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黄得功重伤后昏了过去,并没有死,周遇吉阵亡。这一战黄得功部精锐被一网打尽,逃散的三五千人已经破胆,大部散入民间。经此一役,说黄得功全军覆没也不为过。崇祯得到这样的战报只被震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怎会如此?”开口之后,崇祯翻来覆去就是这么一句话。
“奴婢听老家的人说,这兄弟会打仗很会设埋伏,黄总兵作战勇猛,怕是糟了埋伏吧?下次酌派仔细之人,定然不会如此。”王承恩看崇祯如此,只好出声开解。
崇祯摇了摇头,“奏报说两边堂堂正正的列阵,黄得功一阵而没,连一个时辰都没用了。”
这份奏章王承恩也看过,他也想不通黄得功怎么就让人这样砍瓜切菜一样被灭了。
“那就只怕是传言有误,皇上您看是不是再派心腹之人去探查一下这山东的情况。”其实这段时间崇祯派过锦衣卫到山东调查兄弟会,可惜去的人调查得越清楚就越不敢报告,总不能回来跟皇帝说:“仁者无敌,咱们打是打不过的,比仁德更是差得远。”最后只能尽量挑让皇帝高兴的角度来报告,比如“贼兵不多,也就一万多人,剩下的都是裹挟的百姓”“贼人已经南遁,山东的贼势已经消减”等等,现在王承恩想来,这些报告恐怕不准。
“好,你派心腹去查。”崇祯无奈地点了点头。
朱理这边收到袁木禾杀了一个副总兵、抓住一个总兵的捷报也有些发蒙,袁木禾他倒是有印象,挺精明强干的一个小伙子,不过这样的一个边缘小镇,能有多少兵马?这黄得功好像还是明廷的一员猛将,怎么就被生擒活捉了?
“咱们下面这些营头都有多少人马,中枢有数吗?”朱理疑惑地问道。
“目前还没有核定员额,毕竟任由他们招兵也就是济南大战之后的事,又是他们自筹粮饷,本来觉得弄一些小队伍警戒、维持就好,哪里想到他们拉起这么多人马。”范希文有些无奈地说道,一直以来,基层兄弟会工作效率很高,很多事情他们不需要上级的帮助就自己解决了,所以兄弟会内部总有一股自治的倾向,没想到现在连朝廷的清缴大军都能自己解决了。
“据我所知,袁木禾手下也就千把人,多了他也养不起,”对于各家营头王伯当还是给与了充分的关注,“这次大胜主要是靠征集的民军,郓城那一带咱们经营的时间更长,民军的素质也高。”
“咱们这年轻一辈中,还真是将星闪耀啊!”朱理感慨道:“凭借抽调的农民就能打败正规军,可不简单啊。”
“其实正规军也就那么回事,农民只要做到听话和不怕死这两点,也就不差了。”马孟起对旧时代的军人了解很深,在他看来,普通的明军还真不如兄弟会的民军。
“那也要指挥得当啊,这些年轻人可都没有真正指挥过战斗。”
“挺二哥这么一说,我倒是想到一点,二哥你打仗,总是事先做好战争计划,等到真地打起来,敌人往往会按你设想的方向一步步走下去,我看战报,这两个小子也大体如此,这算什么?诸葛亮神机妙算吗?”
朱理想了想,点点头说道:“好像还真是如此,我们说相声的最擅长揣摩别人的心思,尤其是小剧场,观众想什么,怎么反应,我们该怎么说,都要仔细揣摩,要是能弄出个精彩的现挂那可就是满堂彩,会被人长久不忘的。”
朱理停了一下,又说道:“我想到一件事,军队里面应该设立一批参谋,专管分析敌人,把敌人最可能的几种反应给讨论出来,再制定作战计划,我的那些徒弟就很适合干这个,其实他们编本子的时候也该这么干,一句话说出去观众会怎么想,我们又该如何最让他们出乎意料,大家没事就坐在一起讨论这个,这和商量打仗不是一回事嘛。”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多探讨探讨肯定更好,平时编段子,战时编计划,也是两不耽误。”王伯当对这个想法很是赞赏。
“这次大胜倒是给我们一个警示:下面的营头比我们想的要强很多,再这样下去会不会尾大不掉?”范希文提出另一个问题。
“这个不用担心,我曾经说过,兄弟会没有功高不赏的情况,他要真的战功卓著,万民归心,那这个二哥就该他当,不存在防范地方压过中枢的事情。”
“我说的不是这个,”范希文坚决地摇了摇头,“边关大将手中自然兵多将广,朝中的元帅也不过几百个家丁,这和功劳、威望无关,就是因为他们的岗位不同,是吧?”
“那是当然的。”
“可是边关大将若是借助手中这些兵力凌迫中枢,甚至起兵造反,就不是你所说万民归心了,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