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军前对决

这是一座由砂石泥土堆砌的土城,城墙略显正方,长宽都在两三里许,城高不到十米,却也在这平坦的地势上造起一座屏障。

也正是这座土城,成为了钟仲游最后的护身符,硬是挡住十几万大军半月之久,直到今天才将其攻破。

不过,随着这座土城的城墙被朱棣军从一侧完全推倒,钟仲游最后的藏身之地也彻底暴露在了朱棣的兵锋之下。

这场先后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决战,虽说是一面倒的局面,但是毕竟是几十万人的战争,打到现在这个份上,朱棣也是先后折损了五万多兵力。 而且越是到这种临近胜利的时候,究竟战阵的朱棣也明白越是马虎不得,所以虽然他自己分身不得,却也将手下最心腹的马和派了过来。

这场最后的攻坚战也是在马和的指挥下进行的。

而这个名垂青史的“三宝太监”也是很光彩的将自己非凡的才能在这场战争中展现了出来。

要知道攻坚,在冷兵器时代历来都是最难的,通常就是胜了也是惨胜。

而钟仲游在最后的关头,几乎全是凭借着当初耿炳文的布置来展开防御的,而且不再瞎指挥,而是将指挥权下放到了原先不太为耿炳文重用,却也有些真才实学的一个副将。 所以不但有这座土城做为依托,而且还在三个方向。 各布置了多少不等的险境,再加上还有聚集到这里地五六万残兵和充足的粮草。

可以说这是一股顽敌,又是到了生死存亡之地,所以并不太容易对付。 尤其是朱棣不想在这个地方有太大的损耗。

而马和接手这个任务之后,压住了几个将军依靠优势兵力强行攻坚的策略,而是选择了暂时围了不打,漫漫清除外围的策略。

仅仅这一拖。 就有一个月之久。

军功!是这些将军日后封赏最大的依据,马和是朱棣近臣。 他为主将这些人自然也是没有异议,但是马和这么慢条斯理的行动步骤,却满面给人一种无计可施地假象。 而如果一旦给朱棣留下了这种印象,马和或许还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而这些将军恐怕就会被朱棣贴上平庸地标签,封侯拜将也就无从说起了。

就在这些将军合议请命的时候,一件事情改变了他们的想法。

三倍于敌。 又携大胜之威,这些兵将难免有些松懈。

于是,一场预谋已久的劫营事件发生了。

在三月底的一个夜晚,一支万人左右的骑兵队伍慢慢的靠近朱棣在土城西侧地主营,在悄悄派人除去设在营寨门口的障埃后,在主将的带领下呼啸着冲进了这座主营。

但是迎接他们的确实一座空营,而且还是一座被铺满了薪草,浇上了火油的空营。

满天的大火。 如同炼狱般的炽焰,被从暗处射来的火箭所点燃。

一时间,哀嚎声不绝于耳。

而当侥幸逃出这片火海地人,却悲哀的发现,等待他们的同样是一条死路。

在夜晚都能泛起寒光的长矛大刀,和数不清的满弦弓箭。

在这个时候。 没有那个人还会有再战的勇气了!

随着那第一个被抛弃地兵器落了地,这侥幸逃出的三千多人选择了投降。

这一切,都看在了站在马和身后的诸位将军的眼中,而且在这个时候,发生在另外一座营寨的战斗也印证了马和对于整个战局的预测。

而这一切,当两个时辰之前,马和将他们聚在一起并且告知的时候,他们的心里却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质疑!

原来,马和之所以没有选择立刻进攻。 那就是因为他在到达河南战场之前就坐了很充分的准备。 在他得知原耿炳文帐下有一支小规模的不到两万地骑兵,在先前地战斗中并没有被打垮。 只是被重创,然后迅速的和朱棣军脱离了接触之后,他就一直在算计这支可能影响大局地残军。

所以,他一方面派遣了大量的斥候在百里范围之内密查,另一方面却将这个消息故意的压了下来,这也让整个队伍的气相显得更加的真实。

而当斥候向他报告,这支骑军在距离主营三十里处的一座小丘陵处停顿的时候,也就判断到了今晚的这场战事。

所以,在通知了这些将军之后,连忙吩咐人手在主营“布置”了起来。

同时,马和还判断,土城处的敌人,在发现这边的战斗的时候,很可能会偷袭前寨,也是着人做了稳妥的处理。

至此,整个战局最后的变数,也被马和用一个月的等待时间给除去了。

也深知官场规则的马和,毫不吝啬的将最后的破城之功让了出去,他则统帅后军,稳住阵脚。

而这一切,李帆和风行烈他们这一支充满“实习”意味的骑兵也是参与了其中。

马和也似乎是受到了朱棣的特意交代,但凡李帆、风行烈他们的这支队伍出现了伤亡,就会立刻得到补充,而是兵源质量也不用担心。

而现在战事已经到了收官之战,当李帆和风行烈他们赶到战场的时候,大规模的交手情况已经不多了,只有最后一个土坡还在做最后的坚持。

随着城墙的失守,守军的最后一丝勇气也消失了,大批大批放下武器投降的士卒成为了这座土城里地一个现象。

而这还在抵抗的地方,自然就是对方主将的所在。

活捉敌军主将。而且还是像李景隆这样的身份,这是军功中最大的一种,仅次于开疆拓土之功,所以围攻的军士受到了自家将军的吩咐,没有用重型器械,否则这几百人根本也坚持不到这个时候。

马和几乎是和李帆、风行烈他们同时到达这里地,看到眼前这种情形。 自然也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不过,他也是打定主意让出这份功劳了。 反正自己身为主将,只要这场大战获胜,自己的功劳自然是不会被忽视地。

而当这些将军,在好不容易谈好了,这份天大之功由谁去领的当口,从这个土坡上传来一道充满怨愤的怒吼:“李帆,你可敢与我一战!”

听到这声怒吼。 李帆明白自己不用向马和去求战了。

这些将军听到这声怒吼,自然也明白这个功劳他们是领不到了。

一直以来,李帆和风行烈他们这支骑军虽然只有五千人,但是却不是谁能随意命令的,这些已经触及到朱棣一些秘密的人,自然清除朱棣和这些人的关系。 而且还曾经亲自从朱棣那边得到过相关的指示。

而现在,对方既然主动叫阵,那么这最后地功劳自然也要留给李帆去领了。

不过。 这些将军也是明白,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争功的,否则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马和做为主将,虽然也清楚这一点,但是他也要考虑到其他的,那些将军只知道这人是有着曹国公爵位的李景隆。 但是身为朱棣近臣的马和却明白这个身份只是一个掩护,其真是身份是魔门的绝顶高手。 虽然马和不好阻拦李帆迎战,但是马和却不得不做另一个打算,那就是不能让李帆死在这里。

马和催马上前,看着显得很狼狈的钟仲游,这位“曹国公”马和曾经见过几面,他马鞭轻轻一抬,说:“败军之将,还敢言勇?李景隆,你意味现在地这种局面下。你还有选择的机会吗?”无错不跳字。

马和的一席话让钟仲游有些恼羞成怒。 他也知道那三十万大军让自己彻底败光,事到如今已是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的地步,也正像马和所说的那样,他已经没有选择的实力了。

但是已经知道自己会是一个下场地钟仲游,现在已经不存逃跑的念头,他只想在最后的时候拉上一个做垫背。

那些突围报信失败的人,自然也有人回去告诉他失败的真相,虽然明知道就是没有李帆,这些人仍然没有太大的机率跑回应天,但是还是让钟仲游狠狠的记住了李帆。

所以,当拉垫背这个念头萌生之后,李帆就成了他的首选。 而这也正中了李帆的下怀。

钟仲游顿了一下,没有理会马和,只是又一次扬声向李帆宣战。

马和明白自己是不能挡下这场对决,也就不多说了。

李帆对风行烈点点头,然后策马来到阵前,现象马和行了军礼,然后说:“主帅,李某请战!”

李帆虽然不真正算马和的手下,但是还是很恭敬地向他行礼。

马和看着李帆,点点头说:“李公子,一切小心!”

说完,他往后退了些,来到了风行烈地马前,然后侧身在风行烈的耳边说了些。

这些,李帆虽然没有看到,但是就算看见了,李帆也能明白,马和找上风行烈地意思,就是想让风行烈在他危机的时候能够出手相援。

钟仲游看到李帆已经来到阵前,飞身跃下土坡,一身的锦袍已经是脏破不堪,但是却没有受到伤害,赤空的双拳紧紧的握在一起,看着李帆说:“你就是李帆?下马受死!”

李帆从马鞍上一跃而起,左脚轻点马头,在距钟仲游两丈处落定。

对于钟仲游的挑衅,李帆不做回答,只是轻蔑的撇了撇嘴。

钟仲游也是心思缜密的人,对敌经验也是十分丰富。 自然也不会乱了阵脚。 更何况,对于李帆,他也是早有耳闻,虽然对于飞刀他有些不屑一顾,但是毕竟有那么多活生生地例子摆在面前,钟仲游虽然自负,却也不会自大。

这场于两军阵前的对决。 在几万人的注视下开始了。

钟仲游对付李帆的策略和其他的对手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也人为飞刀既然是需要距离才能产生杀伤力的。 那就尽量和李帆近身缠斗。

钟仲游地这一举动,李帆对上的多了,也不慌张。 而且李帆也想称称钟仲游地分量。

而当两人的第一次交手之后,李帆就明白其实钟仲游较之红日法王还是有些不如的,但是比之以前会过的强望生之辈还是要强上些许的,也算是李帆出道以来真正以死相敌的对手。

而钟仲游也在这一交手的刹那明白,近身缠斗也不算是李帆太大地弱点。 而且他也感受到了李帆那让他心生不安的恐怖速度。

钟仲游不用兵刃,一身的功夫全在拳掌之上,虎虎生风,在对敌之时显得气势很盛。

这在观战的和些军士看来也是如此,但是那些看得懂的人却明白,这拳头再硬,打不着也是白费。

钟仲游明白身法是自己的弱项,但是却也用其他来弥补。 特别是当他已经来不及反应的时候,他索性就放弃了防守,聚集全力攻击到他自己能够攻击到的一切地方。

拼得就是李帆不想与他两败俱伤!

两人地这份缠斗,虽然没有兵刃交锋时的刺激,但是却也是处处凶机,只要有人一个不慎。 那么就是至少重伤的下场。

李帆对于钟仲游的这种拼命的做法,也不是没有办法。

这几个月的沙场征战,早就让李帆明白用换是值得地,之所以没有采取行动,那是因为他觉得还没有到这个时候。

他一直觉得钟仲游还有绝技没有使出,那时,才是李帆认为的机会。

钟仲游确实是像李帆想的那样一直在找机会发狠招,但是李帆的身法太快,让他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十拿九稳的机会。

也许是老天,也希望他们两人之间的碰撞早些达到**。

一个再也经不住两人轮番踩踏的土砖。 在李帆的脚下碎了。 而就是这么一丝小小的矮身,让李帆刚才如行云流水般的步法有了一丝停滞。

钟仲游不知道这是不是李帆故意露出地破绽。 他却没有别地选择,刚才的右拳快速回收,变成肘击,朝着李帆地肩膀猛砸了下去。

这一招虽然威猛有力,但是却也是称不上绝杀。

钟仲游的杀招,在他那只开打时还没有怎么用的左手上。

手掌平伸,却不是如手刀一般下劈,而是直挺挺的戳向了李帆的后心。

这一招相当的诡异,就是看在风行烈这样的行家眼中也是如此,因为并不以速度见长的钟仲游,这一击却给人一种迅疾无比的感觉。

尤其是这手掌上上的三个变化更是给人一种接力似的加速。

原本平直的手指,猛然回收一个指节,看似攻击长度有所减短,但是借着这一个收势却平添了几分力度和速度,到快要击中李帆的时候,手势再变,收指变拳,同时借着惯性,左肩膀猛然一抖,这一招无论从蓄力还是集速上都是无懈可击。

这也正是钟仲游的绝杀之技——三段杀!

通过掌势的三个变化,连带着手臂上的多个关节,让出力更加协调。

马和自身武功也是不浅,自然看得出这招的凶险,同时也明白外人想要去救已经是不可能了,只能看李帆自己应付了。

刚才那块土砖的破碎,并不是李帆蓄意所为,就是一个意外。 不过,当这土砖断开的刹那,李帆也是早就察觉到,脚上还是收了几分力。 同时李帆也明白这个突发的破绽却会是打开僵局的良机。 也就没有迅速的变招,而是借势将身子一矮。

但是钟仲游的左手的这一击,却让李帆有些惊讶。 因为虽然李帆算到钟仲游会有更强的杀招,但是却没有想到会是这么样。 李帆明白自己还是有些失算了,钟仲游的速度是不快,但是却不代表他手上的速度慢。

这转瞬即逝的时机,只给李帆留下了一个选择,那就是以伤换伤,当然最好还是以伤换胜。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人,李帆虽然拼命侧身,但是钟仲游的这左右两击,李帆都没有避过。 被一肘砸中肩胛骨,然后又被钟仲游的绝技击中胳膊。

只是这一瞬间,李帆的一条臂膀算是彻底失去了战斗力,没有两三个月的休息是不能痊愈的。

看似李帆吃了大亏,但是这样的变化却让钟仲游大吃一惊。

他明白,自己右肘的一击,李帆完全有能力躲过去,而那样的话自己的左手的必杀就能踏踏实实的击中李帆的胸口那样的话,自己就可以确保胜利了。

但是,现在这种两击皆中的局面反而将他自己陷入了死地。

没有了预想的那种战果,却让李帆转过身来。

钟仲游明白在这个角度上,李帆已经有足够的距离射出飞刀了。

钟仲游大吼一声,却使出了很没有风度的一招,他知道自己双手再想变招已是来不及了,他将脑袋一沉,狠狠的磕向了李帆的头部。

这个变故,更是让这几万只眼睛看得目瞪口呆。

而更让所有人记住的还有那一弯光寒!

在一条完美的弧线之下,消失了!

同时,李帆和钟仲游两人迅速的分开。

李帆的脚步虽然有些踉跄,而且左臂明显垂下,但是却好好的站在那里。

而钟仲游却是伸出一只手,指向了李帆,向后退了两步,然后轰然倒下。

就在这个时候,原先站立在钟仲游身旁的一个大汉,却突然的借着地势往下扑了过来,两把钢刀明晃晃的砍向了李帆。

经过刚才的交手,李帆的站位却靠向了山坡一方,他的后背正对着那砍过来的刀。

但是就在这人,试图在地上借一把力的时候,李帆侧身,右手一甩,一把飞刀正正的将那人点地的脚面定在了地上。

李帆漫步走到钟仲游的尸体旁,低身将钟仲游的双眼合上,同时一手将钟仲游咽喉处的飞刀取了出来。

而晃过神来的的朱棣一方的军士们,也纵情的欢呼了起来。

而伴随这声欢呼的是,从钟仲游咽喉处迸发出的血柱。

此刻的李帆确实无暇顾及这些了,他肩膀上的伤实在是太重了,对着伸过手来的风行烈微微一笑,身子没来由的一软。

(想多写一点,一不小心还是过了十二点)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