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 第108章黄州特区二

作者:二月嘲风 分类:言情文学 更新时间:2023-03-04 09:17:01

最新网址:www.yiruan.info 孙可望接到张献忠的信,看过后点火烧掉,有些不敢相信。

随即孙可望对分布在黄州各地的流寇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全军往西北郧阳山区撤退,寻找和跟随张献忠的脚步。

………………

流寇撤退,留下满目苍夷的黄州府。

黄州府八县一州,县城州城倒是没有被攻破,但乡间已经被糟蹋得不成样子。

大量村庄被焚毁、农民被杀害或裹挟成立流民;地主的庄园被抢劫一空,家眷被残忍的杀害;耕牛、肥猪、母鸡等牲畜全都被流寇吃光。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农田水利设施没有被破坏。

很快,黄冈(依郭)县城贴出告事,由官府出面,在黄州府八县一州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设施修建。农民无需服劳役,只要参加劳动就管饭,还会有微薄的工钱。

受兵灾而无家可归无以为继的流民一时不敢相信。官府会这么好?

到发现官府真的管饭时,流民顿时一窝蜂全都跑去衙门,争先恐后参加建设大军,只要管饭就行。至于工钱……先弄点食物活命再说,有没有钱是以后的事情。

黄州府发出的第二条告事是要求土地的主人前去县衙州衙重新开具土地的地契。

地契被毁坏的地主需要由三个当地德高望重的乡老出面作证,确认土地的权属,重新开具地契。

至于冒认土地,一来朱顺明不是很在乎,他只需要让土地在官府有个登记、可以合理收税就行。二来若是地主冒认土地,一旦事发,不仅地主要受到惩罚,为他作证的乡老也会受到不小的处罚。

作为丢失地契的惩罚,地主必须在秋收时上缴一成的收成。至于这个惩罚要惩罚多久,告事中没有明确提出。

大片无人认领的土地被官府低价拍卖。城中的富人、官僚、胆子大的农民都分到了一杯羹。

这些土地低价拍卖时附加了一个条件,必须上缴一成的收成。

一系列的命令和措施下来,黄州府很快恢复了平静,生产生活逐渐恢复秩序。

乡村的事情只要投入金钱,还是很好解决。

一来乡村被流寇糟蹋得不成样子,乡民们对朝廷的赈灾、恢复生产政策十分拥护、积极参与。二来朱顺明在农业税收的征缴上做得并不激进。对拥有田契的地主暂时没有征税。

但是黄州府八县一州的特区政策执行得十分艰难。

政策的核心是纳税。

明朝原本的商税就不重。太祖皇帝在制定商税时定得十分轻,三十税一算是比较重的。

而且明朝有以不纳税为荣的风气。不仅民间,就是知县、知府这些朝廷人命的父母官大都以不纳税为荣,认为不纳税就是爱民、纳税就是戕害百姓。

到了明后期,随着商人财富的积累,商人逐渐向吕不韦学习,投资到生员身上。

随着这些生员功成名就,商人对朝政的影响力逐渐增加。朝廷更加难以对商人进行征税。

如今朱顺明想要从商人、官僚手中征税,如同从他们手中抢夺财富,他们愿意才怪呢。

………………

朱顺明同方孔炤具体谈得如何,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但自此朱顺明将总兵行辕从武昌迁到黄冈。武昌卫也将逐步从武昌迁出,武昌城由方孔炤自己组建的武昌城守部队守卫。

随着朱顺明势力的发展,随着朱顺明野心的膨胀,虽着朱顺明向外扩张的步伐加快,方朱二人之间还是出现了裂缝。

方孔炤对朱顺明的某些做法很不认同。但如今朱顺明势大,方孔炤已经很难压制住他。与其压制,不如让步,方孔炤做得十分洒脱。

行,你不是要黄州吗?黄州给你。但武昌城你不能再染指。若是连武昌城都给了你,让我这个湖广巡抚颜面何存?

事实上,黄州府才是朱顺明想要的地方。

朱顺明在长沙时,已经明里暗里掌控了荆州以南的大部分湖广地面。整个湖广产粮区五成以上落入朱顺明手中。剩下的产粮大区只剩下武昌府和黄州府周边的江汉平原。

同样产粮的襄阳太靠北,朱顺明暂时没有往北发展的打算。至于郧阳山区……还是让流寇去那里建立根据地吧。

武昌藩王、巡抚、左右布政使、提刑按察使等大小官员太多,牵涉到的利益太大,朱顺明不想同时与这些势力敌对。

黄州就不同。

黄州虽然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但在崇祯年间并没有出阁入相的杰出人才在朝堂上出声。就连曾经的吏部尚书李长庚都被崇祯皇帝给贬为庶民。

但黄州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

黄州同河南、江西、安徽等地接壤,地理位置并不比武昌差。

黄州虽然多山,但河流纵横,将这片丘陵地带分隔成大小不一的小平原,十分适合精细耕种。因此黄州府的粮食产粮在湖广也有一席之地。

而且黄州的丝织产业十分发达。当地人种桑、养蚕、缫丝、纺纱……已经行成一定的规模。“黄丝”在武昌、南直隶也算有名。

黄州当地理学盛行,风气相对开放。

明朝有名的思想家李贽在黄州一地生活了几十年,他在黄州讲学、著书,对黄州当地的思想、士子的三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李贽就像宝岛的李敖,桀骜而叛逆。在明朝李贽就提出个***、思想自由;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礼教;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统治者对社会活动不干涉或少干涉。

这些思想与朱顺明的行动主张十分契合。

地理位置、人文传统、经济状况都决定黄州比武昌更适合朱顺明在湖广北部发展、更适合朱顺明往江西、南直隶这些明朝的经济中心扩张。

至于交通……明朝的交通主要靠水运。黄州府在长江边上,可以通过水运相连。

朱顺明大力发展水师,就是想要通过水运,以飞地的模式,一点一地开花,不显山不露水,在不知不觉间蚕食掌控明朝最富裕的地方。

………………

黄州知府叶宗青有些不满。

原本湖广总兵朱顺明派出军队维持黄州府的治安、帮助老百姓生产自救,叶宗青还十分高兴,没想到朝廷居然还有如此纪律严明、如此亲民的军队。

没想到赈灾结束后,朱顺明居然就势接管了部分原本属于知府衙门的事务。一地总兵居然插手地方庶务,那还得了?

叶宗青把朱顺明告到湖广巡抚方孔炤那里。

方孔炤好言好语招待叶宗青。待叶宗青平息过后,道:“你觉得百泉居士(李贽)的学说如何?”

叶宗青深受李贽的影响。他迟疑道:“虽与世不同,或有其道理。”

方孔炤又问:“重农抑商是太祖定的国策,为何黄州丝织业兴起?”

“世易时移,其时不同今日。黄州养蚕缫丝传自江西、由民间自发形成。”

方孔炤继续问道:“百泉居士‘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作何解?”

叶宗青思考良久,起身拱手道:“多谢巡抚大人赐教。下官这就放手,让朱总兵在黄州尝试一番。只要有利于百姓,有利于大明,下官暂时的委屈不算什么。”最新网址:www.yiruan.info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