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云锦绣 第二百章 秋风宴(下)

作者:水月听涛 分类:言情文学 更新时间:2024-06-21 21:55:21

青梁再次瞠目结舌道:“陛下为何要召见甥儿?”

郑德贤摇头晃脑道:“你深入敌后夺取高藏王红字金牌,又乔装打扮火烧春川,最后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眼下良德女王已经说了,她一定会将你的事迹如实上奏朝廷。

别人也就罢了,良德的奏章陛下一定会认真御览的。”

青梁满不在乎道:“那就实话实说,微臣惟愿仿效霍嫖姚,效命疆场,不避锋刃,为朝廷剪除边患。”

郑德贤骂道:“蠢材,在陛下面前要懂得藏拙。你爹灭西戎、破儒儒,旬月之间破灭白吉藩,眼下又将扶余主力歼灭于论山,在军中和民间的威望已经如日中天。

你小子还再陛下面前叫嚣鸿鹄之志,是还嫌陛下对你爹猜忌得不够深刻吗?”

青梁沉思片刻,反问道:“那依着舅舅,该如何说?”

德贤道:“你就说,小臣的娘给小臣说了一门亲事。小臣想着多积攒一点军功,好换一个像样的官职回家娶媳妇。”

“这......。”青梁一脸不甘和嫌弃,仿佛吃了苍蝇一般。

德贤笑道:“你小子自诩熟读兵法。你且说说《孙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青梁不假思索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德贤笑道:“也对,也不对。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有便宜就上,没便宜就绕着走。就像你昨天似的,非要顶撞你爹,挨了打还喊冤,最后被吊在辕门前被人家新罗兵看了个通透。这都不是用兵之道。”

青梁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这位三舅。以前所有人都说自己三舅是个纨绔,天天就知道寻花问柳,但今日愈发感觉自己这位舅舅高深莫测。

青梁略一思索道:“好,我就按舅舅的指点办,讨到便宜方才是上策。”

德贤拍了拍青梁肩膀道:“外甥,这就对了嘛。不要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青梁还是沉痛地叹息道:“上以心术御天下,而不以法度礼制御天下。甥儿今日方知历代王朝为何‘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根本所在了。”

德贤不知从哪里掏出瓜子嗑了起来,满不在乎地吐出一口瓜子皮道:“小子,天子也有天子的难处。儒生说人性本善,实则是人心险恶。就比如太宗皇帝当年若不推行限田令,现如今老百姓哪里还有容身之地?

所以历代王朝总结治乱兴衰,采取内法外儒的治理策略。表面是仁义道德教化,里子还是《商君书》中人性本恶那套。你要说历代王朝为何会兴衰往复,归根结底还是人心不足、人心险恶。

若不想天下大治转入天下大乱,便不可不知人心,不可不防人心。”

青梁听得入神,情不自禁感叹道:“舅舅,别人都说你是纨绔,日日流连于风花雪月。可是甥儿觉得舅舅很有学问。”

德贤听到青梁的赞赏不禁得意大笑,忽然又长长叹息道:“舅舅与你爹不一样。你们家就你爹这么一个嫡派子孙,全家安危荣辱都系于他一身。

舅舅就不一样了。你大舅早晚要承袭爵位,你二舅已然承袭西海侯。至于舅舅我再奋发有为,朝廷也不会再赐予爵位,更不会重用。毕竟陛下不可能容许郑家独大显赫。

所以啊,舅舅这辈子没别的指望,就是寻欢作乐找美女。”说到这些,德贤竟然有些怅然,慨叹连连。

青梁并不知如何安慰人,便问道:“舅舅,你有多少女人?”

德贤一听这个,顿时来了兴致,得意洋洋地伸出三根胖胖的手指。

青梁一吐舌头道:“三十多位姨娘?”

德贤兴致勃勃地依次数着手指头道:“个、十、百。”

青梁大惊,脱口问道:“舅妈就不管吗?”

德贤纵声大笑道:“你以为天下人都如你爹一般不懂享受?当了这么大的官,前前后后身边才有六个女人。这岂不是白白操劳了?”

青梁嘿嘿笑道:“我爹有我娘管着,不敢。”

德贤挥挥手道:“其实你爹是操心操的。每天一睁眼,七八万人的大军要吃要喝,周围强敌环伺,他哪里还有半点心情去与佳人作伴?

不打仗了,又要与朝中的王爷、重臣们搞关系,打罗圈架。你小子只看到他人前显赫,却不知他人后悲催。而且你爹最大的毛病就是要脸面?弄得自己特别累。”

青梁又蒙了,问道:“君子爱惜名誉,难道不对吗?”

郑德贤不屑地一笑道:“君子?依我看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朝廷为了体面,下旨不许挖坟,你爹就真的不挖坟。朝廷要体面又不出银子,下面具体办事的自然不能要脸面。

可是你爹偏偏要脸面,非要穷尽办法搞钱也不挖坟。其实挖就挖了,朝廷能怎么地?无非申斥几句。最后军费解决了,当兵的高兴。陛下和朝中重臣收了银子也高兴,哪里还顾得上处分他?

好啦,好啦。该说的都说了,舅舅能帮你的也就这些。以后你有机会独挡一面时,就甘苦自知了。”说着德贤起身离去。

今日甥舅二人的夜谈对于青梁的冲击非常巨大,仅仅是一番谈话却将自己的偶像和梦想全部葬送。青梁忽然感觉自己啥也不是,自己的远大抱负与现实相去甚远,远到一辈子都实现不了。

青梁正回味与舅舅的谈话时,突然发现一个重大问题,自己老爹明明只有自己的娘亲和四位姨娘,为何还有第六位女人?莫非是锦绣公主?他顿时感觉不寒而栗。自己老爹这可是干的破家灭门的大事。

其实青梁想多了,他不并知道傅颂雪的存在,郑德贤也没顾上解释。只留下青梁一人在被窝里瑟瑟发抖。

再说萧干城拽着钟侯来到帅账中,就见姜士祯正在帐中大吃大喝。姜士祯看上去消瘦了不少,但人看上去精神矍铄。他这次在后方统筹大军粮草,如今仗打赢了,自然也有他一份成就。

三个人有说有笑围坐在一起,喝起来解酒茶。不过钟侯始终好奇干城如何为自己安心。三更时分,有小校来报,说安将军前来造访。

姜士祯与钟侯都是一愣。二人在干城身边从未见过什么安将军。正迟疑间,就见一位小校引着一位身材魁梧的青年进入大帐。

干城热情款待,招呼碧玉秋水为这位青年看座上茶。姜士祯一旁问道:“干城,这位是?”

干城连忙假装以手加额道:“这位是新罗左大都督安正泰之子安东旭将军。”

钟侯见干城待安东旭如此客气,心中便似有所悟。于是他连忙附和道:“安正泰将军忠心耿耿,为人英勇善战,钟某十分佩服。”说着连忙向姜士祯试了一个颜色。

姜士祯顿时会意,也跟着奉承起安正泰道:“原来是忠良之后。姜某感佩至极。今后有用得到姜某的地方,尽管说来。”

四个人寒暄一阵后,干城笑容可掬地问道:“今日女王与郡主远道而来,不知安将军是否前去拜见?”

安正泰愁容满面道:“末将未曾前往拜见。”

干城佯装惊讶的问道:“这是为何?”

安正泰看了看钟侯与姜士祯。干城连忙抬手笑道:“这二位都不是外人。”

安正泰这才说道:“良德生性冷傲狭隘。末将的父亲虽然为她力战而亡,然良德未必感恩。我安家的封邑又在新月城以北,这次惨遭扶余洗劫。

末将恐良德会趁我安家疲弱凋零之机,削夺我家的食邑封地。眼下良德趁将军疲惫,围杀盖苏文,正是志得意满。将军又给她许多兵器甲胄,她很有可能先拿我安家开刀啊!”

干城点点头,又叹了一个口气道:“安将军所虑甚是,良德女王多次向陛下述说自己为国内豪强所迫,也与本帅说过多次。”

安东旭顿时脸色一变,他当然听得出来,良德想借助外力铲除国内贵族。他连忙道:“萧大帅,您一定要帮帮末将。末将从今往后惟大帅马首是瞻。”

干城轻轻一笑道:“我们都是为朝廷办事。安将军既然愿意听从征东将军府调遣,征东将军府也自然会全力相助。”

安东旭连忙举手盟誓,表示子子孙孙愿意服从征东将军府管束。于是干城调拨给安东旭五千扶余与倭国战俘,又调拨战马、甲胄兵器无数。本来安东旭麾下就有一万六千新罗兵。这些兵马跟着安正泰一路从太白山退入大丘城,之后又拥立安东旭为统帅。对于这些官兵来说,是良德的错误指挥导致他们伤亡惨重,父子兄弟没入阵中。

将他们从绝境中带出的安正泰父子才是他们军心所向之人。

干城又语重心长道:“明年朝廷将南北对进,大举讨伐扶余。届时将军率领劲旅每攻克一处切勿滥杀。可以与当地豪右协商,征调物资和土地。将军可以将这些物资和土地分配给麾下将士,以笼络军心,巩固新征服地域的民心。”

安东旭感激涕零道:“将军对晚辈的恩德如再造父母,晚辈感激涕零必当以死相报。不过为将士分发财物土地,晚辈做不了主。恐怕奖赏给麾下将士的土地财物,很快便会良德没收,晚辈恐怕也要遭到责罚。”

一旁姜士祯冷笑连连。干城瞪了他一眼,又和颜悦色道:“良德愿意没收就让她没收去吧。如此被没收财物土地的将士会更加死心塌地跟随将军左右。”

安东旭愣了一愣,立刻纳头就拜,连连赞叹:“将军智慧高深,请恕晚生愚钝,晚生佩服至极!晚生今后愿做将军的学生。”

干城笑着挥了挥手道:“好了,今日我累了。以后政务不决可以向姜知府请教,军务不决可想钟侯将军讨教。”

安东旭唯唯称是,躬身退出帐外。

待安东旭走远了,钟侯一欠身道:“大帅的确高明,钟某佩服。”

姜士祯一脸不屑道:“狗屁,这些套路我老姜也会,就是没有这个位置。”众人哈哈一笑,这才重又谈笑起来。

十日之后,萧干城果然兑现承诺,数万新罗兵驱赶着战马、驴、骡,肩挑背杠甲胄、兵仗来到良德大营中。真德郡主与文武王子看着大批物资源源不断运入大营,高兴得手舞足蹈。良德更是负手立于辕门之前,颇有一些踌躇满志。

只要这批装备到位,自己必然可以大展拳脚。至少南汉江以南地域唾手可得。届时新罗王庭直接管辖的土地人口大幅增长。王庭与地方贵族的实力对比就会倒向自己。到时候就可以大刀阔斧发动革新,将军权、财权归于王庭。

想到这里,她不由自主下巴微扬,嘴角挂上一抹得意地微笑。忽然她的微笑戛然而止。只见一队新罗铁骑滚滚而来,足有上万人。

这支骑兵既有具甲骑兵,又有骑射兵,其中还掺杂了不少扶余骑兵。这些骑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步调一致,然而军旗上写着大大的几个汉字,大晏新罗国左大都督“安”。

这些骑兵见到良德女王并不下马行礼,只是带队军官在马上竖起兵器向她行持兵礼。良德的脸色愈发难看,她死死盯着马队,似乎在搜索什么。

很快这队骑兵过去之后,又有一支一万人的步兵分成两营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军营。这次连向她行持兵礼的人都没有了,人人喊着号子,大步流星进入军营。

在滚滚烟尘之后,又有一队精骑呼啸而来。看旗号还是大晏新罗国左大都督“安”。这些骑兵竟然人人都是一人双马,个个身形魁梧、衣甲鲜明。到最后还出现三百名手持鸟铳的火器骑兵。

不过这队骑兵人数不多,也就**百人的样子,显然是左大都督的卫队。

直到队伍最后,才有一位身穿红色锦衣鱼鳞甲的青年将军滚鞍下马,向良德行胡跪礼。只见这位将军双手抱拳道:“请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行跪拜之礼。”

良德仔细端详了半晌,方才猜出此人是安东旭的儿子安正泰。

良德面色冷峻,心中怒火中烧,却又不敢拿安正泰怎么样。显然安正泰是萧干城扔在自己眼中的沙子。然而自己还就不能揉眼睛,因为实力不够。

不过良德心中一口恶气始终咽不下去,于是冷冷说道:“将军的父亲为了救本王卒于阵中,本王必定会善待于尔。不过尔还是太年轻了一些,不适合担任大都督。

本王封你为前军将军,待历练几年后,再承袭大都督一职。”

安正泰面无表情,心中则是更加与新罗王庭离心离德。他只是大声回道:“谢大王恩典。”然后默默起身离去。

良德怒气冲冲,胸前起伏不定,一双美如秋水的大眼睛充满血丝盯着安正泰的背影,仿佛要将安正泰吃掉一般。

忽然一个人跪倒在她的脚下进谏:“姑姑今日削夺安正泰的大都督一职,恐怕会坚定他投靠萧干城的决心。”

良德一怔,转头看向跪倒在脚边的文武王子,方才以手加额,然后埋怨道:“你为何不早些说?”

文武王子哑口无言,心想我也得来得及啊!真德郡主此时也缓步上前,轻声劝慰道:“事已至此,还是看看如何才能补救吧?”

良德又看向文武王子。文武王子低头思索一阵道:“为今之计,还是尽量缓和与安正泰的关系,不要与他闹翻才好。臣以为还是择宗室之女下嫁给安正泰。

若是安正泰与宗室女诞下儿子,日后便可继承安家的财产和军队。同时姑姑也可以通过宗室女监视安正泰。”

良德连连点点头道:“好,要多为嫁给安正泰的宗室女预备一些陪嫁的媵妾,确保安正泰的子嗣控制在王庭手中。”

就在萧干城与良德女王相敬如宾,却鸭子浮水--暗地里使劲之时。出海打牢秋季海鲜的征东将军府水师在炮舰的掩护下,嚣张地来到大同江出海口撒网摸鱼。而扶余王京就在大同江上。这简直是贴脸输出。

不过扶余军虽然有水师,但实在不堪一击,于是只能静观萧干城的水师纵横往来打捞肥美的海鲜。

征东将军府水师官兵心情舒畅,毕竟萧大帅又要为全军打赏。于是白天众将士奋力捕捞,晚上就耍起了骨牌。正当众人五迷三道、吆五喝六、晕头转向时,忽然有人大喊:“有情况!”

水师指挥使陈宁骂道:“奶奶的,扶余人不想活了吗?就凭他们那几条烂船,还想搞事情吗?”

于是一众将士斜穿衣服,歪戴着帽子冲上甲板。就见远处负责警戒的侦查船上用灯火闪动进行联络。

陈宁这才看清对面发来的告警信息:“敌袭。敌舰队正在向我方舰队包抄。足有三百多艘战船。”

众人大惊失色,有人哆嗦道:“不会看错了吧?”

陈宁从最初的惊慌中最先镇定下来,心中暗想倭国水师打垮了,白吉藩也灭了,眼下能出动这么大规模的船队,一定是友军。

他立即命令道:“一、命令侦查船只,用灯火向对面舰队联络。看是不是友军的舰队。二、所有舰只立即调头向北集结,以免夜间相互碰撞。”

众人手忙脚乱杨帆转舵,集体向北躲避。一艘孤零零的快船向急速驶来的舰队而去,船头灯火疯狂闪烁,反复向对方表明身份:我船隶属于大晏征东将军府水师,请速速规避。

熟料“轰隆”一声,一发开花弹飞入侦查船一旁的海中。快船见势不妙,立即调头向北快速驶离。此时陈宁的舰队纷纷关闭灯火撤离捕捞作业海域。给快速驶来的舰队让出一条道路。

只见负责联络的快船一边紧急躲避,仍然闪动灯火试图与对方舰队联络。熟料更多的炮火如飞蝗般扑来。忽然一发炮弹落在快船之上,顿时船只解体沉入海中。

陈宁大怒,喝道:“娘的,所有护卫炮舰给老子开炮。给弟兄们报仇!”

征东将军府的水师训练有素,即便是在夜间仍然是稳如老狗。陈宁的座舰发出开炮的灯火命令后,立即关灯后撤。所有炮舰并不回应,也不点灯,而是继续借助海上星光向未知的敌舰摸去。

敌军舰队立即向陈宁座舰发出灯火信号的位置进行炮火覆盖,但很快就遭到陈宁的炮火反制。顿时几艘战舰被陈宁的炮火击中。

由于这些战舰体型巨大,并没有快速解体或沉没,而是在海面上燃起了熊熊大火。

陈宁的炮舰此时依旧关着灯,但燃烧的敌舰将海面点亮,于是乎所有隐藏在暗夜中的敌舰都在火光下暴露。陈宁手下炮舰来回穿梭,又击中了数艘敌船。

这时敌舰中冲出一艘快船,发出灯火信号。信号内容是:“我们是大晏驻登州水师,征东将军府水师请速速离去。”

陈宁毫不客气,吼道:“娘的,这会儿想起来是友军了。给老子击沉了再说。”直到击沉登州水师发出信号的联络船,陈宁这才停止射击,率军向北而去。

原来登州水师正是新任平寇大将军潘璐的麾下。潘璐的舰队其实一开始就收到了陈宁舰队发出的信号。不过潘璐不愿意萧干城得知自己奇袭,以免率军前来与自己争功。

他这次出击之前,威清王多次指示,此次行动既要瞒住敌军,更要瞒住我军。结果就这么不凑巧,碰见了征东将军府不干正事的水师。

所以潘璐得知前方有一艘征东将军府的快船时,毫不犹豫予以击沉。本来他以为只有这一艘快船,熟料海上还有其他战船。

不过潘璐与陈宁在海上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立刻被扶余防守出海口的军队发现。于是潘璐不得不改奇袭为强攻。当潘璐好不容登陆上岸,建立桥头堡时,又遭遇尉支文德率领的三万残兵奇袭。

潘璐腹背受敌,不得不沿着大同江且战且退。此时的扶余新败之下,无力再阻拦潘璐突围。潘璐本来可以安然走脱,熟料仓促混乱间,宝临翁主的座舰沉没了!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