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最后的建议

“这就完了?”

看着里赤媚远去的张玉有些讶然的问僧道衍。

僧道衍虽然有些预感到这场比武不会有太长时间,可是也没有想到还真是自己一眨眼之间的功夫就完了。

先前的那一道闪电,闪亮了半个天空,由于其突然性,让僧道衍不由自主的眨了一下眼。 而当他重新睁开眼睛的时候,却发现里赤媚将胸口的飞刀拔了出来。 而至于是怎么回事,僧道衍却也是不得而知了。

僧道衍说:“我说你会后悔吧,怎么样?”

僧道衍往下看了看,在关下给他们打招呼的李帆,然后对张玉说:“开关门,咱们要和李帆告别了。 ”

张玉虽然还有些懊恼,但是还是命令将关门打开,放李帆进来。

他则和僧道衍牵着一匹马,和早已经准备好的干粮于盘缠,在一旁等着李帆。

李帆见到两人之后,笑了笑说:“让二位失望了吧!”

僧道衍说:“是我二人没有福气。 怎么,是不是要走了?”

李帆看着他们早已经准备好的一切,说:“是啊,这一别,咱们短时间里也是见不到了。 ”

僧道衍说:“也不一定,反正是来日方长。 既然你归心似箭,那么我们也就不拦着你了,咱们后会有期!”

张玉虽然有一次懊恼没有看见这高手过招,但是也是对李帆拱手说:“李少侠。 通关牒文已经准备好了,夜晚过关也是没有问题的,保管你可以尽快地赶回,继续整军、”

僧道衍笑着说:“恐怕是尽快回去和老婆孩子团聚吧!”

李帆从张玉手中接过他为自己准备的东西,也不客气的牵过了马,说:“老婆孩子热炕头,不就是我们这些升斗小民的追求吗!行了。 废话也不多说了,李某这就告辞了。 ”

说完。 冲着两人一拱手,由于关内不容许纵马,又是在晚上,李帆牵着马转向南门走去。

僧道衍和张玉看着李帆就这么离开了,张玉虽说没有见到两人比武的过程,但是懊恼之余还是有些欣喜的,至少一个难题算是过去了。

张玉对僧道衍说:“道衍先生。 你看清楚了吗?”无错不跳字。

僧道衍摇了摇头,说:“那刹那的功夫,被我一眨眼可错过了。 ”

张玉说:“说来,咱们也不是那种不通武艺地人,可是现在的江湖人,江湖艺我是越来越弄不懂了,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僧道衍说:“这么结束也是一个大好之局,至少皇上之前地担心算是可以放下了。 不过。 将来的大明,恐怕就不会有江湖了。 或者就是有,也不是这种让人激荡的江湖了。 送走了怒蛟帮,送走了黑榜,那些已经没落的所为名门正派已经不配托起咱们大明的江湖了。 ”

张玉点点头,说:“虽说侠以武犯禁。 但是这江湖的一片天如果缺了,那么这天下可就失去了好大的一片颜色啊。 ”

僧道衍说:“大明立国这三十多年,可以说这些江湖人夺去了所有人地风采,所有人谈论的都是庞斑、浪翻云,就是先皇也是承认这两人是和他同处在一个等级上的人物。 不过,恐怕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大明的江湖要沉寂下来了。 而且借着怒蛟帮和其他几个帮派的大迁徙,加上那几位高手,大明江湖的重心势必是要往西北偏移了。 而且将来江湖钥匙能够复兴的话,西北才是这复兴地源泉啊!”

张玉说:“对了。 道衍先生。 你说他们无双国复国会成功吗?”无错不跳字。

僧道衍说:“无双国是个小国,以现在他们的实力已经是足够收势那些人了。 只不过这无双国只有变得更加强大,才能对于咱们大明的北方政策有大的帮助。 所以援助他们,到头来就是给咱们大明留下一个善缘,说不定哪天这一份承诺的付出会给咱们带来莫大的收益呢?”

张玉也是朱棣地主要心腹,自然明白朱棣对于蒙古上的草原民族是会采取样的态度的,也明白如果大明和蒙古交战的时候有一支同样来自草原,又亲近大明的队伍从另外一个方向辅助攻击,这种态势是多么的难得。

所以,这两人在望向李帆的背影的时候,都在心里默默的为李帆祝福,为无双国祝福,当然了更是为大明祝福。

***

李帆地回归,自然让所有人地人心里一松,但是没有几天就被凌战天分配了任务,要为将来的事情贡献自己地力量了。

几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很多兄弟在这里第一次感受到了北方冬季的酷寒。

在这些北方军士都要停训的日子里,凌战天却是加大了训练量,而他自己也是以身作则,有些时候深知丝毫光着上身,陪同大家一道训练。

这些原本就是吃得下苦的好汉,自然也不会太怂,一个个的都是脱光了上衣,在满天的冰雪中,用无比的热情蒸发着心中的那些寒意。

我们,不仅仅是水中的蛟龙,更是岸上的猛虎;我们不仅仅能在南方的梅雨中杀敌,更能在北方的冰天雪地中跃马扬鞭。

这是所有人给自己灌输的信条,也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下,让这些北方的汉子很快的完成了转变,也让凌战天的整训计划很顺利的进行着。

第一个在北方过的春节,第一个在这里渡过地端午。 第一个......

当一切不再新鲜的时候,只留下了淡淡的眷恋,在这即将告别的日子里。

留在这里,已经超过了一年。 一年的时间在平淡中孕育着爆发。

现在已经是永乐二年的九月,这并不是一个丰收的年头,尤其是对于北方地草原上来说。

头年的大雪,让太多地部落失去了最后的牲畜。 不得不在奴隶的恐惧下被大的部族所兼并。 而大的部族又不得不同样在己方人口实力大涨的情况下,考虑一下食物的问题。 于是另外一个并不臣服地部落就自然而然的能为了他的攻击目标。

大灾。 往往是孕育剧变的温床,这一点并不是在中原适用。 在草原上同样如此,而且更加直接和血腥。

现在的大草原,已经没有了蒙元时的盛况,再也没有一个强势的存在,就是所谓的“黄金家族”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控制所有地部族了。

于是,一场大的动乱势必会发生。

在草原上。 弱势的一方往往是没有其他路的,要么依附、要么完蛋。

当然了,这个时候也是草原民族寇边的多发时节,所以早在草原雪灾爆发的时候,僧道衍也就将一份预防地奏章呈给了还在应天的朱棣。

朱棣久在北方,自然明白这些,虽然是大乱初定,江南平复未久。 但是还是优先的往北方的几个要塞补充了大量的兵力和补给。 并且责令守关将领一定要做到时时警惕,一有变动立刻上报。

由于大明一方准备得当,所以蒙古人的骚扰并没有多少成绩,相反倒是有几个小的部族连人带牲畜投靠了大明。

接下来的一到两年之内,是草原给部族舔舐伤口的时候。 在大明严防死守、军士士气高昂的情况之下,是不会有了大动员。 大行动地能力了。

现如今,虽然渡过了最困难地一段时间,但是草原上还是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无人区。

而且,很多依附于蒙古地小国家,小部族只是收到了蒙古各大部族的苛要,而一旦是索求的时候,尤其是粮食,茶叶的时候,往往被拒之门外。

那些长期依靠蒙古接济的小国家已经快要支撑不下去了,而无双国恰好就是在这么一种情况之下。

而在久久没有露面的许宗道夫妇和厉若海、封寒在小镇出现的时候。 凌战天就做出了在短时间内进军的决定。

原来。 他们四人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几乎完全是在草原上渡过的。 不但摸透了无双国的底细,还将周边其他的一些国家部族的情况打探的非常清楚。 并且在无双国内狠狠的除掉了一些“反动”分子,在感觉到时机已到的情况下,赶了回来。

凌战天在综合了多方面的情报之后,也认定了这是一个天赐的良机,所以他选在了这么一个牲畜都在蓄膘的时候出兵,为的就是尽可能的大乱现在无双国积蓄实力的步骤,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打下一个桥头堡,以便更快的完成对现有政权的颠覆。

而同样选择在这个时候来到这个小镇的还有朱棣和同来的僧道衍。

今年同样是一个不太好的光景,北方很多的地方都出现了旱情,不过由于朱棣和朱允炆的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很短,所以大明的实力保存的还是比较好的,对于今年的受灾百姓的民生还是有保证的。

但是同样遭受旱灾的草原上,情况就不那么好判断了,但是朱棣还是借着赈灾之名,突击巡视了北方的几个重镇,以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而朱棣在接到凌战天的将要开拔的消息的时候,正在往山西来的路上,大同这个边防重镇是他主要目标,而这个小镇自然也让朱棣是牵挂不已。

在接到这个消息之后,朱棣和僧道衍就赶了过来。

李帆自然还是被打发来和朱棣会面的第一人选,而朱棣也是比较乐意和李帆交谈,那些大佬实在是不怎么好应付。

李帆、朱棣还有僧道衍慢慢的走在镇子外面地小山之上。 当然了在他们的周围是布置了大量的警卫。

朱棣说:“小帆,要走了。 这个时机挑的也是很好,不过也要朱棣那方夜雨会不会在这个时候故意的找你们麻烦。 ”

僧道衍说:“皇上,臣倒是不认为方夜雨会这么快的有反应,就算是他明白一个新的无双国对蒙古不是那么有利,但是还是对于其他掌权地蒙古大公们却不会认可他在这个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出兵去招惹一个看起来并不怎么显然地。 却在强行动手会惹怒大明的国家的。 ”

朱棣说:“道衍说的是啊。 现在的蒙古已经不是成吉思汗、忽必烈时候的蒙古了。 对了,小帆。 这次你们行动还有要求吗?趁着我在这里,可以尽快的做出回应。 ”

李帆说:“对于收复无双国,现在看起来应该不会有难题。 我们是希望,在我们在西北做出一些成绩地时候,尤其是引起蒙古大部族主意的时候,能够得到皇上的声援。 ”

朱棣说:“这是一定的,当然了我也希望当无双国足以影响西北那些小国家的时候。 在大明需要的时候,也能向大明多多的靠拢。 ”

李帆说:“无双国虽然在塞外,但是我们却都是正经的汉人,就是双修府地人也都在中原生活了百年,中原故土之情,是万万不会磨灭的。 ”

朱棣说:“这就好,其实这也是一件双赢的事情,相信这次的合作会给我们双方都带来很大的好处的。 除此之外还有别地要求吗?”无错不跳字。

李帆说:“这一年来。 承蒙皇上你的照顾,我们在兵力和给养上都有了不小的方便,在这方面,我们暂时还是没有要求的。 我们现在期望的是,等无双国正式光复之后,能够在无双国和大明之间开通互市。 我们可以提供我们有富裕的牛羊和战马。 而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获取一些东西,尤其是粮食和铁器。 ”

朱棣说:“这个你不说,我也是要给你提出的。 做到互通有无,才能促进双方的合作。 ”

李帆说:“既然皇上考虑的很周到了,那么我也就没说的了。 ”

朱棣说:“道衍也向我说了,说等无双国复国之后,亲自去一趟,我也答应了。 相信,在那种情况下,道衍和凌先生是能够根据最新地情况制定出更好地计划的。 ”

李帆看了看僧道衍。 僧道衍对他笑着点了点头。

李帆对朱棣说:“那自然是好。 相信我们也不会让道衍先生等太长地时间的。 ”

说完了这些,原本觉得应该比较高兴的朱棣。 却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停下了步法,在一处山石之上坐了下来。

李帆看见一向以精力充沛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朱棣,竟然在真正当皇上一年之后,就有些沧桑之感了。 这皇帝可真不是一个好差事。

李帆问:“皇上,可是有操心之事吗?”无错不跳字。

朱棣说:“允炆现在还没有抓到,甚至连消息都没有一个确切的。 这怎么能不让人担心呢?大明可是经不起内耗的。 ”

原来是为了朱允炆的事情,李帆也就释然了,这个头疼的问题恐怕要缠绕朱棣一生了。

朱棣说:“黄子澄现在频繁的在江南各省露面,以他在读书人之中的威望,散布谣言,诽谤朝廷。 可是每一次锦衣卫出现的时候,他又消失了。 长此下去,恐怕江南还是有些不稳啊!小帆,你说说我该怎么办呢?”

朱棣其实也就是随口那么一说,也并没有指望李帆能有真知灼见。

但是李帆那信手而来的回答,却让他万分的惊喜,甚至是惊艳。

李帆说:“黄子澄之所以能在江南士子中起到一些不太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那时因为他常年的担任贡院的主官。 而如果皇上您下旨在今年或者明年来上一届恩科,这可是再好不过的收拢士子之心地举措了。 皇上您更可以亲自担任主考,相信一个天子门生的头衔,和实实在在的晋身之路,是要比黄子澄来的更吸引人吧!”

朱棣一听这话,立刻就精神了,他又看了看僧道衍,显然僧道衍也是为李帆的这个计策感到很兴奋。

朱棣在李帆面前踱着步。 说:“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

李帆觉得既然说到了这里,不放就给朱棣来上一些更大的震撼。

李帆说:“皇上现在初登大宝。 收拢人心是首等要事。 如果皇上您可以尽收天下士子之心,则无疑给未来地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里,留下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 ”

朱棣说:“是这样,但是眼前呢?黄子澄还有一个强项,那就是他与鸿儒之间有着很好地关系,如果让他发动了这些人。 也是一个危害啊。 ”

李帆说:“那就给这些鸿儒找些事情干!”

朱棣说:“事情啊?”

李帆说:“修书!修一部集古今之大全的大书。 相信这等盛事,可是那些自命清高,偏偏又希望万世留名的大儒们所不能拒绝的吧!而且这么一个浩瀚的工程,怎么也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吧!时间对于像黄子澄这样的人是最致命地。 而且,这种事情对于皇上本身也是很有帮助的。 所谓‘立德、立功、立言’,这立德,皇上你施仁政,宽万民。 自然会有人为皇上你歌功颂德;这立功嘛,皇上你北拒蒙古,甚至是北征蒙古,这可是自唐以来所没有的武功,加上臣万邦,让那些海外小邦慕名臣服。 说不定‘天可汗’的盛誉又会重现;至于这立言,如果皇上你主持修订了这么一部集合我华夏几千年文明的鸿篇巨著,那么万世之后,只要还有这部书,那么开篇的那个名字就能让皇上你百世流芳。 ”

李帆说的这些话,虽然多是虚词,哪有那么顺利的就完成了这么多事情地,但是听在朱棣鹅耳中,却又是另外一种感觉了。 特别是那种憧憬,让朱棣都感觉到自己的名字将比剑秦皇、汉武、唐宗。 宋祖。 成为后世帝王的楷模。

李帆看着朱棣现在的这种表情。 也对凌战天之前交代自己的话有了更深的认识,没有一个帝王是不喜欢奉承地。

不过。 只要这些话能够让以后朱棣能多给无双国带来一些实惠,那么今天这口水就没有白费。

僧道衍却是看着李帆,感受这番话那无与伦比的煽动性,甚至有个感觉,那就是李帆是不是有意留在大明发展。

不过,僧道衍也承认,李帆后来的那些话虽然是些虚词,但是这个办法却是十分有效的,特别是对于现在的这种局面来讲,恩科、修书是可以很快稳定江南的。

朱棣镇定了一下,但是还是很兴奋的说:“就叫《永乐大典》如何?”

李帆和僧道衍同声说:“皇上明鉴。 ”

朱棣拍了拍李帆的肩膀,说:“小帆啊,你这两个主意可是帮了我的大忙了。 这个情我记下了,将来自会还上的。 ”

李帆听到这里,也就明白了凌战天交给自己地活算是完成了,也是连忙道谢。

这一下,朱棣地情绪又高涨了起来,也许也是李帆给他了一个启示,让他有了一个对付黄子澄的办法,他对僧道衍说:“道衍,回应天之后,我就着人修订一本《佞臣录》,将黄子澄也编进去,让他留下一个遗臭万年地名声。 ”

“哈哈..哈哈!”

朱棣爽快的声音回荡在山间。

朱棣走了,往大同去了,虽然李帆给他描述了一个宏伟的蓝图。 但是他也是很清楚的知道,这种事情是等不来的,只有自己真正的做到了那一步,才行!

这也是现在的朱棣的一个优点,他还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

那一万大军也在不久后开拔了,但是这一处军营却没有空闲太久,一拨拨的物资又被运来,做为李帆他们后续的补充,一旦有需要,可以更快的补充,

这是朱棣到大同之后,亲自下定的命令,虽说朱棣这么做本就有这个必要,但是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皇帝对于好话的回报呢。

至少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凌战天他们都是这样想的。

不过,这也让这支队伍有了更大的资本,毕竟他们不希望新建的无双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破败下去。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