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归明初 第三回 美丽的宝岛

作者:孤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09 13:19:04

手机访问:m.w61p.com

舰队启航,出渤海入东海,一路龟速前进,没办法,海上的运输实在是太过繁忙,遇到狭窄的海域只能停下来等,好不容易才到达东番鸡笼港(台湾基隆港),太平洋舰队将在东番进行短时间的休整补给,同时等待从南海方向的商船。

有了无线电通信,协调没有什么问题,差异只在海上的行程,拥挤的航道对船队的影响已经超过风浪,只要不是超级台风,对这些巨型的运输船造成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东番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全岛土地总面积的2/3,低平地约占1/3。东番岛为华夏东部最高山岳分布区,玉山主峰海拔3952米,为东番岛的最高点。

全岛山系纵贯南北,主脊中央山脉位置偏东,基本呈东北——西南走向,复背斜构造,自东而西包括4条大致并行的脉络,即:中央山脉及其东侧以大断层和纵谷分隔的海岸山脉;中央山脉西侧为南北遥相联接的雪山山脉、玉山山脉和西邻的阿里山脉。后者外侧为丘陵的山麓地带。再向西边,低降为向东番海峡延展的宽狭不一的冲积平原。

东番岛东部海岸山脉前缘大部分为急降于太平洋的陡崖深海

台湾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山多平原少、山高水急、主体山脉偏东纵贯、平原以西部较广、长河大都向西流、主要河川与山脉成横谷,多峡谷。

东番有五种地形:台地、平原、山地、盆地及丘陵。

东番山岳高峻雄伟,气势磅礴,海拔高度在3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50多座,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达250多座之多。其中玉山(东番第一高峰)、雪山(东番第二高峰)、秀姑峦山(中央山脉第一高峰)、南湖大山(中央山脉北端最高峰)与大武山(中央山脉南端最高峰)有“东番五岳”之称。

东番岛多丘陵。丘陵和台地分布在五大山系与平原过渡的山麓地带,从台北盆地周缘至恒春半岛止,一般海拔在600米左右,占东番岛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弱。

主要丘陵有四个,即基隆竹南丘陵、嘉义丘陵、丰原丘陵和恒春丘陵,其中基隆竹南丘陵为东番岛最大的丘陵。

基隆竹南丘陵,北起基隆附近的海岸,南达丰原一带,东缘雪山山脉的北麓和西麓,西抵台湾岛西海岸,由基隆丘陵、新竹丘陵、苗栗丘陵和竹南丘陵等组成,是东番最大的丘陵区。

嘉义丘陵位于阿里山脉前,北起浊水溪南岸,南至高雄、屏东,属海拔在250米以下的低丘陵。丰原丘陵位于上述两丘陵区之间,丰原经台中至南投一线以西,为西部丘陵地带最宽部分,东西呈半圆形,伸入雪山山脉、玉山山脉和阿里

山脉之间,为东番本岛中部地形最特殊的地区。

恒春丘陵,位于恒春半岛,中央山脉至此成平缓的南北向背斜,山势逐渐向两侧低落,西部与屏东平原相接。

东番岛风光迤逦,物产丰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成就了东番农产品的盛名,特别是东番的水果更负盛名,与南海到印度洋的各海外省相映生辉,让太平洋舰队的官兵大饱口福,莲蓬,凤梨,还有很多叫不出名的水果,数不胜数。

东番的居民(不算近期的移民)主要有苗族人和客家人,苗族人基本上生活在上山,据可靠的资料显示,最早的苗族移民来自黄帝与蚩尤的中原大战,蚩尤战败后,一部分苗人不得不拖家带口长途跋涉,漂洋过海来到东番,他们不甘心被奴役,远走他乡是为了逃避战乱,他们是东番岛最早的原住民。

客家人是自秦朝至今在南方地区居住有一个重要群体,客家人是中原地区属于汉族的一个大族,从秦帝国到明帝国,有记载的大规模南迁一共发生了三次,客家人不畏强权坚韧不拔,始终保持华夏传统,不管走到那里,不管离中原多远,始终是初心不改口音不变心系中原,华夏文明代代传承。

第一次大迁徙是在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因中原发生了“八王之乱”,深深动摇了西晋王朝的统治,这时北方的匈奴、鲜卑、羌、氐、羯等趁虚而入,各自据地为王,相互攻战不休,使中原陷入“五胡乱华”的动荡局面。

西晋王朝覆亡后,中原成了胡人的天下,他们废农田,牧牛羊,虏汉人做奴隶。不堪奴役的汉人大举南迁,他们由中原经河南南阳,进入襄阳,沿汉水入长江向东迁往湖北、安徽、江苏一带;向南则由九江到鄱阳湖,或顺赣江进入赣南山区。其前锋已抵达今梅州的大埔,并于东晋义熙九年(即公元413年)以“流民营”为基础设置了义招县。

第二次南迁是在唐朝“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由盛而衰,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加之中原灾荒连年,官府敲榨盘剥,民不聊生,许多城乡烟火断绝,一片萧条。不久,爆发了由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弛骋中原,转战大江南北十数省。这些地方正是第一次南迁汉民分布的地域。战乱所及,惟有赣南、闽西南和粤东北“堪称乐土”,于是上述各省客家先民的大部分,由九江溯赣江而上,来到今天的赣南、闽西、粤东北的三角地带定居。根据客家族谱记载,这时期的移民,避居福建宁化石壁洞者也不少。这次南迁,延续到唐以后的五代时期,历时90余年。

第三次即客家民系形成中的大迁徙,公元1126年,发

生靖康之难,北宋都城开封被金兵攻占。

宋高宗南渡,在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王朝。随高宗渡江南迁的臣民达百万之众。金人入主中原后,强占民田,推行奴隶制,处于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为躲避战乱,又一次渡江南迁。在后来,蒙古灭金,入主中原。由于蒙元兵向南进逼,赣、闽、粤交界处成为宋、元双方攻守的战场。文天祥起兵抗元,率义军进抵梅州,客家儿女纷纷从军,转战于闽、粤各地,仅松口卓姓家族,就有800多人参军,“男执干,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早先迁入此地的客家人,为寻求安宁的环境,又继续南迁,进入粤东的梅州、惠州一带。因为这时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而“客籍人”遂自称为“客家人”。

抗元失败后,一部分客家人为了躲避蒙元帝国的残酷迫害,不惜漂洋过海来到东番,客家人到达东番后,基本上沿海岸居住,他们与早期到达的苗族人和平相处,华夏文明强大的包容性和先进性使苗族完全融入到华夏文明中,除了信仰和口语,其他与客家人相同,也就是说,完全成为了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几百年的隔邻而居,两个民族没有发生过一次战争,这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王景弘的祖上同样是南迁的客家人,老乡见老乡,相对无语,惟有泪千行。。。。。。

(本章完)

电脑访问:www.w61p.com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