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众臣起身后,刘子业看着前方并列而立的三名重臣,眸光含笑。
三足鼎立,互相牵制,很好!
“随着三长制的推行,朕还有一道新的政令,想要跟着宣发下去。”
说着,刘子业看向了最前端的刘义恭。
“刘义恭听令。”
“臣在!”刘义恭当即向前一步,执手高声应道。
刘子业朗声道:“朕制定了一个全新的土地政策,名为均田制,着江夏王你全权负责,将此政策推广全国。”
正好!
一个戴法兴处理钱币改革,一个巢尚之跟进三长制,这刚刚多出来的刘义恭,也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均田制。
三方辅臣,均有重责,以他们的能力,各司其职,负责这些也不在话下。
刘子业觉得这个均田制,来得好不如来得巧。
刚好自己要重用刘义恭,它就来了。
有这样的重担交给刘义恭负责,就不用浪费一个人才,无法尽情施展自己的能力了。
听到了陌生的政策,刘义恭不敢贸然接旨,拱手问道:“臣愚钝,敢问陛下,均田制是何究竟呢?”
诸臣亦是一脸疑惑的看向了刘子业。
心中觉得陛下还真是个奇人,怎么新政令一个接着一个?他脑子难道晚上都不用休息的吗?
刘子业十分耐心的解释了起来。
均田制可是关乎着刘宋起势的重要大事,不能马虎。
在古代,百姓,农业,田地,就是一个王朝的根本。
百姓有田可耕,有口吃的,饿不死,就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当流民,甚至造反了,甚至都不用到吃饱的程度……
可见他们的要求有多么低。
经过刘子业的一番解释,众臣的眸光也愈发的璀璨了起来。
刘义恭双眼一亮,心中激动不已。
这是民生大计,由自己施行,那他在民间的威望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身居高位者,他自然不是草包,一听到均田制的原理,他就可以预料到,一旦成功,这对于刘宋的未来,将是一个起飞的开始。
日后史官也会记录下作为负责人的自己的名号,这样一来,他就能流传千古了……
有哪一位明君重臣,能够抗拒得了史书的赞美,青史的传颂呢!
“臣遵旨,臣一定尽心竭力,不负皇恩。”刘义恭当即叩拜在地,高声领命了起来。
他的声音甚至在隐隐颤抖。
自从被文帝起用,他战战兢兢了几十年,始终压抑着自己的性子和能力,就是为了不被当出头鸟一样干掉。
没想到人生走到后面,一只脚都伸进棺材里了,可算是遇到了能够看穿自己,也愿意真正重用自己的君王。
这是个机会!
刘义恭说什么也不愿意错过,也十分感激刘子业将这份大礼包给了自己。
刘子业默默的调出刘义恭的人物图鉴。
嗯,不错……
忠诚度从62一下子飙到了71!
犹记得,第一次见到刘义恭,那时候才53来着……
这53,说不定还是他此前未曾召见刘义恭时,刘义恭在府中知晓了自己的改变,潜移默化升起来的。
极有可能,一开始更低……
见此,刘子业非常满意。
刘义恭这个人,可以处。
有恩,他是真会铭记在心,而不是以怨报德的小人。
这种人,还是宗室,又不会对自己的位置产生威胁,重用起来毫无负担。
还能给其他宗室表明一个态度——
宗室能力优秀,皇帝一样重用,可以很好的拉拢宗室。
有了这份信赖感,日后就算是削藩,也会减少许多阻力了……
戴法兴看着这一幕,可算是认命了。
刘义恭的起势,已经势在必行了,他就算是再不甘,也无济于事。
更何况,就算他看刘义恭不顺眼,可对方的身份和能力摆在这里,陛下这个新政策不重用刘义恭,还能用谁呢?
想到这里,戴法兴不禁抬头望了一眼意气风发的刘子业,心中感慨莫名。
当初被自己视为昏君的陛下,已经迅速成长为了一代明主。
虽名义上还未能正式亲政,可现在的各种举措,已经实为亲政,也有着足够的能力亲政了。
看来,他们不久的将来,便可以还政于陛下,卸去辅臣之职了。
现在的陛下,让戴法兴连连感受到了惊喜。
这个均田制,又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好政策。
士别三日,真当刮目相看。
“既如此,那均田制也将在三长制的试点施行,希望巢爱卿和江夏王两人可以合作,携手将这两道政令推广全国。”刘子业微笑开口。
“臣等必不负皇恩。”刘义恭和巢尚之两人当即领命。
他们二人此前通过简单的一番合作,不仅揪出了以赖秉礼为首的奸臣,还因此消除了以前的种种意见,如今关系尚可。
至少比和戴法兴要亲近一些……
要知道,此前刘义恭被刘骏连番打压,偏偏刘骏却重用寒门出身的戴巢二人,让他心中颇为不平,也对这两人有着不小的意见。
如今两人的目标一致,巢尚之还间接帮了自己处置了赖秉礼,得以重新翻身,刘义恭看巢尚之顺眼多了。
对刘子业的安排自然不排斥。
他也知晓,两道政令一并推行,将会事半功倍。
如此一来,他们二人抗衡戴法兴,也将会有更多的筹码了。
“对了,褚渊可在?”这时候,刘子业又望了诸臣一圈。
朝臣当中,一名青年才俊当即站了出来,执手见礼。
“臣褚渊,拜见陛下。”
刘子业看着这张丰神俊朗的面孔,忠诚度早已从此前的36升到了57。
不愧是精明之人。
除了之前自己帮他解决了一道天大的难题,心存感激之外,恐怕,褚渊也是看出了如今陛下的不同。
知晓当今陛下早已不复当初的昏庸残暴了,他这种聪明之人自然会选择臣服于有能之主。
就如同历史上,萧道成篡位之后,他也立刻选择了正确的站队。
永远能看清现实,选择最有利的结果。
这就是褚渊!
虽年轻,可政治手段的老练,可一点儿都不输给这些浸染朝堂几十年的老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