狱了。

李白存心和顾雍唱反调,命人把顾雍叉掉的考卷全部拿到自己的厅堂,从头至尾的审核了一遍。看到商鞅的考卷之后拍掌叫好,大笔一挥。商鞅起死回生,获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

天子出征在外。在文华殿举行的殿试由七位顾命大臣联合进行面试,选出应届的状元。

一番殿试下来,最终由二十出头,来自并州太原的温恢获得状元头衔,并被委任为柴桑郡郡丞,风风光光的前去协助太守治理地方。

商鞅虽然表现的可圈可点。随机应变,对答如流,才华横溢。但依旧被陆康、荀彧、孔融、糜竺、何珅这些出自世家的大臣反感,欣赏他的只有狄仁杰,却也独木难支。最终在二十名殿试考生中排在倒数第一,勉强获得了“同进士出身”,被扔在了贫穷的临海县去担任县尉。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