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为轻,民为本,社稷次之。”

这句话是由孟子提出的,这个观点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一书当中的《尽心章句下》。

意思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最为重要,其次就是江山社稷,排在最后最轻的应当是国家的君王。

马谡当然知道,只要是士族之人,谁没读过亚圣孟子的书呢?

只是他不明白,李源为什么会突然问他这句话的意思。

但既然李源问了,他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

“亚圣此言说的是民贵君轻,君主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从而固社稷,君王不替。”

李源微微颔首,感叹道:“是啊,这才是皇朝永存的唯一至理。桓灵之时,大汉天灾不断,君主不顾百姓困苦,卖官鬻爵,苛捐杂税多于牛毛。致使外有异族侵略,内有黄巾之祸,天下板荡,至今三十年矣。但使君主以民为贵,又何至于此。”

马谡对此深有同感。

此时他虽然还未真正入仕,名声也不显。

但他深受其兄长马良的影响,有自己的抱负和主见。

从主动游历各地,增广见闻的行为,就能看出他是在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理念。

要不然多年以后,诸葛亮讨伐南中蛮族,他也不会提出“攻心为上,用兵为下”的建议。

“长史所言极是,百姓富足安康,的确是皇朝永存的不二之道。不过马谡在武陵多日,却有一事不明,还请长史不吝解惑。”

“哦?幼常但问无妨。”

“我听说长史治武陵,虽设民屯指导农桑,却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商贾之事上。武陵遍地集市,往来商贩如织,户户言利,人人谈商。看似民丰物阜,然长此以往,恐农桑尽废啊!”

马谡对此是有疑问的,他毕竟少年气盛。

刚才他的船在码头上停靠了一下,人家便要问他收费。

他虽然让手下仆从交了钱,但心里还是不太爽快。

不过他没有直言,说人家收他钱不对。

反而绕了个圈子,从商贾这个根子上的问题向实际主导者李源提出反对意见。

李源微微一笑,从案几上拿起三个茶盏,逐一放在马谡面前。

“武陵治政,不能把商贾与农桑分割开来单独看待,而是应该把它们整合起来看。”

他一指茶盏:“这三个茶盏分别代表官府、商贾与农桑。

官府设立民屯,鼓励农户开荒,指导农桑技术增加产量,并且制定规矩也就是律法,维护农户顺利收获。

农户家用足够,便将多余农产通过商贾出售,提升收益和生活品质。

商贾以贸易方式为各地互通有无,从中获利。

然后官府在商贾的贸易过程中收取商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修桥铺路兴修水利,进一步保证农桑产量。

这便是一个闭环,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马谡皱着眉头想了许久道:“商贾利厚,若农户趋利弃田,长史如何以对?”

“所以州牧府制定青苗法鼓励农商,又制定统购之策限制农户弃田经商。”

李源当然知道老百姓并不会单纯的听官府的话,谁都不是圣人,在利益面前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他清楚的很。

一开始为了生存,吃到一口饱饭,让老百姓做什么都行。

可当他衣食无忧的时候,就会开始有更多的需求。

看到商贾们简简单单的倒腾几下,便能获得比自己辛苦一年都要多的多的利益。

他会怎么选择是显而易见的。

而商品的价值是由其稀缺性决定的,粮食获得丰收,便会大量涌入市场,无形中就降低了它的价格。

这更加促使农户放弃低价值的耕种,而选择高利润的商业。

但是李源随之制定了固定价格的统购之策。

一来保证粮食价格稳定,使得农户利益不至于受损。

二来也是促使农户不敢放弃耕种农田,使得每一个环节都有足够支撑。

当然,这只是几个主要的措施,李源还让郡府派出郡吏在各县乡调查,随时修改补充律法。

“话虽如此,但马谡自进入武陵以来,沿江而行多日,从事商贾之人数以千计。这还只是一两个县而已,放之武陵全郡,恐怕不下数万之众。长史,商贾不事生产,这样做真的不会伤农?”

古代为什么限制商业?

就是因为商人惯会囤积居奇,为了获取利润不顾一切,不择手段,极大伤害农业稳定,

就像马谡看到的,武陵全郡几万人从事商业,也就是说少了几万人从事农业生产。

这对一向以农耕为主的大汉朝来说,是极其恐怖的一件事。所以马谡会下意识的认为,李源重视商贾欠缺考虑,一定会导致农业崩溃,从而难以维持统治。

呵呵,李源摇头笑笑。

如果马谡知道,后世几乎全民皆商,纯正的农民伯伯都没有几个,那会是什么表情?

但是如今这个年代,五十万武陵人中有十分之一人参与商贾,的确是从古至今从未发生过的事。

难怪马谡会发出伤农的疑问。

“这样吧,幼常你现在左右无事,就跟着我在郡内走走,看看是否真的伤农。”

李源提出邀请,事实胜于雄辩,让马谡这个年轻一代的官员代表亲眼看看,他的治政理念是否符合现实。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马谡很干脆,马上拱手答应李源的邀请。

以往他在家中老是听兄长马良说李源如何如何,对他很是推崇。

但是李源这个人懒于交际,除了公务,还有与几个好友在家中研究美食之外,从不参与文人士子之间的清谈文会。

想要结交他的机会不多。

而且这个人做事天马行空,信手拈来,却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成绩。

马谡早就想与李源结识,看看他的神奇之处究竟在哪里。

现在李源主动邀请自己,马谡正中下怀,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其实遇到了马谡,让李源想起了自己小时候。

这位可是让他第一次对三国故事感兴趣的人物。

记得那时候他才五六岁吧,正是最喜欢看动画片的年龄。

可是家里爷爷却老是与他抢电视,看什么京剧《空城计》,百看不厌。

为了不让孙子捣乱,爷爷就给他讲空城计的故事。

于是他就知道有个算无遗策的诸葛亮,还有一个叫做马谡的大傻瓜。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三国故事越来越感兴趣。

年少时总是想把自己代入到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身上,恨不得把所有反派统统突突咯,帮助爱哭鼻子的大好人刘备打天下。

首先就是要把大傻瓜马谡咔嚓咯,省得丢失了北伐中原的最好机会。

但是直到穿越到这个时代,他才知道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若论综合实力对比,曹操如今占据北方青、冀、豫、徐天下最繁荣的四州地盘,还有幽州大半,一半的扬州,出战马的并州。

连凉州都快被他占领了。

东吴所在的江东,仅仅只有扬州六郡。

就算交州也被孙权拿下了,整个交州加起来都没曹操手下一个郡强。

老刘大半个被打烂的荆州,加上整个益州,说实话其实力相加,也就差不多四分之一个曹操的样子。

经过夷陵之战,蜀汉实力大减,就算没有丢街亭,诸葛亮真的能蹦跶到长安,并且占据关中吗?

李源对此深表怀疑。

只不过他觉得事在人为,既然抱了老刘的大腿,人老刘对他真心不错。

看马谡也是个可造之材,底子不错。

看到自己也没有阿谀奉承,反而与自己探讨治政之道。

李源便想着拉他一把,潜移默化中改变他纸上谈兵的陋习。

就算培养不出一个百战百胜的名将,至少给未来的蜀汉教导出一位治政名臣。

他可以预计到,老刘或者蜀汉下一代君主刘阿斗,肯定会压榨自己为他们父子效命。

多一个马谡,就多一个打工人,给自己分担一些工作。

嗯,小弟多了,自己不就能够偷懒了嘛。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