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拍一部好电影,拍一部好的科幻电影。

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想要调用管理如此多的人力,考虑到大大小小成百上千个环节之间的流转和配合,无数的从未有过的设定和制作方案等着评估、拍板,每个镜头都是庞大的设计量和庞大的特效制作量……

如此种种,步子不迈得稳一点,不努力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工业化、模式化制片流程,又怎么能行呢?

毕竟在这一点上,华夏影视圈如今是最为欠缺的。

作为圈内人,王皓知道,现如今的华夏影视制作行业,更多的其实还是老带新、师傅带徒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模式。

大家遵循的都是“江湖习气”的干法,墨守成规,老一辈怎么干,新人也就跟着怎么干。

这一方面是师徒传承有自己的利益在其中,另一方面也是大环境如此,盘子太小,暂时还没有发展的空间。

当然,工业化模式也不是没有,但程度不深,在专业化的分工、各类人才的专业性、相关影视工业技术等方面,和欧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

甚至于未来十几年,也依旧面临着这种状况。

王皓就知道,前世郭导在拍摄小破球时,也头疼于国内的科幻电影制作人才之稀少,体系之欠缺。

这足以说明,他未来如果想要拍摄科幻电影,将会很难得到业内的支持和帮助,完全没有能够借鉴和依靠的地方。

他将会是国内这种类型片的开拓者,也意味着他必须现在就开始努力,从头搭建起华夏科幻电影工业的框架。

所以借着这次拍摄《活埋》的大好机会,王皓不仅招揽了一批青影的工作人员,更是拉来了好几个本校不同专业的大四学生,让他们一起参与到制片过程中来。

为的,就是让他们记录从电影筹备到影片拍摄、后期制作等过程中,王皓等人遇到的所有问题。

这个方法,他还是从前世郭导拍《流浪地球》的经验中学过来的。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