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明珠不识君 第二百七十五章 御前会审(二)

作者:款款 分类:言情文学 更新时间:2024-06-24 03:26:18

公主忘形得扑过来紧紧抱住了崔悯。人们略微吃惊,不过他们早知道了益阳公主对崔悯的心思,全天下人都知道公主痴情于崔悯。

崔悯神色淡然,伸手将她推开扶正,轻声道:“公主站稳了。我没事,未生病也未受伤。”

益阳公主激动得哽咽着,女官忙上前把她扶到一边。其余众人望着崔悯的雪白得没一丝血色的脸,都有些醒悟了。他受伤了?难怪他接到皇上和董太后等人的连篇催他回京的旨意,还是拖延了大半个月才回到金陵城。原来不是耽误或生病了,是受了伤。

***

四方会审开始了。大堂里的各派人马都屏声敛息得看着他们。

因为是董太后主持的翻案重查,三法司的刑官们都靠边站了。由内阁大臣之首的张老丞相和董太后的太监总管庞七卫主持问话。张首辅还是那么得精神矍铄,老当益壮。历经三朝江山也未倒下。他先简单扼要得把二女争夺范瑛身份之事陈述了一遍,最后说:“……目前京城有两位女子都自认是范勉之女范瑛,朝廷和三法司都很难立刻判断出真假。皇上和太后也很忧虑。崔悯,当年是你发现这案子并找到范瑛带回京城的,现在你当着皇上、太后和诸位大人的面,再详细交待一下你办案的经过。”

人们万众一心得看向了锦衣卫指挥使崔悯。包括了人群后的明前和雨前两人,都如“头悬利刃”得望着他。他会说什么呢,会承认自己判案错误,还是会坚持原先的判决呢?

崔悯平静得站在小御书房中央,面容镇定,身躯笔直,除了脸色有点苍白外毫无异状。他仰面望向众位贵人说道:“臣遵旨。这个案子是我在十年前发现并处置的。当年臣奉旨出京办差,在北方抓获了一名抢劫客商的劫匪程大贵,之后发现他有罪行未报,就带着他回到他的老家河南省陇西府小陇县。在大青山山沟里找到了程大贵的老家和妻女。于是这案子就从杀人越货的案子转向了‘拐骗幼/女’之案。经过审问,程大贵供出了六年前曾与同伙在金陵城外劫走了官员之女,中途不敢转卖,带回了老家交给妻子抚养。他和妻子李氏有一女,但是程家从外地搬到小陇县后就变成了两女。也就是如他所供,这两个女孩中有一个是被他抢劫来的范勉之女。他最后准备招供两个女孩谁是范瑛时,臣命人把他从室内抬到室外,与在室内的妻子李氏分开问话。”

他面孔冷静,眼神凝重,说话用词精准,述说往事时清晰简练。一席话就使满书房的人们,立刻回到了十六年前的豫北小乡村。荒山,野村,土屋,蜂拥而至的锦衣卫,垂死的劫匪,泼辣的妇人和两个十岁小女孩……人们听得津津有味。人群后的明前和雨前也重新听到了十年前的往事,心情都有些悸动。

“当时,程大贵被带出房间时就死了。谁是官员之女的内情也只剩下了他的妻子李氏知晓。臣不得已只好把李氏当做突破口了。臣没有说出程大贵已死,当着李氏的面把程抬到院外。威吓李氏说,我要分开问话,如果她和程大贵分开交待的话有一句对不上,就要加重处罚他们夫妻。李氏信以为真立刻招认了。”

“头一轮,她招供说年龄稍大的大女儿程明前为范瑛,二女儿程雨前是程家自已的女儿。二轮,她在听到二女儿哭喊着父亲已死的前提下,立刻翻供宣称二女儿是范瑛,大女儿是自已的闺女。臣自然不信,更是加紧审问要动大刑,李氏便又三度翻供。第三轮招供说大女儿是范瑛,二女儿是自家闺女。她在重刑逼供和无法自圆其说的困境中,不得已得承认了自己在第二回招供时说了谎,并认定了大女儿是范瑛。而后她签字画押再无更改。这就是李氏指认哪个女儿是范瑛的过程。这也是微臣在豫北发现了‘程大贵劫持官宦之女范瑛’的整个经过。当时两个小女孩只有十岁,其中一人更在四岁多时被拐的,年龄太小未曾开蒙,记不住事。她们无法证明些什么。我仅能相信的就是李氏的证词。接下来我命令她签字画押,连夜上报给了当地官府和京城。”

他这一席话说得轻描淡写,但人们听得紧张万分。有些大臣命妇们甚至浑身发麻心头悸动。这件事说起来很轻松,但是其中的办案过程,心机较量,证词反复更改,紧抓住一个个机会追查实情的过程,都是震撼人心。人们光想想就知道里面多么曲折惊险了。

“之后,微臣就把李氏和程家二女都带回了京城,希望当时时任内阁大学士的范勉和家人确认一下,再做结案。”

旁边的刑部官员立刻战战兢兢地接话了:“是,是!后来回到京城后,范勉范丞相和王候爵夫人都亲自见过女孩本人,认定了大女儿明前就是‘范瑛’!他们说范瑛身上没有什么特殊的体肤标记,但也很满意得认定了明前姑娘就是四岁时被抢走的范瑛了。认完人,他们就在刑部本案案卷后写了证词留下签名。这案子因为劫匪程大贵服法已死,事主也认回了亲生女儿,又愿意不追究李氏和二女儿的罪,就顺利得封卷结案了。本案从头到尾都不关我刑部的事啊!”刑部官员说到最后,忍不住喊了一声冤。只恨不得把这事的起因结果都推到崔悯和范勉身上。皇上和太子都不悦得瞪他一眼。

张首辅和庞总管犀利的目光盯着崔悯,不约而同得追问:“那后来又如何了?怎么变成了这样子?”

刑官也无奈地看向崔悯。

崔悯的面容恭谨得朝向地毯,眼神微垂,不看任何人,简洁地答道:“后来便是八年未见了。我与这案子的当事人再见时,是臣奉旨护卫益阳公主去北疆礼佛的时候。那时候,‘范瑛’明前小姐和雨前姑娘也一同借车队同行去北疆。臣才与两位当事人见面。雨前姑娘找到微臣,对我说当年小陇县审理案件时判错了案,认错了人,她才是真范瑛。要求微臣翻案重审。臣很惊讶,为慎重起见就同意了雨前姑娘的提议,私下里翻案重查,寻找当年审案的错处和新的疑点证据。我在北行途中也尽力得去寻找证据了。设计李氏诈她的实话;追查别的证人;在结案前保护明前和雨前姑娘的安全……但唯一的当事人李氏从头到尾都没有改变‘大女儿是范瑛’的证词。”

明前和雨前两人听到了他提起北行路上的事,心中都砰砰狂跳。一时间都觉得满心的感慨和话语涌到了喉咙想大声说出来。雨前的脸因为愤慨涨得通红,她真想冲到前方为自己大声辩护,却被小御书房的肃穆气氛所威慑,又看到旁边淡然平静的明前,也强行忍住了冲动继续听审。

“后来呢?”张首辅忍不住追问。

“臣一直在寻找线索,也有了一些进展。微臣在北疆遇到了另一位疑似与程大贵一起做下大案的嫌犯萧五。臣想尽力抓住萧五,但对方投奔了鞑靼国,成为鞑靼国最有权势的南院大王万夫长,麾下有十万精兵,性子粗豪狡诈,敢突袭虎敕关攻击先皇车队。先皇和兵部尚书等人也败于其手。我也落了下风抓不住他。因此臣答应雨前姑娘的翻案重查,也拖了下来没有进展。”

这就是过程。所有人心里惦量着,清流大臣又替人们问出了心里话:“崔悯。你答应替雨前翻案,是不是也觉得当年审案太莽撞,出了什么差错?你做为本案原审官员,你觉得此案有差错吗?”

人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斜睨着这位锦衣卫指挥使“冠军侯”。

崔悯眼神幽邃,神情静谧,语气深长地答:“微臣在努力查案,以尽当年奉旨办差的‘长侍’职责。我在豫北陇西府大龙湾查的案,所做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以当时处境为准而必须要走的步骤。事后也常深思,虽不敢说步步慎重全无差错,但是也是出差错最少的一种走法了。我不是嫌犯李氏,不能确定她有没有说实话。也许,李氏的说法为真。当时她先招供再翻口供,被用刑后又复翻回第一回口供。比较符合想救丈夫、失去希望后、便想救亲生女儿的心态。也许她的话是假。那么就是她和她丈夫心思深沉未雨绸缪,早在离家前两人便约定好了,如果事情败露后的托词和应对之策。他们夫妻二人肯定是早早约好了暗号准备抵赖脱罪了。只是被我这个意外出现的人给截断了。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微臣以为,在当时情况下,我只能步步为营得审案审到了这个地步。臣不是神仙,不知道身前身后事。如果此案再重来一遍,恐怕我还会如当初似的,一步步地走进了这个模棱两可的死胡同。得到这样一个莫可名状的结局。”

呼,人们长长地出了口气,皇上和太后等人也都放松了身体,向后靠在了椅背上。齐齐沉默了。剩下的大臣们忍不住交头接耳得议论起来。有人微微点头赞同着他的话。

——人非圣贤,只能步步为营得向前走,不可能提早知道敌人的暗号做准备……崔悯做的很完美无疵了!

庞太监总管继续冷冰冰得替董太后追问:“那现在呢,崔指挥使。你认为这件事怎么处置?你认为她们谁是真的谁是假的?”

崔悯笑了。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