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大孙那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朱元璋心里的态度终究是矛盾的。

一方面,他因为知道了大明的未来会碰见各种问题,所以不得不仰仗大孙从未来学到的一些半桶水知识,来对国政进行调整和修正。另一方面,这些知识和他自身已经定性了的价值观,又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冲突。

只能说,如果没有未来视角,朱元璋可以自信无比地宣布,自己的方法是当下时代的最优解!

事实上这样去理解并不能算错,因为这个时代中,并没有人能找到更好的方案,来解决大明,甚至华夏大地上的发展和稳定问题。

所以在这种极度自信和极度困惑的双重情绪交织下,朱元璋对自己大孙的每一次提议,都即期待,又抵触。

“先说说咱的驿站吧?”

注意到自己爷爷眼中那股子**裸的不服气,朱雄英突然想起了那句台词,早熟的人往往晚熟,骄傲的人又很急性,他觉得自己的爷爷是可以被这两句台词部分概括一下的。

“驿站也好,邮路也罢,它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朱雄英先定调道,“它是王朝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具体的来说,它是皇权,也是政府权力向地方的延伸,是万万少不了的。哪怕在未来的时代,邮政也是国家力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你想让咱改?”

“怎么能叫改呢?应该叫优化。”朱雄英郑重其事地澄清道,“其实这件事我本来也没有多少思路,最初的想法就是搞点快递业务,送送信什么的,但这个行业的盘子太大了,目前的大明并没有足够的管理人才去维持这件事的运转。但自从四叔搞了一手借鸡生蛋后,我的思路打开了。”

朱元璋不满地哼了一身,老四在自己驿站上搞得那点小动作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要不是报纸的传播很重要,他一定得把这条被染指的驿路都整顿一遍不可。

“爷爷,您搞的这个驿路,目前来说还是以徭役的模式在运行,当下没有什么问题,但以后随着各种徭役的加重,老百姓的生活变得越发艰苦,驿路被玩废也是必然的了。”

朱元璋想起了那个叫李自成的人,更想起了大明那个最后上吊的皇帝。也是这个崇祯裁撤驿站的选择,坚定了他对大明户部改革的决心。

“如果按照你的思路走下去,户部会变成一个庞大无比的组织。”朱元璋再次提醒道,“宋代的冗官问题恐怕会死灰复燃!”

“宋代的冗官本质上是它这个王朝的维护统治的需要,一切的根子都在那个需要被不断收买的禁军上。”朱雄英解释道,“但就时代发展来说,朝廷各部门人员的扩充和职能的专业化,都决定了一个王朝在进入庶族地主的时代后,需要更多的职业官僚加入到国家的管理体系中来。”

朱雄英顿了顿,“您应该还记得,为什么我说崇祯裁掉驿站的选择,侧面证明了他根本玩不转大明的户部系统。”

朱元璋叹了口气,点头道:“记得,你说他裁掉驿站不止是损害皇权的问题,而是根本不可能用这种办法实现节约财政的目的。”

“爷爷,这就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当下的这个户部要是在这么发展下去,以后大明朝的皇帝们有一个是一个都会被忽悠成傻子。”

听着这段对话,一旁的道衍有些发懵,于是他大胆地提问道:“敢问陛下,为什么那位崇祯皇帝裁撤了驿站,却无法节约财政呢?”

“因为大明没有宋朝的转运使。”朱标回答道,“应该用雄英的话说是,大明没有转移支付。”

“还劳烦太子殿下说明一下。”道衍恭敬地说道。

“朝廷税赋的征收和发放,正确的流程应该是从地方到朝廷,再到地方。这中间有一个账目核对的环节,核对完成后,在根据地方的需求进行财政发放。但由于父皇担心冗官的问题,和这项工作本身的繁琐,所以我大明朝并没有推动这项职能。”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