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那你这是要干啥?”
“难不成,你想出了什么新的来钱的法子?”
一说到这个,朱元璋立马就来精神了!
彷佛在他心中,现在的季秋已经和“财神爷”划上等号了。
“干爹...”
“这这么多银子,还不够你用啊?”
“我上哪给你继续整钱去?”
季秋有点无语,心说你这是把我当成哆啦a梦使唤了?
“你这小子!懂个啥?”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
“你以为咱有了你那点钱,就能高枕无忧了?”
“咱这大明,要用钱的多了去了!”
“不想着开源节流,早晚要坐吃山空!”
“真是!你小子以后可别管钱,不然迟早把家败个干净!”
朱元璋又吹胡子又瞪眼,已然没了刚刚的热情。
“说吧,你想要干啥?”
“正好军师也在,一会可以聊聊新钞法的事。”
见朱元璋变脸如此之快,季秋一时间颇为无语,奈何有正事在身,便也没多计较,只是在心中暗暗的记上一笔,准备一会去马皇后那给老朱上上眼药,便开门见山的说道。
“干爹,我听说,松江那边的土地...”
“空出来了?”
“不说这个还好!”
朱元璋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随手拿起龙案上的账本,让毛骧转交给季秋,口中骂骂咧咧的继续说道。
“秋儿,你看看,你给咱好好看看!”
“简直是触目惊心!”
“这群该被杀千刀的狗东西!”
季秋皱着眉头,缓缓翻开手中两指厚的账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行让季秋格外愤怒的文字。
“吾徐氏子弟,辛苦耕耘,历代不辍,得此家业。”
“今载于册籍,望后世子孙勿忘持家,勿使本册少一页也!”
真特么不要脸呐!
这是季秋看完这段话唯一的评价!
简单观察了一下,季秋发现这个账本有很明显的重新装订的痕迹。
并且账本开篇的纸张格外老旧,跟后面的纸张大不相同,透着一股岁月的气息。
很明显,松江徐氏确实按照老祖宗的要求,勤勤恳恳的捞钱,硬生生把这本账册弄成了如今的厚度。
而光是记录在册的耕地,就有两万一千三百二十四。
单位是顷,不是亩!
按照明朝后世《大明会典》的统计,松江府拢共只有五万一千三百二十二顷九十亩。
这还是算上了下田,中田的数字。
而能被松江徐氏看上的,几乎都是上田,并且地段极佳,适易耕种!
这么一看,说松江徐氏,是松江府的“土皇帝”,那真是一点没错。
家里要是没点资本,咋能支持的起一路诸侯?
又怎么越过朝中其他的士族,占据首辅之位?
“上次那个李氏,咱以为已经够夸张了!”
“镇江十分之一的土地,通通归在他们名下!”
“谁曾想还有一个松江徐氏!”
“好!好!好!”
“咱可真是开了眼了!”
朱元璋的咆哮声在大殿内反复回荡,摆明是动了真火。
季秋听在耳里,却是无动于衷,甚至有点无奈。
因为造成如今这个局面,朱元璋这位开国之君,也有一定的责任。
纵观青史。
新朝代的创建,必将伴随有连绵不绝的战乱,与财富的重新分配。
尽管此举对于老百姓来说,属于天大的祸事。
但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也算是一件好事。
因为盘踞在封建王朝身上的那个幽灵——土地兼并,得到了极大的削弱。
刀剑无眼。
乱世当中,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
像是松江徐氏这类能够代代传承下去的士族,终究只是少数。
更多的,是旧的士族倒下,从他们的骸骨上站起一个新的士族。
但后者想要发展到前者的体量,需要时间的积累。
这个发展过程,便是封建王朝士族兼并土地,积累财富的过程。
此时财富,也就是土地,尚未转移到少部分手中。
为了恢复生产,侥幸活下来的百姓,大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是以王朝初期,必定是国泰民安的盛世。
但大明,几乎没有这个过程...
最为低微的出身,换来的是底蕴不足。
淮西二十四将,固然威名赫赫。但将终归是将,只能打天下,没办法治天下。
为了获得足够的执政人才,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朱元璋对天下士族做出了很多让步。
这也正是朱元璋登基之后,王朝初期便爆发接二连三的“民乱”的最大原因。
因为朱元璋意识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犯下的错误,想要着手削弱士族。
而经过宋元两朝的发展,幸存至今的士族力量空前强大,自然不会束手待毙。
洪武一朝,其实就是朱元璋和地方士族“掰手腕”的过程。
随着老朱的嗝屁,士族们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要不是老四这小子争气,就让朱允炆那小子再执政个一二十年,大明有个一百多年,就该咽气了。
而像松江徐氏这种“前朝旧部”,朱元璋对他们防范的紧,也不让他们在朝为官。
除了捞钱,搞地,这群人也确实没啥能干的,可不就到了如今的体量了吗。
“圣上,勿要动怒,注意龙体。”
“如今,这些土地,不都是归朝廷所有了吗。”
“这也算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见朱元璋发怒,刘伯温终于开口,试着安抚几句。
但朱元璋的脸色没有丝毫好转,反而愈发愤怒。
“军师,咱怎么能不动怒?”
“一个松江府,就养出了这么大的一条臭虫!”
“那咱大明其他的地界上,到底还有多少条这样的臭虫?”
一听这话,刘伯温顿感一阵发自内心的凉意,缩了缩脑袋,没敢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他也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
刘伯温这位大明的左丞相,曾经都是元朝的官员!
更何况地方上的士族呢?
福建,陇西,乃至于齐鲁,河北等地。
都是主动归降的。
再加上朱元璋的大本营东南地区,这些士族可都好端端的存在着呢,甚至位列于朝堂之上!
这问题,刘伯温根本没法回答!
看着刘伯温躲闪的眼神,朱元璋的眉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之意,但很快掩饰住了。
“不过军师说的也对。”
“这些田地,如今都到了朝廷的手里,日后...”
“干爹。”
季秋终于抬起头来,突兀的询问道。
“我听说,徐氏将这些地,都分到当地的百姓手里了?”
“没错!”
“这帮狗娘养的,非要给咱找不痛快!”
“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这些地收回来。”
“算了,说正事。”
“你小子,到底是干嘛来的?”
“嘿嘿!”
平日听着贼兮兮的笑容,在这一刻显得格外诡异,令朱元璋和刘伯温有些发毛。
“干爹...”
“你特么给咱好好说话!”
朱元璋凌空飞起一脚,踹的季秋“呜哇”大叫,嘴里还在不服气的嚷嚷着。
“干爹,好端端的,你怎么说动手就动手啊?”
“你还有脸说?”
朱元璋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
“瞧瞧你刚才笑的那模样,那语气!”
“大夏天的,听的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踹你咋了?”
“喔...”
揉了揉酸痛的屁股,疼的季秋龇牙咧嘴,好半天才悻悻的说道。
“干爹,这些地,没必要从百姓手里收回来。”
“文和?这是为何?”
“松江一地,何等肥沃,你也是清楚的...”
“军师。”
刘伯温说了两句,便立马被朱元璋打断道。
“先听听秋儿是怎么想的。”
“圣上,这...”
没再搭理惊疑不定的刘伯温,朱元璋重新看向季秋,神情平淡。
而这份平淡之中,蕴含着无需言说的信任。
见此情景,季秋心中忽然升起一股暖流,恨不得穿越到未来,把那些说朱元璋“刻薄寡恩”的狗东西暴揍一顿!
谁说我干爹不好?
历朝历代的皇帝,就属我干爹最有人情味!
滥杀也好,寡情也罢,还不是硬生生被旁人逼出来的!
深深的吸了口气,季秋整理好清楚,这才解释道。
“干爹,还记得我去倭国之前,给标弟他们上课时,曾提到过的‘王朝周期律’吗?”
何止是在课上。
哪怕是在平时的闲聊,季秋也不止一次提起过这名为“王朝周期律”的说法。
其中大量观点,令朱元璋深以为然。
比如,王朝的灭亡直接原因,便是土地兼并过于严重,令以务农为生计的老百姓没了活路。
为了生存,底层百姓要么为奴,要么聚众而起,成为流寇。
这不就是朱元璋的真实写照吗?
老朱他爹,他娘,给地主当了一辈子的佃农,到头来连个下葬的坟地都找不到。
一想到当年为了安葬父母,走遍了村边所有山头,却找不到任何一块无主之地,安葬父母的悲惨遭遇。
朱元璋的眼眶便微微有些发红,声音也有些沙哑。
“继续说。”
“是。”
“干爹,土地兼并,用我经常提起的说法来讲,那就是大势所趋。”
“光靠制度,人力,最多只能推迟这个过程,却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
闻言,朱元璋张了张嘴,眼睛不自觉的瞪大,似乎是想要反驳,但最终却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有些疲惫的点了点头。
“嗯。”
季秋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并没有注意到。
在朱元璋这声回应过后,一旁的刘伯温霎时瞪大了眼睛!
刘伯温的养气功夫,自是不必多说。
能让他如此失态...
上位居然“服软”了?
终于认识到“人力有尽时”这个事实了?
若不是场合不允许,刘伯温真恨不得掐一掐自己的大腿,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但刘伯温到底还是没能抗拒住这个“诱惑”,不动声色的拧了拧自己的大腿。
嘶!
好疼!
没做梦!
竭力控制着自己的表情,刘伯温看向了侃侃而谈的季秋,眼神中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刘伯温没猜错。
朱元璋会有如此转变,正是因为季秋,或者说和季秋有关。
在季秋远赴倭国的这大半年,原本给各位皇子上课的事情,自然是停下了。
但季秋的“教材”,“教案”等物,依旧留了下来。
闲来无事之时,朱元璋便命毛骧从大本堂拿来了这些课本,打算研究研究“科学”之道到底有什么奥妙。
不研究还好。
老朱这一研究,直接就陷进去了。
朱元璋这一辈子,从来不相信什么“天命”,更对“必然”的说法,嗤之以鼻。
要真有天命,还能轮到他这个放牛娃当皇帝?
但“科学”一门中的许多学说,却是让朱元璋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人类的不足。
或者说,让他开始了思考。
其中“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观点,更是令朱元璋拍案叫绝。
如今就挂在朱元璋的案头,作为老朱执政的方针与座右铭。
没准再思考下去,老朱未来的称号,还会再多一个。
皇帝当中唯一的一个哲学家...
而季秋的阐述,还在继续。
简单来说,季秋的观点,就是明着告诉老朱。
他和刘伯温折腾出来的方案,太过理想化了。
十年八年,确实能有成效。
可等到三十年,五十年,甚至是百年之后。
整个松江府,就会成为大明的“国中之国!”
这等说法,要是放在半年前,朱元璋肯定会嗤之以鼻。
咱可是要派出藩王坐镇的!
咱的子孙,咋能这么不靠谱?
但朱元璋想了想唐朝后来的皇帝,再看了看龙案角落处“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大字。
最终也只是平静的点了点头。
“以你之见,松江的土地,又当如何处置?”
“干爹,嘿嘿,这不有现成的方案吗!”
......
一日后,一则皇榜,横空出世,昭告天下!
松江徐氏体恤民情,效忠朝廷!
为解百姓之苦,朝廷之难,特将家产散尽,分给当地百姓!
朱元璋感其功勋,故将松江徐氏远派海外,设立爪哇宣慰思,由松江徐氏族长担任宣慰使,代代世袭!
在看到这一则公告后。
天下所有士族,瞬间破防!
不是!
你有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