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个仓库管理员啊 第九十一章刘敏论政

作者:我欲归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7-27 02:29:55

既然刘敏在零陵与蒋琬齐名,能力自然不会差的。

要知道蒋琬未来可是蜀汉四相之一,才情能力哪是他李源一个三流大学生能比的。

与他齐名的人才,李源当然要笑纳了。

果然,这货跟着刘琰过来见李源是有准备的。

“李郡君向左将军所献青苗法确属善政无疑,不过在下以为此法犹如一把双刃剑,用之得当利国利民,若是不当亦会损民。”

“哦?”李源心中一动,“愿闻其详。”

“施行青苗法须得有三个前提。

其一,郡府须准备足够的粮食、粮种,供应郡中百姓借贷;

其二,厘定人口户籍,丈量土地田亩,以备准确收取赋税;

其三,也是最重要一点,青苗法与口赋算赋重叠,是否二取其一?”

刘敏说的三点完全切中要害,每一点都是施行青苗法的难点。

这里简单说说汉时赋税制度。

汉朝赋税分为两种,一是田税,随着时代变化有时候会更改,但大致都是十取其一。

看上去好像不算高,但是不要忘了,官府征收田税的根据是郡县登记的数据,最近几十年几乎很少有变动。

所谓皇权不下乡,县里登记的田亩户数都是乡里送上来的,县里不会下乡核实。

那就给了底层小吏巨大的操作空间。

因为天灾**以及一些其他因素,民间买卖田地现象非常普遍,土地集中也就成了常态。

但是县里登记数据还是不变,所以就会存在一种普遍现象。

比如张三因为某种原因,把家中十亩地中的五亩卖给了地主李四。

但是因为去县寺修改籍册需要缴纳一笔不菲的费用,或者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所以没去登记。

这就造成了张三明明只有五亩地,却还要缴纳十亩的田税。

长此以往,随着土地大量集中,豪强地主只需要缴纳少部分田税,而大量的自耕农却承担了绝大多数的田税。

他们缴纳不起,便只好卖身为奴,寻求地方豪强的庇护。

甚至被迫流落他乡,成为流民。

同样的,口赋算赋也是一项很沉重的负担。

口赋针对七岁到十五岁儿童,汉末时起征点提前到一岁,每人每年征收二十钱。

算赋针对十五岁到五十六岁成年人,每人每年征收一百二十钱。

但若是入了奴籍,口算二赋就不征收了。

这就导致了汉末为什么每个豪强大姓家中动辄成千上万的奴仆了。

一家五口的自耕农,光缴纳口算二赋,每年就至少三百钱。

这哪里是普通百姓能够承受的。

所以说,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青苗法的实施,就根本是一句空话。

豪强大姓之家,不会向官府借贷,普通百姓没有田地,也没有借贷的必要。

甚至还有一个更恶劣的情况,豪强勾结贪官污吏向官府低息借贷,再以高息贷给自耕农。

不需要多久,便能顺理成章的把自耕农家里的田地霸占过来。

这就是北宋王安石推行青苗法搞得天怒人怨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因为里面存在着巨大的利益驱动啊。

李敏虽然只说了三点,没有明确深化下去,但每一点背后都隐约指向了吏治。

这三点都需要官府去做,做的当中又存在大量利益,你李源该怎么做?

“呵呵,想不到惠中思虑缜密,非寻常士人能比啊。不知惠中可有切实可行之策?”

就算李源熟知王安石变法,也被刘敏的话震住了。

瞧瞧,谁说汉末名士都是些清谈误国不务实事之辈,刘敏字字句句可都是实务啊。

“在下有上中下三策,请郡君斟酌。

下策最速,将郡内参与谋逆之家田地改为民屯,以境内无地之民与随左将军入武陵之流民入住屯田,施行青苗法,免除口算二赋。其余豪强与有地百姓仍袭旧制,日后凡有无地之民皆可吸纳入民屯。此所谓无为而治。

中策次之,在下策基础上,凡三代以内无六百石以上官员之家,皆厘定田亩人口,以青苗法治之。家中无官,则无力违逆官府,必然推举家中贤才入仕两府,左将军将无用人之忧。而两府诸公以及郡中各县令长亦无破财之忧矣。

上策最难,凡我郡中无论官民,皆以青苗法治之。此策用时最长,施行最难。然一劳永逸,数年之内郡中将无有隐匿之民,府库钱粮无忧。”

李源抚掌大笑:“惠中上中下三策其实说白了就是建议我取中策吧?”

刘敏微笑下拜:“郡君见微知著料事如神之名果然名不虚传,在下拜服。”

刘琰在一边听得一头雾水,瞪着眼道:“子初,老夫觉得惠中三策都挺好的,你怎么听出他就是要你取中策呢?”

李源笑道:“老刘啊,惠中说的上策,看上去似乎一劳永逸,但他这策当中还是没说怎么解决一开始说的那三个难题。这三个难题要解决,可不是我或者我们主公能短时间解决的。费时费力还容易引起民变,对主公大业可不是什么好事。

下策呢,效果是有,不过不大。那些谋逆之家的田地能有多少,无地之民与流民入住屯田,我估计光养活这些百姓都不一定够。还不如直接免三年赋税,鼓励开荒来的更划算。

唯有中策,既保证了两府诸公与郡县令长之家的利益,也能促使各地贤才入仕两府,还保证了有足够的田地百姓施行青苗法,一举多得啊。

你说我会怎么选?”

“原来如此啊!”

刘琰才明白过来,指着两人笑骂道:“你们这些读书人啊,就喜欢搞这些弯弯绕,差点把我老人家搞晕了。不行,子初你得好好治一顿酒席赔老夫。”

“哈哈哈哈,这有什么,我有了惠中相助,休说一顿酒,十顿我也心甘情愿!”

“这还差不多,嘿嘿!”

李源心里明白,刘敏给的中策才是最符合眼下实际的。

他内心里其实最想采取的就是上策,也就是后世雍正施行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那一套。

可是那样一来,就真的与整个士族体系开战了。

休说施行了,就连提都不能提一句,否则说不定都活不到三天,当天就得被人弄死。

所以刘敏献策的时候也好,他对刘琰解释的时候也罢,都是含糊其辞一笔带过,根本都不说关键之处。

反正这就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手段,其目的就是针对那些无官无职的豪强大姓之家。

这些人家有钱有地还有粮,更重要的是没有权贵后台,没有多少阻力。

尤其是这些人家手底下还大都不干净,不搞他们搞谁?

你要保住家业,简单啊,要么乖乖的拥护青苗法,按照家中实际田亩数量纳税。

要么把家中优秀子弟送上来,为刘备效力。

当然了,咱们还得选拔过,挑选真正有用的才能给官做。

这样一来,刘备肯定会很快推行到势力内所有郡县,使荆州短时间内形成铁板一块。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