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网友们也针对韩国和燕国,哪个更强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理。

《燕国第六韩国第七?这博主到底懂不懂历史啊?》

《就是,某抖的历史就这水平?韩国不把燕国吊起来打?》

《韩国有种,寡人佩服!战国时的韩国是小国生存的典范啊!》

《综合实力肯定是韩国强一点,但是燕国的位置更好。》

《燕国起码辉煌过。》

《第七肯定韩国,谁让人家燕国来个乐毅整了个大活呢?》

《切!燕国的高光全靠其他国家的军队,纯属狐假虎威!》

《燕国领土排战国第三!》

《领土大有屁用?人口、耕地才是真的。》

《说领土没用的真是笑了,懂不懂燕国的庞大耗干了我们?》

《燕国不一定有宋国强。》

《燕国多次出兵十万以上,参与五国相王,联齐伐宋,联赵救魏,合纵抗秦,比其他非七雄国家强不止一个档次。》

天幕。

【第五名,魏国。】

【魏国很像是一个加强版的韩国。】

【地处中原的魏国土地肥沃人口众多。】

【并且在吴起的推动之下建立了古代的第一支职业军队——当时全天下最强悍的重装步兵魏武卒。】

【不仅质量高,关键数量也多!】

【巅峰时期魏国拥兵超过五十万,镇压群雄。】

【凭借着肥沃的土地,充足的人口,以及强悍的步兵。】

【魏国在一段时间内,都充当了战国时期的版本t0,带头大哥。】

【如果能够在打残秦国之后,一举灭掉秦国的话。】

【拥有了一个稳固后方的魏国,甚至有可能问鼎天下,表现出统一的潜质。】

【但可惜没有如果。】

【而魏国的问题,也正是韩国一样的问题。】

【地处中原腹地的魏国,有着争霸的资本,却有着极为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

【无险可守,四面都是敌人。】

【国土碎成一地,到处都是飞地。】

【在这种环境之下,魏国如果能够一直保持明君辈出,保持国力的强势的话。】

【倒是可以快速的兼并其他国家,拥有碾压群雄的实力。】

【但战国其他国家,也都不是白给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可能轻轻松松的就被魏国给吞并。】

【这也导致魏国在连连的战争中,收获一般,反而使自己的外交局势愈发的孤立。】

【同时由于魏国的国君水准下降,以及国内复杂的政治环境。】

【导致许多优秀的人才魏国都留不住。】

【稍微衰弱一点的魏国,便在诸侯的围攻,特别是齐国的打击之中陷入了衰落。】

【不过即使在战国的后期,魏国还是可以出动二十万以上的大军。】

【可以说,和之前的韩国以及燕国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存在。】

【第四名赵国。】

【赵国在战国开局的时候,算不上是一线强国,存在感较低。】

【但也拥有相当雄厚的晋国遗产作为资本。】

【赵国的人口数量可达四百万,军队数量更是一度超过五十万大军!】

【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整个赵国的军队战斗力迅速得到提升。】

【同时,在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北击匈奴灭掉中山国,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国土。】

【相当于在不和其他战国七雄竞争的情况下,就提升了国家实力。】

【到了战国后期,赵国更是成为了天下闻名的强军!】

【不仅可以和秦国的虎狼之师抗衡,更能够日常欺辱其他战国七雄。】

【什么齐国、燕国都不是赵国大军的对手。】

【但赵国虽然军事实力强悍,但国家的经济不够出色。】

【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一大原因,就是其国家脆弱的经济基础无法支撑全面的长时间战争。】

【而我们评选一个国家的强弱排名,也不仅仅是看军事实力。】

【经济文化等各项综合指标,同样需要考虑!】

【赵国偏科太严重,导致影响了他的最终排名不高。】

……

在赵国也出场之后。

原本春秋时期当之无愧,毫无争议的霸主晋国,所留下的三晋也全部出场。

很显然,弹幕对此有一些意见。

主要是觉得魏国和赵国,不应该排在第四第五,这样比较靠后的位置。

《啊?赵国不是第二嘛?》

《晋国可惜了,不分家晋国肯定统一了。》

《可惜啥?晋国的体制就算统一了,无非是周朝换个名,还是诸侯混战。》

《魏国也可惜了,早期霸主,高开低走。》

《魏国第五明显低了,早期无敌,后期压着齐国打,还能和楚国扳手腕。》

《魏国四处出击,不打下一个稳固的后方,没希望的。》

《大秦人才基地——魏国!》

《看到赵国只第四,就知道博主不懂历史了。》

《对!赵国仅次于秦国!》

《赵只是能打而已,其他方面不大行。》

《让楚国这个春秋被晋国欺负,战国被秦国暴打的废物蛮夷滚出前三!》

《让齐国这个躺平的滚出前三,赵国进前三!》

《呵呵,赵国要是有齐国一般富,我就承认赵国前三,可惜他没有……》

天幕在讨论中继续。

【第三名,齐国。】

【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堪称主角的国家之一。】

【从齐桓公开始称霸,就一直作为强国和富国的代表存在。】

【而在战国中期,齐国连续击败魏国之后,更是威震天下,一举成为了当时战国七雄最强的国家。】

【说齐国,就不能不说他的经济。】

【经济实力,同样也是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来齐国的人口就超过五百万,在战国七雄中算是比较多的。】

【经济又好,意味着可以有资本支撑长时间作战。】

【在战国的中期,齐国已经击败魏国,成为了当时的战国第一强国。】

【又一口气鲸吞了宋国。】

【而齐国吞掉的宋国,在当时可不算一个小国!】

【其国家面积和人口等综合实力,相当于韩国或者燕国的水平。】

【相当于齐国,一口气就吞掉了一个战国七雄的第八雄!】

【这自然引得天下震动,所以五国联军伐齐。】

【而齐国的地形无险可守。】

【不能像秦国那样,凭借着函谷关,关起门来抵抗合纵大军。】

【但就这,齐国甚至都不是没有机会取得防御战的胜利!】

【很多小伙伴说,齐国被灭了一次之后虽然复国,但从此一蹶不振,关起门来过日子躺平。】

【就这样的表现,不配进入战国七雄实力排行前三名。】

【但我们的评选是,一个综合的比较。】

【齐国在战国前中期有高光有巅峰。】

【而到了战国中后期虽然齐国躺平了,但躺平了不代表他的实力弱。】

【就像是二战法国躺平了,但你能说二战法国实力弱吗?】

【战国后期的齐国,依然是一个面积不小,经济强大,拥有至少三十万以上兵力的经济强国、军事大国。】

【合纵大军,唯一一次攻破函谷关,也是由齐国的名将匡章率领指挥拿下的。】

【虽然齐国在战国时代中后期的战争潜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但人家的纸面数据摆在那里,绝对不能说齐国在战国中后期就弱。】

【只是齐国实在太有钱了。】

【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错。】

【君臣上上下下,都没有动力和意愿对外扩张。】

【曾经努力过,结果往外扩张风险太大,差点被灭国。】

【自然也不愿意再积极进取的扩张。】

【但从军事经济文化,以及高光时刻纸面数据等多方面的考量,齐国在整个战国时期进入前三是当之无愧的。】

【第二名自然就是楚国了。】

【楚国的底子也很好。】

【在春秋时期就是仅次于晋国的大诸侯。】

【从春秋时期开始,楚国就长期占据着国力排行榜的第二名。】

【第一名轮流坐,第二名始终是楚国。】

【楚国的人口,长期超过六百万,甚至超过七百万,经常是战国的第一名。】

【其领土,不仅包括许多当时被认为是蛮荒之地的南方领土。】

【也包括淮泗地区和部分的黄河流域的膏腴之地,人口密集资源丰富。】

【最恐怖的,是楚国的无敌的战略纵深。】

【别的国家比如齐国,被打一波就一蹶不振。而楚国被打了n波,反而还能在战国后期迎来复兴。】

【达到楚国在战国时期的巅峰。】

【在整个楚国八百年的历史中,多次遭遇惨痛失败,被吊打。】

【国都沦陷的情况都有!】【但每次楚国都能够打回来,并且在一次次看似被晋国吊打、被吴国吊打、被魏国吊打,被秦国吊打的过程中。】

【反而是越打越强。】

【楚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兵力众多。】

【其军事实力飘忽不定,经常能够问鼎中原打的其他诸侯国叫爸爸。】

【但其他诸侯国想要崛起,基本上也会拿楚国刷战绩。】

【相比赵国。】

【楚国的综合国力更强,能够支撑更大规模的更长时间的战争。】

【相比齐国,楚军的作战能力,战斗意志又比齐国强。】

【单看这些纸面数据,就已经注定了楚国的整体实力在战国七雄中至少是前三名的地位。】

【在高光时刻上,表面上看楚国的高光仿佛以春秋居多。】

【战国时期的楚国好像没有太高光的时刻。】

【但实际上,楚国在战国时期灭国无数。】

【一度竞争春秋霸主的越国,被楚国灭亡,残部被打回了原始社会。】

【而引发宋国、齐国灭亡的淮泗诸侯,也都被楚国纳入囊中。】

【更是一口气打入齐国腹地,在秦国开始统一天下的战争之前,一度让自己的人口数据和秦国持平。】

【以战国后期楚国的实力。】

【他的国土纵深、人口、军队数量等等,即使和嬴政开始东出之后的秦国相比,也是完全有自保能力的。】

【而最后,秦国灭楚之战。】

【也是当时的顶级名将王翦,动用全国六十万的兵力,打了一场国运之战。】

【才把楚国给拿下。】

【除了国土、军事、经济等硬实力。】

【在文化的软实力领域,楚国也是战国一绝。】

【别看楚国,在当时被中原诸侯视作蛮夷。】

【楚国也骄傲地自称:我蛮夷也!】

【但其实,楚国的文化水平在战国时期甚至可以竞争第一。】

【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化软实力,同样也是国力的一部分,有助于扩张之后的消化。】

……

【第一名自然就是秦国了,这也是毫无争议的。】

【秦国在春秋时期的存在感挺足。】

【但到了春秋后期的秦国,已经沦为了二线诸侯国。】

【长期被晋国压的喘不过气。】

【好在三家分晋,给秦国腾出了巨大的战略空间。】

【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开始成为一线的诸侯国。】

【吞并了巴蜀之地,拥有了一个大粮仓之后,秦国的实力就隐隐约约地成为战国第一名了。】

【对于这个毫无争议的战国时期最强国家,想必都已经不需要再多赘述了。】

天幕视频到此结束,古人们都是看得津津有味。

虽然不少对历史,对军事有研究的古人们,对先秦时期春秋战国的历史,已经研究的比较深刻了。

但看到后世的总结和归纳。

还是让不少历史爱好者古人,感觉颇有趣味。

有一种通过后人的视角,来逆向了解史书的韵味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