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 第七十五章 人才是宝

作者:松一般坚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3-10 03:03:09

第七十五章 人才是宝

李茂说:“稻米没这么快啊。”

大家一起出来一看,原来是陆琪回来了。他带着两个人,雇了几条船,还有五十块多号人。陆琪过来说,他们三个人,把他家里所有的亲戚都动员起来。把周围村子里所有的鸭子和鹅胸前的绒毛都给收上来。又买了一船腌好的鸭蛋,也没用了五千两银子。只好按张知木的吩咐,把剩下的银子留给家里人人,让他们继续帮着收鸭绒、鹅绒。

陆琪这次回去不得了,因为这里人多地少,讨生计很难。陆琪也算是衣锦还乡。又给家乡人带来了,卖鸭绒也可以赚钱的好事,这是这里人没想到的,都非常高兴。乡亲们也都相信他。

那五十多人里有木匠、泥瓦匠,有会画画的,有会刻字的,有会织布的,有会算卦的,等等能人。

张知木赶紧把众人都让到店里。虽然里面的改建工程还没完全结束,但屋里已经没事了。晚上,买了不少鸡鸭鱼肉老酒,好好地招待了大家。看着张知木找来的能人,李茂说:“我听说这扬州有位能人,你该去见一见。据说他祖上在郭守敬修运河的时候,曾经帮住勘测过河道。对算术非常精通,什么九章算术之类无所不通。现在名下弟子成群。”张知木一听,该见见这位高人,看看现在中国数学发展到啥程度了。

张知木和李茂要去见那位高人,陈玉锋说他不去,杨玉琳非要跟去。这位高人,姓卢叫卢炳义,年近六旬。

可是张知木等人的到来,并不受欢迎。虽然没有吃闭门羹,可是卢炳义也没出来见各位。派出来一个三十多岁的徒弟,出来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寒暄。张知木心想,不露点真的是见不到真人啊。就说:“听说,‘卢老太公’是当世的高人,我这次来是有些问题,来冒昧请教。”那弟子不知深浅,说:“有啥问题,我可以替为师解答。”结果,张知木说:“我现在测得圆周率是三点一四一五九二六五七五六七六。不知是否准确,特来请教。”这位弟子有些发懵,说:“祖冲之,早就测得圆周率是三点一四一五九二六与三点一四一五九二七之间。”张知木微笑着说:“我计算得出的这个数就在这两个数之间,你还是帮我请教一下卢老太公,看我算的这个数是否正确?”那位弟子犹疑着起身,回到后堂。一会一位神情炯炯老人从后堂出来,拱手道:“贵客到此,多有怠慢,还请见谅。”

“老太公客气了。”张知木说:“前来打扰有些冒昧了,还要请太公见谅。因我久幕太公,方才出此下策,就是为了见太公一面。还望太公原谅鲁莽。”一番寒暄,弄得这边的李茂、杨玉琳和那边的弟子们都有些傻眼。难道张知木的几个数字,就有如此大的魔力,让如此高傲的太公都恭敬如此。其实卢炳义是每日都研究这些东西,对这些非常敏感,不说方才说的结果对与不对,能把圆周率有向后精确了六位,那简直是不得了的事情,就是再加一位都是很难的事情。不管怎们说,来人一定是位高手。卢炳义哪敢在怠慢。

等出来两人一聊,就没停下。中午非要留下张知木等人吃顿便饭。卢炳义是有无尽的问题,大多数张知木几句话就解决了。就说九章算术里的开方问题吧。那是要用算筹很复杂的才能解决。张知木掏出几只蘸水钢笔,拿来草纸。交卢炳义用阿拉伯数字,和快就可以开方出来,尤其是分数运算,什么最小公约数、通分。最后,张知木给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的公式。卢炳义一时接受不了,但也用刚刚学会使用的钢笔记录下来了。家人过来上茶,卢炳义示意他的弟子们和他都回到内堂。一会又都出来了,卢炳义让四位二三十岁的弟子都跪在张知木面前,张知木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个下跪,连忙要扶起。卢炳义拦住了。说:“老朽活了几十年了,一直自视极高,可是我们今天见到您,真是如仰泰山。和您相比我们就是还没启蒙的学童,请您一定收下我这几个弟子为徒,他们都是我这弟子中天赋出色的。他们在跟着我,真的误人子弟了。”张知木心里当然高兴了,今后太需要这样的人才了。说:“快起来,我收下了。不过我们是互相学习互相探讨,所谓学无止境,我们共同提高吧。可是明后天我们就要回山西了。”卢炳义说:“方才我们在后面都说好了,今后您走到哪里,他们就跟你走到哪里。”张知木说:“好吧,那就准备跟我走啦。可是北方的生活要艰苦一些,你们要有心理准备。”几位弟子说:“不怕。”张知木很是感动。临别时,张知木让杨玉琳把带来的钢笔,送给了卢炳义。卢炳义说:“以后,再到南方来,多带些笔来。这笔方便多了。”

回到店里,刘班主正在院里急得直转呢,见张知木回来,迎上来说:“张总啊,我去找了一些乐师,都愿意跟我们走。现在有这样一件事,有一户人家原来养了一些乐师,家里有一套编钟,想出手。那可是不可多得好东西,要一万两银子。要说钱在扬州这不算什么,为啥没人要呢,因为这些东西,太占地方了,又要专门的乐师。所以一直没出手,我想问问张总想不想要?”张知木知道,一套完整的编钟可不是一万两银子能买到的,一定是大户家里出了变故,急等用钱才出手的。问:“刘班主你想不想要这编钟啊?”“当然,这可是好东西啊,就是太贵了,如是别的乐器我就做主留下了。这是一万两银子。”张知木说:“既然刘班主想要就留下。你现在就去带银子,领人把东西点好包装好,一件不少的拉回来。”

刘班主高兴地去办了,张知木知道这些人对乐器的喜爱,就象练武之人对兵器的喜爱一样。

等刘班主回来张知木觉得,太值了。大大小小的大红木箱子拉回来有几十个。陆琪把几个乐师也带回来了。

张知木见还有银子,就让李茂买了些菜籽油,北方油料缺,而且又来了,这许多人。

终于,李茂定的稻米运到了。张知木就要离开扬州了,和李茂在码头执手相谈。张知木说:“派给你的兵,又都调走了。你要自己多操心了。”李茂说:“我们要想在这扎下根,就要多用这里的人。你放心我会尽快把这里都安排好。这里是向南向北转折点,北连黄河,南连长江,位置太重要了。”互道保重后,挥手告别。

船队走了半日的路程,岸上有两匹快马,追上船队。原来是卢炳义派人告诉张知木到淮安等他们一下,随后他也到淮安,他要带领弟子们,一起跟着去山西。张知木心里太高兴了。杨玉琳说:“看你想得了宝贝似的,这些人活不能干,打又打不了。”张知木说:“你说对了,是得了宝贝。人才就是大宝贝。”

到了淮安,张知木一看,知道这回动静可大了。码头旁边的货场,粮食都堆成山了。穆义已经派人布置了警戒线,四周都有人警卫。

刘云先汇报了情况。因为正是东南季风,海船行驶的很快,到了淮河入海口,借着涨潮水深的机会,大船进了淮安港。由于李菁及时地通知了李茂,李茂提前到淮安,租了码头场地,又雇了码头工人帮着卸粮,好在这边穆义的人不少,大家分头照看,也没出啥**烦。陆成祥说:“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一下子把东西都运走,淮安这的船不一定够。”

张知木说:“现在就开始雇船,有多少船就先装多少。这地方会不断的有船过来,来的船就雇下。我们从扬州过来的一百八十条船船,在运河里不敢装多,现在进了淮河黄河就可以多装些了。船家也可以多挣些银子。陆琪他们带回来的小船就全换上四百石的浅船。我们两艘战船都可以装五千石粮食。然后人员也都上到大船上。即安全平稳,又好管理。按每船六百石装货的话,我们货物都运走也需要四百多艘船。”陆成祥说,现在南风很好,船家说可以装八百石,船家都愿意多装些,都是为了多挣点儿。这样有三百多艘船就够了。另外,已经买了两千石淮盐,马上也可以装船了。

张知木说:“明天先装满一艘战船,我要先行一步到徐州,那里还有些事。我要先安排一下,等这里的船都装完了,到徐州就不用停太长时间,到了我们一起就走了。”

张知木一行是中午到的淮安,卢炳义晚上就到了。原来,卢炳义送走了张知木和他那几位弟子,心里就不踏实了。突然决定,也要一起到到山西跟着去学习。问那些弟子谁愿意跟着,结果有十几名弟子都要跟着,怕张知木他们到淮安不停,就走了,所以派人骑马追上张知木,告诉张知木等一等他。张知木见到这十几人心里十分感动,这些人都是为了求知而来的。

大船装满后,连同装满货物的五十艘浅船,一起先行出发了。留下陆成祥、刘云最后压阵。

张知木着急到徐州是因为,他惦记着林欣民的石墨和沸石。这两样在他这次出来想买的东西中,是非常重要的两样。

现在是往回走了,事情比出来前预想的好得多,张知木心情也是大好,每个人都是喜气洋洋的。尤其是有一群乐师随行,一路上就更不闷了。张知木也开始跟这个时代的艺术家们,聊起了艺术。这时的艺术家们,还是沿用五音阶,而张知木开始给他们讲七声音阶更能准确的记录音乐的。就是宫、商、角、徵、羽改成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等更好。而且为了记录方便,可以用阿拉伯数字代替汉字标注。这样曲谱看起来就更方便了。接着又和大家谈起曲调来。这些艺术家们,以前不管有多高的水平,在那些富人眼里都是下等人。可是张知木不但非常尊重他们,而且还和他们一起探讨音乐问题,使他们倍感亲切、温暖。张知木看出来那小红玉也一直想过来和张知木一起聊聊,可是看到杨玉琳的眼神,没敢过来。张知木一看这样不行,就特意喊小红玉过来坐,和大家一起聊天,小红玉心里也很感激。

陪着林欣民去处理他铺子的事,然后有购买货物。已经回到徐州多日了。石墨一共买了两千石。沸石基本没花钱,弄了五千石也就费了点人工费和运费。陆琪和林欣民都不知道,张知木要这些满山没人要的石头干啥,这石头砌墙都没人要,他们哪里知道这是宝贝呢。

林欣民已经将家人都带到徐州了。

张知木一到徐州,第一件事问的就是这两样东西。张知木一听,都买来了,高兴坏了,告诉陆琪让人去买酒买肉,晚上聚餐。林欣民说这次有刘勤帮忙,四处买粮,一共买了十万石小麦,钱没够,林欣民卖了铺子的房产,下来些钱都垫上了。张知木一听很高兴。

张知木抽时间去见了知州大人,知州一听张知木来了,非常高兴。因为他支援开封有功,已经高升了。知州说:“你们再晚来些日子,新的知州到任,我就见不到各位了。皇上已经知道你们镖局商家救开封的事了,下旨要奖励你们。等你们到开封,周王会传旨给你们。你们走后,五日贼兵就退了。”张知木说:“这次有点事请大人帮忙。”知州说:“没问题,只要我在徐州一天,我就说了算。”“那两艘战船我想借用一下,当然船的费用,我们照付。”张知木说。

“张东家用船不需费用。战船把你们护送到家,返回就可以。”知州说。

张知木说:“谢谢大人。”当然走时没忘了放下一大锭银子,作为谢意。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