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嘉靖,金榜题名 第139章 卖官鬻爵

作者:长久予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05 01:09:23

嘉靖扫了一眼后,重新交给黄锦道:“让翰林院拟旨吧。”

黄锦连胜应是。

嘉靖看了下面低眉顺眼的六部尚书,轻轻转动他手中的玉钵:“你们这群人,让朕怎么说才好,一群人,想了一年都没想出个法子。倒让那……那叫什么来着?”

“范凌恒。”黄锦小声提醒道。

“让这黄毛小子范凌恒想出了个关税的主意。为什么这些年东南海患不平,税银也收不上来。还不是因为我大明的灵根,读书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读书人的心气起来了,我大明才能蒸蒸日上!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啊?”嘉靖眼睛瞟向了他们。

其他人都不敢吭声,只有严嵩,颤颤巍巍的向前迈了一步,刚准备开口说话,被嘉靖拦了下来:“严阁老都快八十的年龄了,就不要站了,有话坐在那说。”

一句话便体现了严嵩和嘉靖远超普通臣子的关系。

严嵩也确实年龄大了,想想他嘉靖二十一年,六十二岁入阁,到现在已经陪伴在嘉靖左右一十八年,两人感情自然深厚。

严嵩谢过嘉靖后,捋了捋胡子,望着嘉靖真诚道:“陛下说的有理,想我大明初立,明太祖诏曰:“贤才国之宝也。古圣王劳于求贤,若高宗之于傅说,文王之于吕尚。彼二君者,岂其智不足哉?顾皇皇于版筑鼓刀之徒者。盖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鸿鹄之能远举者,为其有羽翼也;蛟龙之能腾跃者,为其有鳞鬛也;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而为之辅也。山林之士德行文艺可称者,有司采举,备礼遣送至京,朕将任用之,以图至治。”

“当时太祖皇帝打天下的时候,就派人带着钱和帛“求贤于四方”。即位后,“洪武元年征天下贤才至京,授以守令(地方长官)”。同年冬天,又派一些官员“分行天下,访求贤才”。洪武六年(1373年)又设置许多科目,令有关部门“察举贤才”,首重德行,次重才学,不论出身贵贱,“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

“短短数年间,举荐到京做官的经常有一两千人,多的时候有3700三千七百多人。”

“很多原来是普通百姓但有才的人也做上了大官,可以说当时“天下英才尽入吾彀”。正是有了这些人才,才稳固了我大明的天下。”

“再看看后面,三杨内阁杨荣、杨士奇、杨溥各个都是少年英才,永乐到正统年间,在先祖皇帝的率领下,三杨辅佐内阁,当时可谓是内政上极可称道,天下清平,是为仁宣盛世。”

“就像这范凌恒一样,之前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少年,也是陛下日夜祈福,天佑我大明,才让我大明人才辈出,就……就……咳咳。”

一口气说的有些多,再加上殿里火盆极其旺盛,虽然暖和,但干燥异常,严嵩干咳了两声,一时喘不上气来。

严世蕃连忙走到严嵩身后,轻轻拍着后背,嘉靖忙道:“黄锦,把我精舍里陶道长给我调的木樨露拿过来一份。”

陶道长便是陶仲文,当年他入宫做法,恰逢嘉靖爱子天花痊愈,陶仲文因此收获嘉靖信任,最后被嘉靖赏赐少师、少保、少傅三个称号,一人独占三孤。

后来又发明出一种“固本精元汤”,嘉靖帝虽然贪恋女色,但在生育后代方面并无建树,喝了这汤以后不但可以一夜御数女,而且还连生了几名子女,所以只要陶道长推荐的,嘉靖无不听从。

黄锦赶紧应下,小跑着去往隔壁精舍,不一会儿便用个雕龙金碗和个朴素的银碗,给皇帝和阁老一人上了一碗色泽清透的木樨露,这种饮品温润可口,饮下去却浑身清爽。嘉靖皇帝自幼体弱,肠胃十分畏寒,是以十分钟爱这木樨露。

严嵩年纪大了,这玩意儿也正对他胃口,现在却无暇品尝,他匆匆忙忙喝了两口,随后继续道:“想来不仅仅是这范凌恒,怕是民间有更多英才等着为陛下效力呢!”

“我建议,对这范凌恒要赏,而且要重赏。跟着刚才的圣旨传遍天下,让大家都知道,只要能提出对咱大明有益的建议,都瞒不过陛下的慧眼。”

嘉靖被严嵩一通马匹拍的心花怒放,紧缩的眉头也舒展开来,点了点头:“严阁老说的在理。”

严嵩见嘉靖心情正好,连忙道:“不仅如此,范凌恒这事儿倒是又给了我一个想法……可……”

他故意看了看徐阶和郑晓、马坤这些清流。

这些小动作自然被嘉靖收入眼底,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悦道:“严阁老有话便讲,你是内阁首辅,也是我的左膀右臂,说些什么难道还怕别人说三道四么?”

严嵩摇了摇头,面露难色:“哎,怕是我这建议一出,天下人又要骂我严某人咯。”

嘉靖指了指严嵩笑骂道:“你怕什么?反正你被人骂也不是一天两天,这首辅之位不是还好好的么?”

严嵩也跟着赔笑:“陛下说的是,只要咱做的问心无愧,对大明有好处的,背上骂名算什么。”

他又喝了几口木樨露道:“陛下,鉴于关税收入、与倭国通商等等事宜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办成的事儿,老臣建议,咱们可以把捐纳事例提上日程。”

此话一出,原本低眉顺眼的徐阶、马坤等人都抬起了头看着严嵩,满脸不敢置信。

图穷匕见,这才是严嵩真正的目的!

捐纳,追溯其历史渊源,最早见于《管子》;秦王嬴政四年,是仅为国家遭受自然灾害时,因粮食不足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汉文帝时,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人,解决边疆军队粮草问题,采纳了晃错建议,抑商贵粟,鼓励务农;汉武帝曾下诏公开:“六月,诏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臧罪。置赏官,名曰武功爵,级十七万,凡直三十馀万金。”

进入宋代,又出现‘纳粟’、‘进纳’、‘入赀’、‘纳赀’、‘献纳’和‘献助’等等。其中,‘进纳’又进一步分为‘进纳补官’、‘进纳出身’和‘进纳买官’等。

在明朝景泰年间也曾出现以官爵封典为“承诺”。

这种做法如果换个词,可能更多人更熟悉,那便是“卖官鬻爵”。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